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浙江省海宁市创新“四共四筹”治理模式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浙江省海宁市创新“四共四筹”治理模式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面积863平方公里(含钱塘江水域),现辖8个镇、4个街道、拥有3个省级开发区,户籍人口70.8万人。近年来,海宁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为契机,为破解群众参与村级事务不积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围绕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积极探索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重心的“党建统领·四共四筹”治理模式,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布了全省首个以乡村自治为主体对象的《乡村自治规范》地方标准,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宁特色的“共商共建共管共富”乡村善治道路。
一、共商筹智,汇聚治理“金点子”。一是户长会制促发展。每月定期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党员、村民组长召开民情分析会,达成所需商议内容的初步共识。再由各组组长召开户长会征求意见(户长即每户的当家人),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践形式,创新建立了“李家播报”“红社会客厅”、民情茶室等议事机制,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700多条,畅通与群众交流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党员干部谋发展。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优化市镇村三级全域党建联盟,建立“178(一起帮)”共富同行党建联盟体系,升级打造一个共富联盟、建立七项共建机制、实施八项任务清单,开展“共富·同行”——“千个支部万名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市18849名在职党员干部报到认岗,1091名党员干部担当团组长,累计参与服务95462人次。三是能人志士助发展。创新建立“村两委+企业家会”乡村治理议事制度及“决策参事+服务参事”双机制,着力引导能人志士精准参与基层治理,把群众自治和企业家参治有机融合。累计召开决策参事会议270场次,开展服务参事活动360多次,征集意见建议300多条,破解难题120多个。
二、共建筹资,撬动治理“金杠杆”。一是参与制度创新化。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建设,进行了“全民筹资共建美丽乡村”的实践探索,发动各组村民自愿出资修路、建公园,创新形成了“众筹资金、户户同意”的制度成果,建立了组级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二是参与方式多样化。鼓励村民通过出资、捐物、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积极营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参与氛围。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筹资300多万元,建起了19个各具特色的精品园,村民群策群力,出钱、出力、出地、出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出资主体多元化。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补助基础上,想方设法充分发动党员、企业家、能人等力量,通过捐助及社会资本注资参与等方式,共建美丽乡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3000多名企业家、能人志士和村民筹资8900余万元,助力家乡建设。
三、共管筹治,找到治理“金钥匙”。一是建立考评机制增活力。健全落实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参与、奖惩机制, 全面推行遵规守约户考核评比机制,考评小组由村民组建,考评制度由村民制定,考评结果公开晾晒,同时落实奖惩措施。积极推广“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新模式,形成了“民情二维码”“民情地图”等创新做法,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三小组长机制抓落实。充分发挥三小组长示范带动作用,党小组长抓志愿服务,开展党员家庭户亮牌承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村民组长抓村庄整治,美化自家环境的同时,带领组内的村民共同做好环境卫生;妇女组长抓长效管理,担任优美庭院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促使村民深度参与乡村治理。三是建立微治理体系寻突破。率先制定《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微治理体系实施意见》,将全市838个“大网格”细化为1.3万余个“微网格”,构建“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大网格—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即党员家庭户)”的五级治理体系,形成众管微治合力。创新建成48个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实行“5+X”模式,社区民警、交警、综合执法员、调解员、网格员5类人员常态化入驻,构建起联勤、联动、联处的全域治理“平安共同体”。
四、共富筹心,打造治理“金名片”。一是通过产业增收带动“口袋富”。积极拓宽强村富民渠道,实施“共富果园”“共富大棚”项目,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股份制改革变股金、劳动务工挣薪金,实现“一地三金”多元增收共富模式。二是乡风文明带动“精神富”。通过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挖掘优秀民俗资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方面运用积分制奖励机制,涌现出志愿服务公益币、“红链银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等一批特色品牌,有效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三是环境宜居带动“全员富”。在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外,积极落实卫生保洁、水环境治理,实施建设天网系统、数字乡村,家家打造优美庭院,形成人人主动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410/55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