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和法治引领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和法治引领
【张梁: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和法治引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本市场法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梁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离不开制度环境和法治引领。以高水平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以法治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是以法治保障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导。二是以法治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三是以法治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以法治规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秩序。应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制度设计,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上的积极作用;完善资本流向监管与风险防范制度,增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防止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资本无序扩张与野蛮生长。应进一步推进新兴产业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新兴产业有序竞争。对于未来产业,要转变监管思维,创新监管方式,构建回应型监管、促进型监管、创新友好型监管,加强监管科技运用,建立国家层面的“监管沙箱”。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尚希:深刻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高难度的前沿课题,尚在探索之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通过与实践探索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深化对数字化的认识。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革命汇聚的、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包括经济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已经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也就是数字文明。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只是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工艺的改进,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一种变化。它更重要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将带来一种思维范式、研究范式的革命,颠覆传统理论带给人们的对世界的认知。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良机。数字化包括企业的核算方式、管理方式、生产组织方式、营销模式的彻底变革。微观主体的整体变化,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在变革,也意味着政府的指导支持方式,营商环境的标准也需要改变。从这个意义来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中小企业一体化推动。数字化是整体的,不应把中小微企业独立出来。大中小企业之间应当形成市场化的合作,发挥大企业的作用,以企业培育企业,以市场监管市场,政府通过大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效果可能更好。大企业包括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大企业、数据大企业,它们更能从供需两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
摘编自《北京日报》
【王蕴: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蕴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需要统筹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随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一方面,改革将更多涉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触动既得利益,改革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改革将更突出系统性,对内外有效统筹、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等提出更高要求,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我国对外开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积极主动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需要。从国内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凸显。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客观上要求更好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摘编自《学习时报》
【伍俊龙: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伍俊龙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态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文化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促使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通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产业组织兼并重组、金融政策加强支持等手段,克服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之间在技术方面存在的转化成本、技术吸收能力、产业技术标准等障碍,打通两者进行双向知识、技术转移的通道,加速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耦合。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健全、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的比较优势,引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科技等科技资源加快融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装备、专用设备、终端设施的制造技术提档升级,促进物联网、机器人等在文化制造领域率先应用,全面提高文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新时代文艺创作、文化和旅游服务、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数字化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0531/69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