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市域社会治理|深耕自治责任田 实现民主全过程
市域社会治理|深耕自治责任田 实现民主全过程
近年来,铜陵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社区治理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治强基”重点任务,取得一些成效,初步形成独具铜陵特色的基层群众“全过程民主”机制。省、部刊物连续推介我市“党建+准物业+邻里中心”、“善治行动”扩大社区专业化服务供给、铜官区幸福社区用真情浇灌“幸福之花”、义安区丹凤社区“孝治”、郊区铜山社区“铜草花议事园”等服务和协商案例。《铜陵市“党建+物业+邻里中心”共同营造幸福》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名单。
着力完善自治制度,推动全方位参与
一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健全村(居)委会直接选举、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6+4”工作法、社区协商等一系列自治制度。规范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议事协商日”等会议制度。发挥村(居)民公约“软法治理”作用,及时制订或修订村(居)民公约,2个村民公约被民政部推介,8个村(居)民公约入选全省百佳。深化村(居)务公开,制订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推广使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实行网上公开,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二是完善城乡社区党的领导制度。加强党组织对城乡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和巩固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建立“社区吹哨、支部报到、党员行动”机制,组建50个区域化党建联盟,吸纳辖区单位人员担任社区党委或居委会兼职委员,将辖区单位整合到村(居)民自治体系中来。创新实施“管家计划”社区吹哨响应项目,由社区根据群众需求编制项目,党建联盟单位认领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具体承办,三年共实施350个项目,筹集资金150余万元,惠及群众10万余人。三是完善社会多重力量参与制度。加强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注重发挥业委会、物业公司、“五老”人员、新乡贤、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作用。开展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城乡社区活动,62个社区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近距离收集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建立市领导及市直部门对口联系社区活动,帮助社区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
着力建强自治组织,推行全链条服务
一是民主选举强组织。在村(居)换届选举过程中,扩大“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一票制”等试点覆盖面,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有效参与。认真落实“两委”成员资格三级联审机制,把问题人员排除在外。采取“单位提醒、社区对接”等措施,为机关干部职工参加选举投票创造条件,社区居民参选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二是五项举措强网格。深化“多网融合”机制,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深化“一人一格”,全市共划分3953个网格,推行 “四大员”制度,使网格更具感知力。深化“一格多员”,按照“3+X”组建网格服务团队,打造“红色网格”。深化网格公示、巡查走访、主动发现、工作例会、分工协作“五项制度”,推动“细事细治”。依托城市超脑和“We社区”智慧应用,深化“一网统管”初见雏形。三是扶持培育强服务。完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基金“五社联动”发展机制。连续8年开展微公益创投活动,实施项目384个,投入资金1136.12万元,获益群众50万人次。通过实行备案管理、枢纽式管理、项目扶持,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1860个,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的66.5%,城市社区平均达到10个,为群众提供急需的社区治理服务、公益慈善服务、矛盾调处服务和文化体育服务。
着力创新自治活动,推进全覆盖协商
一是规范协商活动。在448个城乡社区按“7+X”全面组建协商委员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代表、村(居)民委员会代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代表等七类固定成员,与具体事项涉及的利益相关方“X”组成。梳理村(居)公共事务,形成《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明确“六议六不议”。牵头制订《社区协商工作指南》省级地方标准,设立每月一次的“协商议事日”制度,确保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二是缩小协商单元。将自治活动向居民小区、网格、楼栋延伸,组建182个业主委员会、近1200个网格议事会、3500个楼栋理事会,抓住楼栋长,楼栋事务管理员、卫生管理员、治安调解员等“一长多员”,管理和协商楼栋日常事务,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三是拓展协商渠道。根据信息时代人们沟通方式的变化,结合村民大量外出的实际情况,鼓励基层通过网络会议、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线上协商。在“We社区”智慧应用中设计“微协商”模块,方便社区发布协商议题,畅通居民意见表达渠道。四是培育协商品牌。持续开展省、市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对示范点予以奖补推介,义安区、铜官区整区和15个村(居)获评“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胥坝乡重新村被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验收23个市级协商示范点,全市涌现出板凳俱乐部、“六事协商工作法”“党代表理事”“社会工作介入协商”、铜草花议事园、平安会客厅等一批协商品牌。
着力激发自治活力,推广全周期机制
一是探索法人化治理。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居民委员会特别法人作用的实施意见》,推行“居财居管”。探索发展社区经济,天井湖社区、幸福社区在合同签署、征迁拆违、发展社区经济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官塘社区将闲置配套用房交给社区服务企业使用,为居民提供需求较大的托育、老人日间照料、兴趣爱好培训等服务,低偿收益反哺社区治理工作。二是探索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机制。在52个老旧小区组建“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提供基础物业和低偿便民服务。社区采取引入专业公司、出资成立物业公司、居民自管等方式,为老旧小区提供准物业服务。探索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小区物业中心议事制度,扩大居民参与,解决了老旧小区“保安、保绿、保亮、保序、保洁”难题。三是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聘用69名社区规划师,做到建成区社区“全覆盖”。市自规局邀请社区规划师参加“一周两会”,参与单元控规编制、评审。全程参与老旧小区整治、社区邻里中心等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参与菜市场整治、小区餐饮污染治理、微循环道路及管网改造等“微更新”项目,将“居民需求”和“专业设计”结合,解决停车难、买菜难、锻炼难、出行难“四难”问题。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24/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