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践经验 展头雁执法风采 绣日清日新迎泽

展头雁执法风采 绣日清日新迎泽

郡县治,天下安。“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长期以来,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多头执法”是让人纠结的难题。如何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建立权责统一的执法机制,从源头上破解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机制性瓶颈,实现“九龙治水”向“握指成拳”的转变,是基层政府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山西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太原市迎泽区在领办的街道执法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上破题发力,通过体制重构、机制重建、理念重塑,整合执法队伍、优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执法力量“拧成一股绳”、基层治理“同下一盘棋”的良好氛围。

“四个集中”打破执法部门壁垒

基层行政执法之前是部门“条抓”强、基层“块统”弱,“九龙治水”、多头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迎泽区推动人员力量、组织体系、执法事项、日常办公“四集中”,实现“一支队伍”属地化执法。

人员力量集中,组建综合执法队。迎泽区作为街道执法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先行先试点,按照全市城区“1+X+Y”执法模式的总体框架,在结合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形成街道“1+2+8”、郝庄镇“1+4+6”综合执法模式,在街镇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街道以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为基础,将与基层联系最紧、执法事项最多的市场监管、城乡管理2个领域执法中队全员派驻、驻点执法,其他8个领域执法队伍在街道设置执法模块、确定专人联络按需执法。在郝庄镇,将市场监管、城乡管理、应急管理、交通运输4个领域执法中队派驻郝庄镇。各街镇执法人员由过去的5人增加至15人左右。

组织体系集中,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将派驻街镇执法中队人员党组织关系纳入街镇统一管理,成立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街道主任、郝庄镇镇长担任综合执法队队长、党支部书记,街道分管副主任、副镇长(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主任)担任常务副队长、党支部副书记,派驻执法中队队长担任副队长、党支部委员。

执法事项集中,厘清执法边界职责。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原则,选择“三高两易”(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易发现、易处置)事项,明确以街道为执法主体的执法事项6条,与市级行政执法主管部门下放的808条执法事项共同形成街道综合执法事项清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对清单内容进行调整。

日常办公集中,统一调度指挥。在街道,市场、城管执法中队联络员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人员集中办公;在郝庄镇,市场、城管、应急、交通执法中队联络员与郝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人员集中办公,有效保障综合行政执法调度平台运行,实现街镇对各领域执法队伍的统一调度指挥。

“四类机制”提升执法队伍素质

街镇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之后,如何有序运行,防止出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迎泽区从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日常运行和考核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四类机制入手,强化协同联动,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建立区级总调度和街镇分调度机制。区级总调度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由政法委负责人任总调度长。街镇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总抓、常务副队长总协调、副队长具体负责的分调度指挥制度,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与执法队问题线索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制度以及联席会议、案件移送、争议协调等16项制度,形成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席会商、争议处置、综合推动、行刑衔接一体推进、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依托街镇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组建法制审核小组,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权与监督权相互分离,推动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

构建“五步”闭环运行机制。通过“问题收集—分流交办—调查处置—结果反馈—结案归档”,形成全链条式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依托网格员上报、群众反映、执法人员日常巡查和数字城管、便民热线的“内部+外部”问题收集方式,由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根据工作职责梳理分类、分流交办,属于街镇职责范围的执法事项交由街镇执法人员处置;属于各执法领域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交由各领域执法队伍处置;涉及多个执法领域或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紧急事项时,开展联合执法,并在处理结束后3日内反馈结果,及时做好归档整理。

强化街镇考核任免的“话语权”。区委组织部制定《太原市迎泽区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太原市迎泽区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干部职级(等级)晋升工作方案》等多项制度,明确派驻街镇执法中队全体人员和其他领域执法队伍的主要负责人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上,提升街镇的“话语权”和实际掌控力;对各执法领域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结果的评定上,街镇评价意见占考核测评汇总结果权重的70%。此外,明确每年每个街道预算为230万至300万,每个街道执法车辆应不少于3辆,郝庄镇每年预算不少于400万,执法车辆不少于5辆。区财政局按时发放执法人员福利待遇和津补贴,持续改善基层执法条件,为基层执法人员吃下“定心丸”。

加强队伍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迎泽区司法局以提升街镇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围绕“专业化”、突出“实战性”、做到“全覆盖”,健全完善执法人员实训轮训工作机制,组织全区68名拟申领执法证人员参加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大讲堂”并聘请法律顾问开展全区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专题法治讲座。同时,针对知识产权、征地拆迁、市场管理等重点执法领域,每周三定期举办律师讲堂,就执法过程的风险防范、程序规范等难点、痛点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除此之外,区司法局牵头邀请业务骨干、法律顾问担任评审专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以具体执法案例监督带动一线执法人员快速提升办案能力;各街镇结合执法事项,广泛开展行政执法政策法规宣讲;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执法培训8场552人次,为提升基层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抓实“三化”提升执法改革成效

街镇综合执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受益,防止让随意执法、简单执法成为经济发展和群众认可的“绊脚石”。为此,迎泽区大力推动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执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重点难点,分类分区精细化执法。摸底排查辖区所有执法对象,建立执法对象名录库,将辖区内门店、商铺纳入管理范围,划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区域,理清不同行业、不同执法队伍执法事项,分类确定不同业态、不同群体执法类型、执法重点和执法频次(重点区域进行一日两次巡查,次重点区域进行一日一次巡查,一般领域进行两日一次巡查),并动态调整执法范围,推进科学执法、精准执法。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突出协同检查、联合办案,对一般违法行为,突出即时检查、现场办案。

严格执法标准,全程纪实规范化执法。统一执法流程、规范执法文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为街镇执法人员戴上“紧箍咒”,做好执法信息采集、传递、审核、发布等工作,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对涉及重大执法决定的5类案件严格执行法制审核,确保执法合法有效,避免小微权力的滥用。

开展源头治理,“疏堵结合”人性化执法。定期对同一区域内高频违法行为原因开展分析研判,印制并发放《常见违法行为》宣传册,使经营单位充分了解典型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将潜在违法行为化解于无形。对非重点领域违法事项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轻微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并举,明确首违不罚、次违轻罚,两次违法后仍不改正的从严处罚,实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改革的实际成效惠及广大群众。

久久为功,书写新作为;点滴小事,树立新形象。从根本上解决了辖区综合行政执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避免了相互推诿、多头执法等现象的发生;通过网格员对所在网格进行管理、服务和监督,直接上报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突破传统的层层上报、多部门协调的模式;形成执法合力,对区域内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和快速整治,有效解决了街镇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对辖区工地安全及环保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街巷门店夜间经营秩序、瓶装液化气安全、安全隐患排查、违章建筑排查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执法,形成了执法频次减少、执法对象负担减轻,执法合力提升、执法效能上升“双减双升”的良好局面,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迎泽区以街道执法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努力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城市管理新篇章。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307/47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