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基础与重点任务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基础与重点任务
s摘 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稳产保供能力逐步增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体系逐渐完善,农业产业加快融合升级,已基本具备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现实基础。但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旧突出,要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需进一步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助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业强国 农业大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叠加地区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三农”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同时也是孕育着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力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破除长期以来束缚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巩固发挥农业压舱石地位,对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农业强国的建设进度决定和检验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质量和成色。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大国小农”的现实,既要有效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建设农业强国的经验,又要坚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道路,久久为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基础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党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稳产保供能力逐步增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产业加速融合,为农业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制度和市场基础。
稳产保供能力逐步增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任务。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出大国之一,人均重要农产品占有量超过全球人均占有水平。2022年实现粮食生产的“十九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国家财政持续支持下,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将如期完成,累计将达到10亿亩。此外,中国的肉类、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出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产量分别为8990万吨和6690万吨。同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约为7.75亿吨,水果约为2.99亿吨,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份额。可以看出,伴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居民在粮食、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方面已无短缺之忧。逐步增强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夯实了重要根基。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石和核心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为开发多种区域类型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创造了重要条件。第一,农作物和畜产品良种应用实现新发展,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应用面积超九成,自主培育了亩产超千公斤超级稻新品种及肉鸡、蛋鸡、肉牛等新品种。第二,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断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七成,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都在九成左右,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第三,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了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瓶颈,如在农业基因组研究领域实现了“变道超车”。第四,农业绿色科技实现新突破,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第五,农业科技与产业不断融合,建成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第六,农业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八成左右,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油料、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
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需要生产者对农作物进行全环节培育和照料,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这一客观要求,并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监督成本。家庭农场经营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食物生产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方式。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今家庭经营依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总数量超过六百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万多个,有效满足了小农户在向现代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生产服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越来越多懂农业、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返乡下乡,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坚力量。
农业产业加速融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提升农业内生发展能力、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要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等智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时空界限逐渐被打破,一二三产业在产品、技术等各方面的交叉融合更加深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五大类农业产业融合相关主体数量及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产业融合发展相关载体也在不断健全。农业产业强镇规模持续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数量不断增加。在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业与文旅、教育等行业的互动更加深入,农村电商借助直播、短视频等媒介精准营销特色优势产品,助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产业和市场基础。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
走农业强国之路,要立足中国实际,遵循全球农业强国建设的一般规律,但不能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模式,要始终明确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找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实现路径[2]。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资源约束严苛、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的困扰[3],再加上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仍处于农业强国建设的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在提升农产品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科技驱动能力、激活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能力、增强农业产业组织发展能力等方面发力,不断突破瓶颈,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确保粮食安全,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难点任务之一[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拥有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一是要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人均占有粮食600公斤的目标,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三是要提升棉油糖、果菜蔬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水平,满足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高质量需求。
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是世界农业强国普遍具备的重要特点。农业科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关键变量。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耕地面积总量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水资源也较为匮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路径。为此,要以重大农业科技突破推动整体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挖掘农业增产潜力;要聚焦农业科技革命主攻方向,不断推动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大力推进种业等重点领域振兴,加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立种业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培育种业领军企业,提升种业科技水平,不断创新推广种业科技,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要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实现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先进农机创制应用,整体提升种养加、农牧渔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创制推广一批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补齐相关行业和区域农机装备应用短板;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集成应用农业机械设备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系统;要加快发展现代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探索建设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立体养殖、海洋牧场,推进空间立体高效利用。
聚焦产业振兴,助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链条健全高端是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之一。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是振兴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是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使产业链由单一向集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农业多样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过程。具体而言,一是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发掘特有物质资源和传统工艺,培育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与龙头企业,生产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产品,创建乡村特色品牌。二是要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与康养、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共享农庄、体验农场、田园养生等新业态,建设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在推动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业园和聚集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实现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的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
着眼富民之要,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建设农业强国既要强农,也要富民。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在推动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要着眼于带动2亿多小农户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推动农业经营方式优化升级,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是从组织角度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一是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重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这两类主体的引导和发展,建成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对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小农户给予支持,主要形式包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小农户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诸如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帮助农民群体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的目标,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业现代化的红利。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216/40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