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浙江日报 | 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
浙江日报 | 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但扩展和丰富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而且提出到2035年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共建”、“共治”和“共享”是理解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三个关键词。
共建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民需求不断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的社会,新时代需要打造一个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框架。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良好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的基本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如何把党的领导与现代社会治理特征有机结合,将党的领导与政府负责的治理安排有机结合。
同时,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社会治理的制度化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社会协同的力量,通过相关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引导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的健康发展,发挥社会组织等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沟通和服务等治理功能,有效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各社会主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共治以多元创新为依托
社会治理的共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和协调的过程,也是基本治理制度、社会文化和技术手段的互动和融合过程。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元协同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智慧化合作共治,基于现代信息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可以实现协同治理,也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也为打造以社区为依托的基层共治格局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社会治理的共治过程,是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的过程,是智能化协同的过程,也是以社区为依托的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多层次多方位互动的过程。
共享以公平正义为保障
共享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为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古至今,社会的和谐有序首先是个民生问题,因此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首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的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是需要法治的保障。社会治理需要在人民群众生动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融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需要将法治体系与已有的基层自治体系和德治体系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形成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共识性规范。
除了需要法治建设,还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保护网。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26/8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