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研究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

摘 要:时代不断发展,改革永无止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方能行稳致远,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辩证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辩证统一等科学方法论。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蕴的辩证关系,对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这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方能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履不停,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以志存高远的崇高理想、直面问题的斗争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蕴的辩证关系,领会改革辩证法中的规律方法,对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上”与“下”: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2]这一论述生动体现出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的具体实践中所应坚持的辩证思维与智慧。

高瞻远瞩,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顶层设计,就是立于高处,从全局着眼、从长远考虑,在深刻洞察和及时研判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样态,为全面深化改革设定合理可行的总目标,统筹改革间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整体、系统地指导和推进改革实践进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自觉进行宏观的、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通过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改革决策的准确性与连续性,提升改革措施的可落实性,矫正、纠偏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负面效应。顶层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性认识,充分体现出了改革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了改革实践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科学实践。由于全面深化改革是有目标、有方向的,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当下新问题的新思考,“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本身就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这与改革的目标、方向息息相关。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顶层设计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投石问路,通过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探索改革新路径。在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登高望远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5]。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是认识的目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如果说顶层设计是认识层面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方向、任务、行动纲领的擘画,那么,“摸着石头过河”的基层实践探索则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基础与成效验证,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方法论。因此,在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强调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性。摸着石头就是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投石问路,是在改革实践中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探索实践,其实质是通过基层试点探索改革新路径,提升改革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6]我国的改革是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渐进式改革,先投石问路、局部试点,打开局面后,根据实践得来的经验反馈进行优化调整、凝聚共识,再在全局范围内对改革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为改革的整体性推进注入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改革破冰突围、攻坚克难,持续拓展深化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凝练典型经验与有效做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发挥了改革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在上下联动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7]投石问路的基层试点与加强顶层设计是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顶层设计为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遵循与方法指导,另一方面,基层试点探索又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参考。两者的良性有机互动,极大保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与可落实性,提高了改革的效能,避免了改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8]。二者在实践上相互验证、相互转化,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辨明用好的一对辩证关系。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上下联动中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根植实践,做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在改革进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又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基层实践试点工作,落实顶层设计,反哺理论创新,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破”与“立”: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是科学的行动指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聚焦中国实际问题,有序、稳步推进改革的政治智慧。回望我国宏阔的改革进程,有“破”也有“立”,两者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破”教条主义,“立”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认知前提。不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还是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无一不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破题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9]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破除教条主义与陈旧思想必须先行。一方面,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0]没有达成共识,就无法形成合力,但思想观念因人而异,达成共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各扫门前雪”的陈旧思想,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找“最大公约数”,寻求利益共同点,在认知层面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思想解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但“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12]。各种既得利益的固化消解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成为改革道路的重大阻力,只有实现思想解放,破除教条主义与思维定势,走出固步自封的陷阱,才能够直面、找准利益冲突点,进而找准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有效化解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破”因循守旧,“立”体制新构。在改革进程中,如何破除不合时宜的僵化体制机制,消解现存的体制机制弊端,与时俱进地构建、完善新制度体系,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一方面,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把工作做深做细”[13],在制度改革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同时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僵化体制机制,探索“如何立”“如何破”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要求,增强问题意识与大局意识,稳步推进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14]。构建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首先应当坚持问题意识,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着眼于填补制度短板,弥补制度体系的不足,克服“木桶效应”,创新制度改革,建立更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发挥制度体系的系统功能与整体效能,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破立并举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深化改革。“破旧”即“否定之否定”,就是要破除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与实践上已经被证明落后的旧事物,“立新”就是“扬弃”的过程,就是在改革实践中支持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要在“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中推动社会进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既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立是破的目的,破是立的手段。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新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只立不破”则新事物容易被尚处于强势的旧事物所破坏,“只破不立”则会让改革陷入混乱。只有“立”的基础牢了,才能大刀阔斧地“破”,同时也只有“破”得彻底,改革才能避免反复。“先立后破”是改革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重要方法论,要把握好“立”和“破”的先后顺序与辩证关系,使二者在改革的理论升华与实践突破中相互促进,在改革的突出成果与关键效能上相辅相成,推动改革在破立并举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向前。

“改”与“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1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我们既要树立改革自信、胆大心雄,又要意识到改革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步伐稳健。

