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在经济恢复性发展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在经济恢复性发展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摘 要: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更好统筹”中,把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这表明我国经济面临恢复性发展问题,应针对疫情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把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短期来看,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进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恢复,依据不同行业受疫情影响的差别,针对行业恢复的不同需求采取精准支持。采取科学、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的恢复性发展。长期来看,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提高自主产业链的供应。同时依据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关键词:恢复性发展 高质量发展 六个更好统筹 新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首先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证经济恢复到潜在水平。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恢复性发展,要把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投资、消费、就业、财政和中小企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次疫情冲击不仅有短期影响,而且有长期影响,疫情不利因素导致的地区经济外需放缓和内需压力恢复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国经济面临着恢复性发展问题,应针对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的长期与短期影响,采取积极措施,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把长期和短期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并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以保证2023年实现经济稳步回升。
经济恢复性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短期措施
面对疫情冲击,要在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中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着力解决短期问题,而短期内受冲击影响最大的是消费,要针对不同行业所受的影响采取差别政策,提振消费、恢复投资,使宏观经济正常运转起来。
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进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恢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当前需求不足是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保就业和稳就业为目标,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恢复。一方面着力推动消费需求的恢复,要加速要素循环,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释放被疫情限制了的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畅通国内国际消费。另一方面着力拉动投资需求的恢复,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的运作机制,统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围绕延长产业链,打通从原料到消费品的终端链条;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用政策扶持受冲击的中小企业;实施援企稳岗政策,优先帮助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依据不同行业受疫情影响的差别,针对行业恢复的不同需求采取精准支持。在疫情冲击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同,恢复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有些行业面临着人力资源问题,有些行业面临着原材料问题,有些行业是产业链问题,有些行业是市场问题;有些行业抗风险能力高,有些行业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在支持行业恢复时需要有针对性,切实解决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一是对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提供定向扶持;二是支持企业扩大服务输出,为这些行业在疫情结束占领国际市场提前做好铺垫;三是保障对国际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恢复性发展,保证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采取科学、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围绕着恢复我国经济活力来发挥作用。一是政策基调不宜采取刺激政策,而是要采取以降费和减税为主的扶持政策,帮助行业恢复生产、复原产业链,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恢复活力。二是财政政策要优化支出结构,更多转向激励居民消费和减少税费,转向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以及新型基建领域,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提振经济预期。三是货币政策要高度关注滞涨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国外金融风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四是在产业政策方面,采取选择性产业政策,积极加快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培育经济恢复性发展中的新动能。
经济恢复性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措施
疫情冲击不仅影响到消费、投资与中小企业,而且冲击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和产业链。短期措施在于启动经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只考虑短期应对,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着眼,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培育经济运行的拉动力。
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把握长期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也是打造疫情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能力的要求。疫情冲击显示出我国以医疗、教育、金融、养老等为代表的服务基础设施和以网络、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光缆、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需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一是加快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的战略规划。针对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不足,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做好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顶层设计。二是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仿真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光缆、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加快建设疾病健康、应急管理、航空、铁路、人口、能源、低碳、生态等若干区域型大数据中心。三是推动以医疗、教育、金融、养老等为代表的服务基础设施的扩容。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据此要推进我国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实体经济的产业链条长,就业弹性高。同时其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提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疫情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动力:一是推动数字技术深入到实体经济的全产业链。从流通环节的融合深入到实体经济技术研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和数字生态环节,重点推进前端、中端和末端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技术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使数字技术深入到实体经济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二是运用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变革突破。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增强数字产业化的力量,使数字产业的企业能够大面积地参与指导和带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将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统一起来,推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工业升级,形成新型实体经济。三是推动实体经济的深度数智化。推动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改造,在原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逐渐智能化,超越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由消费到生产,从流通到制造,重心逐步转向人工智能。四是拓展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将信息化系统改造扩展到资源配置、生产设计、制造、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赋予产业数字化更完整的内涵,促进各部分协同和互动,真正发挥产业数字化的效能和作用。把产业数字化应用尽可能扩大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完善产业链,提高自主产业链的供应。首先推动产业链恢复,推动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是依据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恢复与国际产业的链接,力争增加产业链上游产业,促进我国产业链不断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增加自主产业链的供应。同时加强自主供应链配套,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和推广。三是完善产业链,从产业链和创新链结合的角度,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全产业链产业。特别是完善数字产业链,推动数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链的结构调整,降低我国产业链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四是积极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一个真正繁荣的社会必须以健康为核心,正如我们从新型冠状病毒中学到的那样,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忽视这一优先事项的后果都是毁灭性的。”[2]生命安全高于经济增长,要支持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科研攻关、技术改造以及防疫物资储备。同时,对从保健、健身到制药、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需求也会增加,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争取新一轮产业竞争主动权。
培育疫情后经济恢复性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因此,疫情冲击下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找准发力点,培育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疫情发生以来,各省市都积极采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代表,上海市大力发展在线经济并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在线新经济的整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表,湖北省以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布局,持续提升区域核心功能和竞争优势,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代表,成渝地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大力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依据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总结各地培育新增长点的经验,在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新产业增长点的培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会议同时还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因此,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思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经济,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全产业链,培育出新的产业增长点: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重点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二是深化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加快新业态新模式的场景应用,壮大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医疗等数字产业。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文旅、农业、物流、电商、金融、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发一批数字技术应用行业,推动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养老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三是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建立健全物联网体系平台、大数据交换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
新投资增长点的培育。积极发挥投资的乘数作用,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一是传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投资,在继续加大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市政、文化、教育、体育等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提升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聚焦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一批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的大投资。二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以5G、云数据中心、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超算中心等为重点,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三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特别是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投资。四是要保护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用政策扶持受冲击的中小企业。实施援企稳岗政策,优先帮助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而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新消费增长点的培育。疫情冲击下传统消费有所下降,但也催生了新型消费的成长,要积极发挥消费引致生产的作用,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一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消费的供给,丰富消费模式,支持基于数字技术的消费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医疗、在线文娱、智慧旅游、智能体育、智慧广电等新型消费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健康、教育、体育、育幼、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二是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步行街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商圈和老字号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建设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三是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推行一站式集聚服务模式,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大力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老字号挖掘保护,培育一批优质老字号企业。以大型市场、专业市场为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四是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人民消费能力。要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立足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环境、立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立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立足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扩大消费,同时,通过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费扩大消费。
新区域增长点的培育。在疫情冲击下实施积极恢复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区域新增长极的培育,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一是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统筹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科技创新城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带动区域新增长极的形成。二是发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牵引作用,布局重大科研设施、服务平台、检测检验、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单位、创新型企业、金融机构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引领和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三是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聚集区。依托国家级高新区、重点科研机构、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创新引领、要素集聚、产城融合原则,整合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发展平台,形成科技创新主要聚集板块。四是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城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体系构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人才城乡双向流动、城乡科技创新协同。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以城乡协同发展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新开放增长点的培育。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扩大发展的空间,打造疫情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开放动力、培育新的开放增长点:一是畅通国际循环的大通道。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和创新开放新模式,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稳定外资外企信心。二是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助推经济复苏的政策帮扶力度,改善外商投资制度环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展与海外客户的对接渠道,加大对外洽谈合作力度。三是加大重点领域开放的力度。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全球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来华投资。推动金融、电信、数据等敏感领域进行开放探索,为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实验探索。进一步提升外资外商的服务水平,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扩大对于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本文作者为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220/4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