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宁波江北“微网格”拼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图景

宁波江北“微网格”拼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图景

面对基层治理这一课题,如何真正“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宁波核心城区之一,江北区的回答是把“大党建”融入“小网格”,把党组织的力量凝聚到最小作战单元,打造“北岸红·全域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建设新高地。

近年来,江北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为突破口,织密党建统领、训战结合、平战一体的微网格,切实打通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最后一纳米”,全面提升党组织“一贯到底、一呼百应”的统领能力。

红色引擎聚“邻”力

坚持党建引领,让堡垒更坚固

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服务群众零距离——在江北,党建的作用发挥,不仅仅在高大上的政策引领上,更在看得见的基层日常治理上。

2022年以来,江北区深入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工作,目前全区180个小区已组建小区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覆盖率100%,同时积极推进小区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走出一条在党组织领导下居民自治和物业管理服务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朱佳苑小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因前期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业主违规行为监管难等问题,居民与物业的矛盾不断加剧,管理难度较大。社区党委牵头组建小区业委会党支部,紧抓矛盾,直击问题,让“红色业委会”充分扮演好“调解器”的角色。

“小区居住环境变好了,停车更加方便有序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红管家’,小区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了能拍板的‘主心骨’。”提起小区近年来的变化,江北区甬江街道朱家社区朱佳苑小区的居民张先生对“红色业委会”连声称赞。

自从业委会党支部成立以来,社区党委书记、小区网格长、联社民警、物业代表等和小区事务有关的成员线上一并加入居民业主群,让业主的问题“最多反映一次”;线下则通过设立“红管家”议事厅,召开居民议事会、“红色业委会”恳谈会等方式,定期协商决策涉及本小区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矛盾问题。

“以党建引领带领居民自治,党员加入之后,小区治理有了一支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朱佳苑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书记柯国平如是说。如今,“红色业委会”正在不断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六议两公开”机制,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小区改造和治理活动中,做到小区的事情小区居民自己议、小区的事情民主决定办,让党的领导贯穿于小区管理全领域全过程。

无独有偶,家住江北区洪塘街道祥北社区春晖佳苑小区23单元的居民陆师傅,近日就通过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宏解决了一大难题:“家门口的电梯大理石门框大面积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之前直接找物业维修,但因为费用和流程问题无法马上处理。向我们小区党支部书记反映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给修好了,还弄得这么好!”

在春晖佳苑小区,物业维修资金使用有规定,超过1000元至少需要2个业委会成员签字审批。张宏既是小区党支部书记,又是业委会副主任,便发挥自己在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优势,统筹协调物业、业委会为居民切实纾困解忧,得到了广大居民点赞。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古代中国人留下的文化智慧。而今,通过党建引领构建群众身边的“红色堡垒”,不仅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也让整个小区更加相亲相爱,焕发出满满“邻”聚力。

织密织细“小网格”

依托“一网一格”,让治理更高效

对标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江北区通过不断织密织细“小网格”,练好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

在江北,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有党组织的力量在予以支撑。通过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建工作体系,不仅每个小区成立党支部,每个网格还成立了党小组,做到“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

“一网一格”,靠的不是拍脑袋,而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和基层基础的“量身定制”。比如,按照50至80户标准,以小区楼道、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设立人居网格,以学校、医院、商圈等为基本单元设立专属网格,优化延伸微网格3339个,统一编号赋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动指挥网格体系。

纵向,织密城市社区“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基础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农村社区“行政村党委(党总支)、基础网格或自然村党支部、微网格或村民小组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803个基础网格党组织、3339个微网格党小组,实现“战斗指令直线传递”。

横向,建立楼道(楼层)会客厅—物居业(村社企)议事会—区域治理联盟等功能型组织体系,将物业公司、“两新”组织、社会团体等各方主体纳入网内,成立138个党建议事会、46个红色治理联盟,实现“应急指挥全线激活”。

