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海盐县“两化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海盐县“两化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海盐县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融合,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基层落地并向村(社)延伸,形成“一体指挥、一网统管、多元治理”模式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赋能。

打造一个中心,实现一体指挥

一是集成平台建设,夯实基层治理系统底座。聚焦“141”迭代升级和“1612”体系整体贯通落地,重构县社会治理中心,与县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一体运行,深化数字化改革项目衔接,开发运行“浙里盐平塘”基层治理系统,搭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平台,打造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

二是推动上下贯通,实现扁平高效指挥。迭代升级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向上贯通县社会治理中心,向下贯通至村(社区)及网格员业务端,实现县、镇、村、网格四级联动,建立部门、镇(街)权责清单和社区事项负面清单,构建大部分问题自治解决、少部分问题基层调解、剩下问题执法兜底的条块一体模式。

三是健全运行机制,优化协调指挥流程。梳理县、镇、村三级平台指挥协调流程,建立分类分级处置机制,紧迫性事件由综合执法应急处突队伍第一时间处置,镇(街道)协同;一般性事件由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属地镇(街道)处置;多跨事件由指挥中心发出协同处置指令,推动事件受理、分析、流转、处置、督办反馈、考核等全过程闭环,打造基层治理的指挥中枢。

织密执法网格,实现一网统管

一是编组入网,增强网格力量。推动执法职责和力量向镇(街道)下沉进网格,每个网格按“1+3+N”模式配备,“1”即1名网格长;“3”即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包联干部担任的网格指导员;“N”即网格内的其他包联干部、专业执法力量、基层党员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等,执法队员和执法辅助人员2人一组下沉网格,实现“编组运作、一组多格、一呼就应”运作模式。

二是前哨探头,强化风险防范。发挥执法人员网格前端感知优势,在日常巡查中,与居民零距离沟通交流,与物业公司、社区对接互动,及时解决社区高频多发的如破坏绿化、楼道堆物、不文明养犬等问题,融入社区参与防汛防台抗旱防震减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实现由“问题找上门”向“上门找问题”转变,变“被动处置”为“主动治理”。开展普法宣传、问题处置、服务工作2000余次,帮助市民解决难题118件。

三是执法提级,推动系统治理。为网格标配“全科型”执法队员,打破行业界限,破解单兵作战、条块分割问题。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执法队员即时接收处置网格事件,简单违法事件网格内化解,复杂事件通过各执法单位紧密配合,建立执法联动机制,解决网格事件流转难、处置慢、成效差等问题,处置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解决网格内事件3860余起。

推动三级联动,实现多元治理

一是强化平时自治。建强小区功能型党组织,引导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平时状态下开展自治,全面提升自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县一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报到并“领办项目”,积极认领微网格长,带动居民建立巡逻队、调解队、宣传队等微自治组织,在小区开展自治行动,构建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收集上报问题6558个,办结2230个,红哨组团需求项目1770个,认领并完成656个,红哨组团服务5422人次。

二是强化战时协同。建立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形成战时快响激活机制。县级有关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要建立细化协同责任清单,为小区战时管理提供外部支持和保障。比如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应急处突、文明创建等攻坚工作中发挥战时协同作用,累计出动71611人次参与全员核酸检测、流调分析、应急联络、卡点执勤、守小门等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强化执法联动。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形成“4+3+2+N”(四个平台、三支对口联系队伍、两支分片派驻队伍和N个镇街自有执法人员)队伍架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综合查一次”和联合执法。比如外来渣土船运偷倒事件,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汇报后,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可第一时间统筹“一支队伍”力量开展联合执法,相比原来从网格员到村(社区)到镇(街道)再到县级部门发起联合执法模式,案件处置更及时、协同更高效、打击更精准。“一支队伍”累计发起联合执法检查90次,检查频次下降50%,综合执法案件同比增长12%,综合执法事项案量占比从40%增长至62%。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412/56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