涉险滩、克险关,胆子要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改革涉及面广、矛盾多、难度大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找准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决心,坚信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科学研判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光明前景和远大前途的顶层设计,进而迎难而上,敢于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16]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涉险滩、克险关,要求我们找准方向,坚韧不拔,敢想敢干,步步推进,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清醒认识到,改革势必与风险相伴,一马平川的改革道路是不存在的。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后,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复杂,阻力越来越大。面对利益固化、风险冲击、落实不易等难题,要敢于出招、敢于应招、敢于接招,不瞻前顾后、坐失良机,也不墨守成规、抱令守律。要以高度的政治魄力、责任意识、开拓精神与改革智慧,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扎实推动改革发展,交出历史和人民都满意的改革答卷。

不冒进、不偏航,步子要稳。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思明辨,不能草率从事。因此,在强调“胆子要大”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方向要准”“步子要稳”,即改革步伐要稳中求进、切忌冒进,指出:“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17]“步子要稳”是推进改革积小胜为大胜的关键。改革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稳定因素,如果改革举措不够平稳,不但不利于改革的有序推进,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三思而后行,反复推演、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平稳推进。“稳”不是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尝试,更不是停滞不前,什么都不敢落实,而要从全局出发,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客观联系、统筹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找准改革方向,循序渐进推进改革。强调步子要稳,体现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内蕴的科学策略和方法,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总结历史经验与把握世情、国情、民情的基础上,以改革促发展,解决好实际问题,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蹄疾步稳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深化改革。“改”是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稳”是相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改”与“稳”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18]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胆子要大”是精神支撑与思想基础,“步子要稳”是实践方针与践行标准。一方面,“胆子要大”是“步子要稳”的思想前提。在进行改革探索与基层试点时,只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与试点,才能推动改革之舟破除各方弊端而驶入“深水区”。另一方面,“步子要稳”是“胆子要大”的实践保证。在广泛推行改革举措时,只有慎之又慎、循序渐进,才能不偏离方向、东摇西摆,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蹄疾而步稳地最终到达成功彼岸。

“点”与“面”: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辩证统一

“点”强调事物的关键部分,“面”则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点”与“面”是不可分割的,“点”是“面”的基本组成元素,同时又存在于“面”之中,因此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时要以点带面、以面促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多点突破、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跃迁。

找准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改革的整体性,综合考量轻重缓急,找准改革的关键所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激发改革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19]随着改革领域的全面化,面对的矛盾与问题也愈发复杂,能否找准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任务,能否抓住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举措,能否牵住改革“牛鼻子”、找准改革突破口,关乎改革纵深推进的落地实效。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在当前改革发展的谋篇布局中,关键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抓好关系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鉴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发展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生产关系转型和升级,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助力。同时,找准改革突破口还意味着因地制宜,当改革出现困难时,要找准具备实施改革条件的重点区域推行改革政策试点,再总结可推广经验由点及面进行推广,为改革注入强大活力。

注重改革的全面协调和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理论与实践上各领域变化和革新的协同与集成,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只求点的突破而忽视面的推进,难免顾此失彼,影响改革整体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20],“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21]。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与困难程度都大大提高,亟须解决的矛盾之间联系凸显,要求作出的改革举措不再仅是“重点突破”,更需要将目光置于改革措施的联动上,厘清不同领域不同改革措施间的联系,注重改革的全面协调、整体推进。但整体推进并非刻板的绝对平均,而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基本遵循,见微知著、整体谋划、配套改革,更加注重改革方案设计、政策措施、实践效果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而实现社会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可见,改革的重点突破是服务于整体推进的,关键在于锚定改革总方向,要把重点突破的各项改革成果与总的顶层设计相协调,纳入整体改革框架中来,促使改革各项措施良性互动,形成改革合力,发挥出改革的综合效能。

在点面结合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逻辑离不开矛盾分析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辅相成的改革思路正是体现了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22]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整体推进”体现对两点论的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看作一个整体,各领域、各地域的改革步调可以不完全一致,但必须要相互呼应、密切配合,有序推进改革。“重点突破”体现对重点论的坚持,即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找准改革的切口与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如果缺少重点突破,改革就无法由小及大,整体推进就缺少经验指导与动力活力;倘若离开了整体推进,就难以保证重点突破的方向与效能,改革实效势必大打折扣。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又要发挥好改革重点的牵引作用,在点面结合的辩证统一中进一步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淑杰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620/72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