不仅如此,三支精锐队伍全面下沉网格——“主力部队”是村民小组长、小区楼道长、物业管家、业委会等自治组织参与网格公共事务,让“自家人”管“自家事”;“先锋部队”是结对部门机关干部、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建立党员突击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联合部队”则是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下沉执法部门,“两新组织”等辖区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特长、补位支撑,绘就网格治理“同心圆”。

有了运行的“骨架”,再添上治理的“血肉”,基层治理的蓝图才能有条不紊地落到实处。

目前,江北已累计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网格拉练等120余场,参训人员5000余人次,自4月10日疫情防控“163”应急响应机制激活以来,已累计调配机关干部660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5500余人次下沉网格,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守门值岗等工作,汇聚起全社会群防群控的抗疫正能量。

前段时间,江北区文教街道就因为微网格的快速响应,成功阻止了一次超规群租房的发生。“有了基础网格工作的覆盖到位,才有‘格情格事’的及时掌握和快速处理。”文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到基层治理“微网格”,微网格员利用“老街坊”“老邻居”“老熟人”的优势,掌握网格内的动态情况,及时响应群众诉求,用“小网格”彰显了基层治理“大作为”。

优化流程再造

聚焦急难愁盼,“一呼百应”解难题

基层治理的效果好不好,关键要把指挥棒交到老百姓手中,看看那些急难愁盼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获得感。

江北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加快“1612”和“141”两大机制体系衔接贯通,优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流程再造,让网格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另一方面也让数字为治理赋能,以队伍变革重塑网格力量。

一套底册明格情。分类建档“四本册”,即实际居住名册、重点人群名册、重点单位名册、区域资源底册,全面掌握网格基础信息。在4月的疫情防控中,实现5小时高效完成全域49万人次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人。

一个平台抓流转。打造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云平台”,实现数据智能归集、分类、研判、流转,以数据“跑步”代替干部“跑路”,使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纳入平台实时管控,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成效。

一张清单管执法。全面推进“赋权执法+属地联动执法”模式,编制形成73项属地联动执法高频《事项清单》和《工作原则》;推行综合执法进小区,出台23类60项社区事项执法清单,累计解决跨门营业、占绿毁绿等“老大难”问题2.57万件。

一个闭环促落实。网格发现的问题由网格员直接办理,重点难点问题按照“网格吹哨、分级转办、响应处置、核查反馈、考核评价、事件归档”流程,实行分级流转、闭环处置,目前已累计解决民生“关键小事”20余万件次。

比如,文教街道大闸社区就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小区居民、企业职工等多元主体,发动数字人力园、姚江卫生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借助6C联盟、甬爱E家等多点阵地,组建“蜜邻微+”联盟,涵盖600余人、60多家单位、5个阵地,实现了“人财物”资源的有效整合,让有时间的人员参与进来、有资源的单位融入进来。

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大闸社区孵化了一系列优质服务资源:精心培育的“健康管家帮”,既有专业团队,又有专业设备,服务内容从最初的测血压逐步拓展到健康监测、科学饮食等;引入民营资本,率先建成0—3岁幼托班,解决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老年大学、幸福学堂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青秀澜湾小区是交付不到两年的新小区,目前常住人口2500余人,小区日常管理人手较为紧张,在面对疫情防控、抗台抢险等重大突发情况和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时,更显捉襟见肘,压力极大。面对这一现状,小区建立起党支部,统筹业委会、物业和志愿者建立起“15分钟应急处置链”,实现了服务提升—业主满意度提高—小区治理有序的良性循环。

有一次凌晨2点,小区接到紧急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党支部负责总体统筹、设置点位、协调物资等,物业负责点位布置、大门值守、秩序维护等,业委会负责点对点通知到每一户居民,志愿者负责每一幢的小门值守、检测引导……从接到通知到分工处置仅仅用了15分钟,第二天井然有序的核酸采样点成为“别人家的小区”模板。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327/53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