打印页面

首页 > 专家观点 王义桅 |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全球治理观

王义桅 |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全球治理观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和全球治理的理论,形成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全球治理观,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转变,在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都有所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全球治理观,涵盖了全球经济治理、安全治理、人权治理、生态治理、卫生治理以及公域治理等不同领域,对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创新:器物、制度、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卓越政治智慧、非凡理论勇气、深厚天下情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亲自领导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意义的外交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其中最光辉的篇章,就是多次被写进联合国有关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的第27次集体学习上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时代潮流”。2016年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35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如此密集就全球治理问题举行政治局集体学习,在中共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凸显党中央对全球治理的高度重视。中国越来越着眼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正在实现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

器物层面:物质性公共产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5000万美元现汇,宣布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入COVAX(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并发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倡议,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中国还设立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后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这彰显中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胸怀与担当。

 制度层面:制度性公共产品。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吸引到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的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精神层面:观念性公共产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站在第二个百年起点,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基础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谱系:丝路精神,上合精神,金砖精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引发国际社会的共鸣、共振、共情。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全球治理观发展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发展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其中,治理赤字不仅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格局中话语权严重不足,更是面临着治理目的的考问:西方的全球治理探讨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从来不问“为谁”治理。“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标本兼治,统筹协调,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对接已有的国际治理机制,实现从起点、过程到结果的公平正义。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是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参加者、改革者和建设者。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G20杭州峰会是全球治理转型中的重要节点。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首次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这表明,中国更加重视全球治理、更自信和更有力地通过推动大国合作实现全球协调来实现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复兴战略。 

在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各国民心所向。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大公共产品。 

全球安全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都必须把安全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统筹起来。当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深度交织,历史经纬与现实政治复杂交错,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发展阻力和安全挑战持续增加。与西方国家“以威胁定义安全”不同,中国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更好兼顾发展与安全。

聚焦“发展”“安全”。中国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共同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西方国家的共同发展观和共同安全观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区别,旨在寻求国际社会最大公约数,为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关注“人民”“人权”。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全球安全倡议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安全的内涵不仅是围绕国家间冲突和对抗,而是体现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切。强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为各国促民生、谋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坚持“包容”“自主”。全球发展倡议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强调消除数字时代的数字赤字、数字鸿沟。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仅要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要保障安全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倡导“行动导向”“对话协商”。全球发展倡议以八大合作领域为重点,对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面对多样化的非传统领域安全威胁,中国已宣布将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劝和促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强调“多边”“开放”。两项倡议都提出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地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两项倡议都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倡议落地,老挝等国家完全支持并愿意共同落实两项倡议。

牢记“系统”“整体”。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体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和拆的人都会受损。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少数国家大肆出台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困难。

把握历史之变,必须坚定历史自信。8年前,中国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正确之道,行之有效。我们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聚焦制约全球发展与安全最紧迫的领域,关注受全球性问题影响最突出的国家和区域,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一道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国际发展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全球人权治理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人权对话。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2月10日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这一重大命题,并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在2022年5月25日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脱离实际、全盘照搬别国制度模式,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

全球生态治理

在生态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倡导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1年4月22日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并给出了中国的解题方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各国领导人提出这一理念,并系统阐释其内涵要义,包括“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全球卫生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取得自身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同时,极力援助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宣布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派遣医疗队和专家组去世界各地分享抗疫经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

 全球公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治理领域的思考从传统领域拓展到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首次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这在世界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赞同。 

2019年4月23日,在集体会见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经济治理、安全治理、人权治理、生态治理、卫生治理以及公域治理等都作出了深刻思考,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顺应了时代需求,反映了国际公意。

 习近平全球治理理念

对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然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引领全球治理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超越西方消极意义上的“同一个地球”“地球村”等概念,形成积极意义上的休戚与共;强调不仅要在物质层面,还要在制度、精神层面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境界。

全球治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中国倡导各国抓住契机,勇挑重担,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让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文往来更加密切,利益联系纽带更加牢固,更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面对国际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针对“一国独霸”“几方共治”等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面对国际竞争摩擦上升,国际信任与合作遭受侵蚀,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通过对发展问题“再聚焦”、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承诺”、对全球伙伴关系“再提振”、对国际发展合作“再激活”,中国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线图”,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强大合力。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26/8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