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幸福成都 “治”在双流

幸福成都 “治”在双流

成都市双流区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治理各领域全过程,常住人口感到幸福占比超92.9%,“推动以共享经济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入选全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佳优秀案例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何子蕊

5月24日,叶沧海和他的32名同学在“空港新居民大学首届学员结业典礼仪式”上手捧“空港蓝”结业证书激动的一幕,引起广泛关注。空港新居民大学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为数万名产业工人的“成长”创办,至今已培养3000余人,还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开办急需紧缺非全日制研究生专班。

国庆节期间,双流区“战旗红”志愿者服务队员陈锡勇和他的“战友”们为社区阻击疫情而忙碌的短视频同样感动了无数人:每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逐户排查登记,手指关节都肿了,嗓子哑到说不出话……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常年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已成为社区发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幸福成都,“治”在双流!一个是“空港蓝”,一个是“战旗红”,这一“红”一“蓝”的背后,生动诠释着双流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破局之路,更是该区对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主动创新实践。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城市治理新实践

叶沧海等“空港蓝”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双流区将数万平方米老旧闲置空间改造成了两万多产业工人的终身学习平台,不仅有学习工作、分享互动、休闲交流的“文轩Books青年阅享空间”,有技能培训、双创孵化等功能的“青年悦创空间”,还有集观影K歌、健身竞技于一体的“青年乐动空间”。

尤其是,空港新居民大学将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100个专业、1050名师资资源向他们开放,不仅能学技能,还能申领“助学金”和企业、政府“伙食”补贴等,辐射近千家企业、服务近10万名产业工人,极大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四川省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引领推广覆盖到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和各方面。成都市委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构筑起社区发展治理的幸福高线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安全底线。

为此,双流区将城市社会治理革新作为时代课题,始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创新成立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组成的“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构建起“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组”的新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全龄友好包容性社会。

双流区委社治委、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与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互动形成“两委一中心”治理架构,联动9个镇(街道)、118个村(社区)、1168个小区(院落),带动物业行业协会、180家物业企业,将党组织延伸至小区楼栋里,建到物业企业上,深入服务项目中,初步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线上线下融合闭环治理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小区(院落)—楼栋—党员中心户”六级党组织联动治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覆盖、协同共治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格局。

地处西航港街道核心区域的机场路社区,面积2.6平方公里、实际服务人口高达14万人、辖区盖涵楼盘小区31个、商业体3座、大小经营单位4000余家,存在典型的超大型社区各种治理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一站式、一体化、综合性服务供给平台,每年组织“聚组织·乐邻里”“微光行动‘益’路前行”“青春志愿·爱在社区”活动百余场,开设太极、绘画、家庭教育等公益课堂等,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强战斗堡垒。

目前,“党旗插满小区”成为双流的一道靓丽风景。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商品房“1+211”治理模式被列入住建部示范案例,相关经验被新修订的《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全部采纳;安置小区“1+3+1+N”治理机制荣获“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空港新居民大学”成功获评“2022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相关创新做法作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以多元参与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合力

“牧马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城,她的名字叫双流,美丽的双流,生活着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叫我们怎么不歌唱……”今年78岁的广都社区退休职工格桑曲珍编的这首歌曲唱出了居民们的共同心声。这里居住着汉、藏、土家、彝等24个民族的居民。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建的“创苑”,“敞开式”“零距离”便民服务,成为覆盖4000余人的最炫民族风“共居、共学、共治、共享”社区的成都样板。

“企业幸福中心”同样展现出双流区发展治理的强大合力。该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打造4个企业幸福中心,打造“幸福金管家”“企业咖啡时”等特色服务品牌,培育“前店后厂”“左邻右舍”“互为合伙人”的产业链条,开发“幸福托儿所”“幸福小酒馆”等功能模块,举办“幸福展”,建设员工“幸福角”等,使之成为多方融入、幸福可感知、暖心共发展的社区空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四川省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加强社会协同,发挥各方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成都市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双流区在多元参与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合力上大胆探索,整合全区1300余名“两委”干部、1.8万余名物业从业人员及自治组织成员等组建“社治主力军”,深耕“社区BBKing”等特色品牌,以赛促治、以赛提能。推行“社治+群团”握指成拳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引入“信托制”物业等形成专业服务支撑,创新构建形成“规建管运维治”1个闭环,构建小区“安全共同体”。

双流区坚持问需于民、推动全民参与,借势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10个专项工作组推出152个民生项目。定期“体检”形成小区公共设施品牌和服务机构专项“红黑榜”,实行“红榜”优先、“黑榜”禁入机制。携手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专家团队,形成《社区文化建设导则》,着力将118个村(社区)打造为有特色、有文化、有韵味的网红打卡点。

双流区改变传统“撒花椒面式”做法,通过PK方式在8个镇街孵化10个社治创新项目,集中匹配1474万元社区保障激励资金,撬动各种资金向社治项目倾斜,推动形成更多社治成果。以“微更新”带动社区“大变化”,推动建设“葛陌书院”主题广场、天艺·浓园艺术生活体验馆等28个社区美空间、运动角等微更新项目,变“闲置空间”为“服务阵地”,变“卫生死角”为“景观小品”,变“废弃场地”为“口袋花园”。

以市民认同构筑幸福美好生活新格局

金秋时节,双流区东升街道会馆小区生机盎然,微绿地公园树木葱茏、百花争艳。“这几年双流变化太大了,在公园里散散步,累了在椅子上休息,啥子都不愁,幸福得很嘛!”居民张先生说。的确,每个人对幸福的期许也许各不相同,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总能给人丰富多彩又回味悠长的答案。

“城市建设得如何,归根到底要由人民来衡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对此,双流区有深刻的体会。

双流区坚持目标导向,深入践行成都市委“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总体要求和目标,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治理各领域全过程,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善治之道,以市民认同构筑幸福美好生活新格局。推动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推动构建“社区发展治理、社会综合治理”的双线融合治理体系,延伸构建下沉小区、覆盖园区、延伸景区、深入商区的“四区协同治理”机制。坚持“拆墙并院”思路,做大老旧小区“蛋糕”,推动院内院外一体改,聚焦“一老一小”拓展服务内容,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制定发布社区商业需求清单,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坚持“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提质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末端见效,做强城乡融合发展“细胞”。线上开发“幸福双流”应用系统,推动打造智慧小区,前端采取“人脸识别系统、电话卡、门禁卡、身份证”等模式门禁通行,后台与省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壁垒,建立动态更新、科学精准数据底座,目前已在261个小区安装物理感知源884台。线下试点开展“小区体检”,将“体检”数据融入智慧数据底座,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异常情况实时预警,推动小区紧急事项和矛盾纠纷处早、处小、处快。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流区城市治理在创新探索中成效显著,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其中,“推动以共享经济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入选全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佳优秀案例,万科第五城生活广场入选全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试点项目。全区常住人口感到幸福的人口占比超过92.9%。

成都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双流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该区将在推进现代化治理中持续创新空港公园城市治理路径,在提质幸福成都建设中持续增进空港公园城市民生福祉。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322/52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