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家观点 基层治理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

基层治理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

基层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在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层面,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服务基层大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实践运作的总称。基层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用言简意赅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优势,把我们党对基层治理重要性及其优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治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基层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第一线,基层治理是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国14亿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城乡社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以农村为例,由于生产经营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均已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群体内部在占有生产资料、拥有财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出现了较大差别。农村居民中出现了农民工人、农民雇工、个体工商户、技能服务者、私营业主、企业管理者、农村干部等不同阶层,许多人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城市的社会结构变化程度比农村更深,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时间和空间观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活跃在网络空间里。以网络为特征的新型就业岗位不断出现,网络直播、网店经营、短视频制作、网约车等从业人员迅猛增加,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流浪艺人等各种新兴群体种类繁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城乡社区最有条件感知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只有花大力气、与时俱进地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单位、家庭等基层的工作做好,才能把亿万人口有效整合、组织起来,持续形成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沿着党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的政治局面,持续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历史证明,只要我们党时刻团结和紧密联系群众,亿万人民群众始终同我们党站在一起,我们党就有了执政的最大底气,就有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基层治理这种联系群众的广泛性、组织群众的基础性优势,是其他层级治理所不具备的。基层治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基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问题的汇集地,基层治理是彰显为民服务宗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需求一般都是通过基层的服务设施或渠道满足的,无论是满足普通群众获得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是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的需求,都离不开基层治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仅如此,综观各国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我国快速发展和变革中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大多也体现或集聚在基层。我国的治理,基本单元是县(市、区),基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要真正做到不让“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矛盾问题就应当在基层社会及时化解,社会治理的重心就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这就是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题不上交”为特征的“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基层治理这种服务民生的直接性、化解矛盾的及时性优势,也是其他层级治理所不具备的。基层治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任何一项群众性工作,脱离了基层,脱离了群众,口号再多,规划再多,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做不好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层治理有力有序有效,就能助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就能用一根根“针”穿起千万条“线”,绣出“中国之治”的锦绣画卷,否则,再好的政策都要打折扣。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夯实基层治理这个根基,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党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高度统一的先进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巩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管理、创新基层治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和重视基层治理,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要转变。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基层治理的规律性认识。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列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2021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很好地助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越是在这样的重要时刻,我们越需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工夫,把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更大效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715/78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