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研究 县域街道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的“青阳样本”

县域街道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的“青阳样本”

2022年5月以来,四川荣县青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为目标,在省级社工服务体系建设中聚焦“三化建设”,健全“三个机制”,实施“五青行动”,积极探索构建“335”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新模式,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县域街道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青阳样本”,贡献了“青阳力量”。

一、聚焦三化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推动社工站高标准建设

(一)阵地建设规范化。遵循“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安全节约、资源共享”和“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工站(室)。社工站配备“三区两室”(办公区、档案区、小组活动区和个案室、多功能室),实现“五个统一”(站点标识统一、人员服装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截至2023年4月,共建成社工站1个,社工室5个,实现社工站(室)在街道的“全覆盖”。

(二)站点运营社会化。街道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社工站。街道与市民政局、县民政局和运营机构签订《任务书》《服务协议》,明确了四方在社工站建设中的职能职责和权利义务。社工站站长由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副站长由运营机构负责人担任,配备持有助理社工师以上资格的专职社工2人,兼职社工和志愿者80余人。

(三)服务模式项目化。社工站围绕 “五项功能”,指导社工室聚焦“六项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居(村)民需求200条,形成需求清单1个、需求台帐6个。举办“邻里有爱•青阳更亲”公益微创投大赛,发布为老服务等公益微创投项目6个,链接中国计生协2022年暖心家园项目、自贡市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项目落地街道,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和失独家庭,累计开展“青丝路”微公益行动等活动,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调查巡防等服务2000余人次,带动居民5000余人次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二、健全三个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推动社工站高质量运行

(一)统筹协调机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和运营机构负责人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和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街道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工站建设的顶层设计、把关定向、组织协调、资金保障等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街道党工委对社工站建设工作的高位引领。

(二)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力度,纵向争取中央和省、市项目资金27万元,横向整合县教体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资金60余万元。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接受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1.8万元。累计整合各类资金88.8余万元,初步构建起以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分类督导机制。采取“街道领导+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的督导模式,由街道分管领导、运营机构负责人和市社工专家组成督导专家团队,整合街道、高校与行业等多方力量资源,为驻站社工、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志愿者等群体提供常态化、陪伴式的专业督导,有效推动社工站常态化运行与规范化管理,提升内外督导资源的协同整合与效能提升,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三、实施五行动,引领多元参与,推动社工站高水平联动

(一)实施青站点建设行动,优化服务格局。围绕街道“534”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由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工室主任,实现与社工站的站室联动。依托街道五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社工室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调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公益性岗位、居民骨干、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二)实施青雏鹰育苗行动,培养社工人才。开展2022年社工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和专题讲座30余课时,培训16人,其中4人取得助理社工师证书,实现街道持证社工零的突破。针对街道社工站社工、疫情防控岗社工和社区持证社工存在的理论知识欠缺、实务能力较弱等问题,采取参加专题讲座、参与项目服务、接受专业督导等多种方式,累计开展培训16课时,督导100余小时,帮助持证社工完成由“考证社工”向“专业社工”的蜕变。通过培养社工人才,转变了社区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考证热情,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解决了后续“谁能提供服务”的问题。

(三)实施青组织孵化行动,培育多元主体。针对社区(村)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匮乏的问题,引导残疾人注册县级助残类社会团体1个,居民骨干备案社区社会组织6个。通过为其提供政策咨询、能力建设、项目发布、资金支持和专业督导等“一站式”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持续“蓄电”。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地性的优势,针对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开展活动11场,提供服务2000余人次。通过赋能社区社会组织,解决了后续“由谁承接服务”的问题。

(四)实施青志愿服务行动,促进居民参与。链接团县委和高校的资源,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个,注册暑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者78人。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全天候、有体系的专业托管服务1600小时,为留守老人、困境老人开展核酸检测、体温测量、物资代购、精神慰藉等服务560小时。以上累计提供志愿服务逾2160小时,充分彰显了社区志愿者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群众性优势,赢得了居(村)民的好评。

(五)实施青基金培育行动,集聚爱心资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出台《青阳街道社区(村)慈善基金管理办法》,为社区(村)慈善基金规范化运营提供制度保障。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支,募集社区慈善基金1.8万元,实现街道社区(村)慈善基金零的突破。为困难群体提供低偿理发服务,除材料磨损外的全部积累注入社区慈善基金,做大社区慈善基金的“蛋糕”。通过建造社区慈善基金这一集聚爱心“蓄水池”,解决了后续服务“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作者简介:董国强,博士生,社工师,四川轻化工大学讲师,自贡众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总干事,荣县青阳街道社工站副站长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420/57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