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全面探索“133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效路径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全面探索“133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效路径
包头市东河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破解组织系统“揭榜领题”重点任务为契机,把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1331”工作法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确保全区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兴旺、农民稳固增收。
一、背景起因
2018年以来,包头市东河区从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工作出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重要突破口,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相继成立17个工作专班,出台48项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举措,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越,截至2021年底全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占比42.9%。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制约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问题。一是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有些村干部出现了安于现状不愿继续奋斗的“躺平”思想,感觉自己到达了事业“天花板”,再进步的空间十分有限;二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目前我区集体经济收益的方式仍以资产资源租赁为主,收益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三是各方力量整合联动不足。一方面,区、镇、村三级纵向联动融合不够,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部门间横向沟通欠缺,导致项目规模普遍偏小、辐射面窄,甚至出现重复投资、反复施工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直接影响村集体经济项目做大做强。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东河区针对性提出“1331”工作法,旨在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方向,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高效路径。
二、做法成效
一是畅通“1”条干部成长路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全面促进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队伍综合水平显著提升。选优配强用好“人”。持续巩固村“两委”换届“六个百分百”工作成果,届中调整毫不松劲。通过培养发展村委委员入党、吸收优秀党员等方式,提高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4个百分点,不断压实党建引领职责。同时,选派4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指导员,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添彩。持续培养育好“苗”。面向街镇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及村社书记开设“红色智慧课堂”,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难热点问题,以“实战观摩+分享交流”的形式深入交流,促进实战经验与业务水平双提升。实施“党建聚力·青芒行动”,选派157名新入职年轻干部到村社一线进行“墩苗历练”,每半年形成1篇调研报告或工作建议,为全区经济发展解题破题、献智献计。打破瓶颈鼓好“劲”。近年来,东河区持续比照自治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标准,对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进行全面提标,目前“一肩挑”基本报酬达到4000元/月,较之前涨幅实现42.9%。同时,拿出专门岗位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干部,创新出台村社干部待遇晋升实施办法及操作规程,畅通从享受普通事业待遇直至正科级事业待遇的晋升路径,打破基层干部职业“天花板”,从根本上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强心剂。
二是抓好“3”类示范引领,明确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在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全面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冲在前,争一流。抓好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以“最强党支部”为目标,推动实施党支部“健康体检”项目,对照支部工作条例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评选最强村党支部12个,彰显党建底色。同时,选取班子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自然条件优的村庄,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投资1576.9万元建设阿都赖村乡村旅游项目和王大汉村马术基地项目,打造特色保护型、城郊融合型村庄“样板间”;投资1500万元,建设占地1100亩的什大股村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发展沿黄湿地农业、乡村休闲游、青少年社会实践课程等项目,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开展“头雁争锋大比武”活动,搭建争先创优平台,将默默无闻的村书记推到前台讲经验、谈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结果导向,把比武结果与待遇晋升、评先评优挂钩。推荐大比武金银牌村书记参评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丁香花开”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典型选树活动,塑造“乡村振兴担当作为的好书记”。抓好农村党员示范引领。广泛开展村党组织和党员“星级管理”工作,围绕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中的工作重点设星报星,切实引导农村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发挥特长,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党员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简办红白事宴、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兴办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农村党员的广泛共识。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4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9家。
三是持续“3”级带动发力,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要振兴,经济必振兴。东河区始终将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举全区之力努力推动。区级层面定蓝图,不断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制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发展”工作思路,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已签约落地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项目8个,策划2022年衔接资金项目16个、入库8个。同时,研究印发《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关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若干具体措施》等制度,在壮大乡村产业的同时,持续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镇级层面抓落实,乡村产业全面建设成效明显。镇党委根据全区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镇域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积极协调各部门单位争取扶持政策,统筹推动项目实施。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挂帅,专人专办紧盯项目进度。并将项目推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述职重要指标,享有“一票否决权”,充分激发镇、村干部积极性。目前,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等1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村级层面抓治理,规范有序推动产业项目高效运行。大力推进农村网格化治理工作,共划分网格267个,配备专职、兼职、职能网格员494名,区、镇、村三级网格构架已基本形成,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严格“四议两公开”议事程序,持续加大“三务公开”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优化村级组织工作准入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备案和议事协商制度,全面组建“一约四会”,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四是推进“1”体化发展路线,打造党建引领特色品牌。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党建引领村社联建”项目,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东河品牌”。实施全域党建。以开展互联互动推动全域党建为切入点,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团区委、区农牧局、统战部、财政局等多部门,以镇、街道党(工)委为主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运行实施。先后分层面召开征求意见会7次,采纳意见建议58条。创新销售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实体”销售模式,同步开发APP、开通直播官方账号,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实现农产品展示和下单销售功能。同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特色农副产品代销点、线下提货点,构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东河模式”。目前已建成线上直播间1个、线下提货点3个,3台21组蔬菜自助售卖机已在北梁新区投入使用。实现“村社”共赢。供货方优先选取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帮扶项目和党员领办合作社,提高销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社区网格员变身“农产品配送员”,将入户走访与上门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密切党群联系,深化网格治理,走出了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互促共建、互利共赢的新路径。
三、经验启示
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突出问题导向是前提。在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中,东河区直面问题,紧紧围绕干部劲头不足、引领不显著等短板想办法、谋出路,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提出“1331”工作法,积极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效路径。
二是实现乡村振兴,坚持组织振兴是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举旗定向,为大家描绘蓝图,引领村集体发展。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有效凝聚基层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绘就一幅景美人和、安居乐业的如诗画卷。
三是实现乡村振兴,选派精锐之师是关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选优配强“头雁”队伍、挖掘锻炼后备力量,外引内培专家人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通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畅通职业晋升途径等,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精锐力量。
四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是动能。坚持走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布局,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711/66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