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和美乡村绘新卷

和美乡村绘新卷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水,村集体经济壮大破冰,特色产业发展兴涛弄潮,和美乡村建设逐浪扬波……

东北的初春,乍暖还寒,皑皑白雪之上,农业大省吉林,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遵循,坚定航向,开足马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不懈奋斗。

格局更大——从“三权分置”到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

走进长春市九台区合悦听湖创意农场,农业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田园艺术民宿、自动化阳光果蔬棚、阳光音乐花房、植物迷宫、宠物乐园、共享家庭农场,流水潺潺、温馨惬意。

占地面积如此广阔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如何落地?项目用地从何而来?

“我们这个项目2018年选址并启动,能有这样的建设规模,主要得益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农场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合悦听湖创意农场董事长臧贵臣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吉林省不仅配套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还进行了各种探索和改革,农业企业迎来了发展和腾飞的最佳机遇。

对于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吉林来说,守住耕地红线与项目用地保障一直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题?

一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水,在长春市九台区率先展开。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九台区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推进“三块地”改革,实现了三项改革任务的纵深推进、深度融合、全域覆盖,成功破解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用地困难的难题。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仅仅是吉林省深化改革、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把改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贯穿农业强省建设全过程,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活化农村集体“三资”,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巩固扩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持续激活主体要素。牢牢把握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吉林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实践和探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6年,松原市大洼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带头由村集体成立农民合作社,集中小部分土地进行农业技术示范。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资、播种、田间管理、秋收、卖粮,合理分配收益。村集体负责合作社经营的日常监督工作。几年后,合作社的经营收益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

“今年得到分红41000元,比去年多了6400元,加上我在村里蔬菜合作社承包的两栋大棚,年收入已达到9万元。”村民张志华说。

2020年以来,松原市总结基层经验,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目前,松原市1000多个行政村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达到40.9%,2022年实现127个村分红总(金)额2.43亿元。

松原市的探索,正是对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生动实践。

路子更广——从“资源洼地”到发展要素奔涌而来

钱从哪来?人才从哪来?

这是一道难题,却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答题。

吉林省敢为、敢闯,补短板、强弱项、健机制,以项目吸引资金,以政策吸引人才,促进更多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通榆县天意农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海娟就带着各部门负责人研究辣椒产品出口订单。

作为当地最大的辣椒深加工企业,2022年,天意公司出口产品8万吨,出口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

“我们企业运转资金充沛,人才充足,得益于通榆县委、县政府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持续投入。”于海娟告诉记者,通榆县不断加大对当地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种利好政策,不仅让她这样的企业掌舵人更有信心不断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也让全国农业人才敢于落户通榆。

2022年,吉林省在大安市建立“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等11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先后入驻,在大安市的盐碱地里展开技术“大比武”。

随着企业先后落地,高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来,为大安市盐碱地治理注入了绵绵不绝的新动力,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了今日的米粮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更多重农强农信号,吉林省关于盐碱地改良也出台了更多好政策,我们抓住发展机遇,在大安市扩建了厂房,加盖了职工宿舍……”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董要东说,今年公司在大安市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也调派了更多的人才。

路子广了,思路宽了。一股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获得感更强——从“守住防线”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整洁的柏油马路如一条黑色丝带蜿蜒穿过双辽市的10个村屯,沿线的一马树森林公园、八一湖等景点相互呼应补充,成为小有名气的“金秀旅游精品线路”,为村民致富拓宽渠道。

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凭借“农业+产业+旅游”的思路,实现从特困村向“首富村”成功“逆袭”。

通榆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让移风易俗在城乡处处有新风。

公主岭市大岭镇黄花村,农民巧用网络直播,让村里的君子兰产业火了起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吉林大地如花绽放。

何以除旧布新、改天换地?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五大振兴”要求,锚定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面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全面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2年吉林省脱贫群众收入实现新增长,人均达到13805元,14.5%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就业帮扶取得新突破,全省产业帮扶项目带动人数、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就业、帮扶车间数量、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均较大幅度增长;

防返贫监测帮扶得到新加强,农户手机申报小程序、村组专兼职防返贫监测员和中省直部门厅际沟通协调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建设行动再上新台阶,在全国率先建立由吉林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的省级议事协调机制,创新形成以“1+16”方案体系为支撑、“一引领三提升一示范”为抓手的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

重点边境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省实施产业项目9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6个,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97个,聚集人气效应明显。

这是一年来吉林省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最直接体现。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吉林人民再次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222/4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