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遇事如何好商量?这个“言和堂”亮出新招式
遇事如何好商量?这个“言和堂”亮出新招式
近年来,随着镇村两级产业快速发展,土地征迁、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矛盾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四川省华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言和堂”多元调解品牌,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法主导+专家团队+社会组织”的聚力优势,秉持“握手言和、多元调解”工作理念,将矛盾纠纷消除于末梢,化解在萌芽。
“言和堂”首席调解专员调解婚姻家庭纠纷
聚焦“谁来调”,构建三大调解方阵
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精心打造“言和堂”特色调解品牌,建立“1+3+N”调解机制,即:一名首席调解专员、三大特邀调解团队、N个辅助调解队伍,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的多元解纷体系,力争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一名首席调解专员打主力。发挥党委牵头总揽,协调各方的组织优势,在每个调解案件中,确定一名专业知识过硬,调解经验丰富的政法干部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首席调解专员,带领调解团队发挥“中立”“权威”“专业”优势,及时介入各类矛盾纠纷,找准问题症结、归纳化解焦点、综合分析研判,通过正面引导,侧面说服,最大限度息诉罢访、解纷止争。目前,我市聘有首席调解专员55人。
三大特邀调解团队聚合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组建“言和堂”法律调解员、行业调解员、乡贤调解员三大调解团队,充分发挥法律调解员法学专业优势,行业调解员政策领域优势,以及乡贤调解员人情地缘优势,将多元调解服务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组建全市“言和堂”调解员团队324人,其中法律调解员110人,行业调解员87人,乡贤调解员127人。
N个辅助调解队伍提效力。聚焦群众关注热点和社会产业发展焦点,与各类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公调对接等进行深度融合互动,发挥群众“身边人”的优势,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主动开展矛盾线索摸排和化解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组建医疗、婚恋、物业、交通事故等辅助调解队伍15个,培育孵化“平安红旗岗”“五老评理团”“蓥城大妈”“外卖小哥”等亮点品牌,有效形成品牌集群效应,极大提升调解质效。
省委政法委平安建设指导处领导调研“言和堂”工作
聚焦“怎么调”,用好三类调解方式
突出诉前庭前、线上线下、多方联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合力推进非诉讼纠纷化解,为群众提供一个多元、便捷、高效的化解纠纷途径。
“早”字诀下好诉前调解“先手棋”。市矛调中心组织各乡镇(街道)“言和堂”调解室与当地法庭、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形成“言和堂直通车”转接机制,动态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事态变化,对即将起诉但有和解条件的民事案件,变“静”态坐班调解为主“动”入户服务,引入“言和堂”进行调解,让矛盾纠纷止步于诉前庭前。
“情”字诀下好现场调解“暖心棋”。对突发性的矛盾纠纷,由首席调解专员带队组成流动“言和堂”直插现场,调查了解矛盾根源,通过“背靠背”“案例比对”等多种方法,当着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面释法说理,破解当事人心防,舒缓心中苦闷怨气,打通障碍,降低期望,一步步减少争议,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合”字诀下好跨级调解“组合棋”。对疑难矛盾纠纷,由首席调解专员组建调解团队提前对接矛盾双方,主动对接矛盾涉及的相关部门,整合调解资源,实现矛盾纠纷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化解,提升调解效率。2023年,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910件,调解成功率99.3%,全年无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及“民转刑”命案发生。
流动“言和堂”首席调解专员入户调解
聚焦“调得好”,完善三种调解措施
将单一的调解平台,转变为综合性多元服务品牌,探索形成由上至下一条线的运行机制,变分散为集中、变被动为主动,极大丰富了“言和堂”的品牌内涵。
勤复盘提升调解水平。通过工作回顾、经验交流、意见建议、整改优化四个环节,畅谈认识体会和经验做法、检视调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改进措施,形成“实战—复盘—提高”的能力提升闭环,总结出《“言和堂”调解室工作法宝(指导性意见)》,先后收集汇总指导性意见12条,全面提高矛盾纠纷调解能力。
重总结规范调解制度。发挥“言和堂”身处一线的工作优势,在原有摸排调解的基础上拓宽了受理和摸排矛盾的来源渠道,独创“言和堂”标准化调解程序,形成《言和堂工作制度》《“言和堂”调解流程》《“言和堂”现场调解规范指南》和《言和堂调解“十字诀”》等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调解经验。
扩功能擦亮华蓥品牌。按照“四有四同”(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台账、同制度、同流程、同氛围、同服务)的品牌化标准打造“言和堂”,从分散式“接待—受理—转办”转变为一站式“接待—受理—解决”,从坐等上门转变为常态化入户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收集、便民代办等“微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微需求”,消除社会“微矛盾”。
2023年,“言和堂”共开展走访排查3060次,普法宣传1296次,收集社情民意864条,解决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便民服务等民生实事460件,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征地动迁、信访积案化解等重点难点问题150个。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620/72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