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编者按:如东县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全领域、各环节融合,通过组织融汇、队伍融合、服务融入、民心融通,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凝聚基层党员群众,汇聚治理资源,推动构建党建引领、条块结合、上下协同、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江苏省如东县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翼,下辖12个镇、3个街道,共245个村(社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71亿元。近年来,如东县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融合党建”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组织融汇”凝聚乡村治理“强合力”
探索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产业的党组织联建共建,推动各类党组织深度互动,汇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一是推行区域化共建融合。组织全县25个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成立“联合大党委”,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健全日常联系、召开联席会议、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等形式,推动区域内大事难事要事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制。
掘港街道村民代表就人居环境提升进行民主协商
二是推行互融式双网融合。构建“双网融合”管理体系,以村居合并前的自然村为基础,一般1个自然村为1个网格,坚持“网格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完善“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在组织架构和区域布局上无缝对接、全面融合。
三是推行联促式抱团融合。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整合辖区内党建优势资源,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嵌入形式,采取“企业+村居”“机关+村居”“社区+农村”“园区+企业+村居”等形式建立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近年来,全县共组建联促式党建联合体220余个,衍生治理链、服务链、产业链近千条。
如东县村党组织书记成长“青蓝工程”结对共建签约
二、以“队伍融合”为支撑,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
把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支撑,抓实村干部队伍、在职党员队伍、网格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多员合一”的乡村治理骨干队伍。
一是突出“三化协同”。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引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书记”,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统筹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质量优良、引领乡村治理的“头雁”队伍。
二是深化“双向培养”。将网格员队伍建设与村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创新“1+1+N”模式,每个综合网格由1名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其中党员干部同时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根据微网格数量配备N个微网格员,并推动驻区单位有关人员、党员志愿者和热心村民等“进”网格,增强网格力量,有效激发网格员内生动力。将优秀网格员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如东县近年来累计将25名网格员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
三是实施“双亮行动”。推行“双向介入、交叉任职”和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报到机制,全县520多名驻区单位、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大党委委员,2万余名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到村居“亮身份”,充实治理力量。开展“双承诺双报到”行动,引导党员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矛盾协调、文明创建等工作中“亮承诺”。
三、以“服务融入”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满意度”
注重从服务入手抓治理,创新“四式四定”便民服务模式,以细“治”入微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满意指数。
一是“一站式”定点服务。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全县规范化建设245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和四大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健全首问责任、接待登记、限时办结、信息公开、坐班值班等制度,常态化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建、产业、综治、便民等各项服务,做到一站式受理、定点式服务。近年来,全县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42%以上。
二是“代理式”定人服务。根据在职党员的居住地、工作地、产业链或个人意愿,划分“党员代理责任区”,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实现包干到户。精心设计“代理服务卡”,广泛告知群众代理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代理事项,随时接受代理咨询和服务监督。服务开展以来,已发放代理服务卡12万张,代理代办群众事项1.28万件。
三是“菜单式”定题服务。瞄准群众需求端,以供给侧思维为群众提供“订单化”服务,系统梳理出5大类48项群众基本服务需求,精准设计“服务清单”,多形式公示“菜单”内容。开通“点单热线”,建立“群众点单、村居交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以“派单”方式,及时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服务开展以来,累计“派单”4600多件,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
四是“主题式”定时服务。紧扣村居工作周期性特点和基层群众季节性需求,依据镇(区、街道)、村居月度重点工作安排,围绕“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假期留守儿童关爱、伏季休渔转产培训、重阳佳节敬老爱老”等内容,按月确定服务专题,统筹考虑村居干部、党员志愿者与服务主题的关联程度,合理调配、科学分组,适时、定时、准时为群众提供相应服务。
四、以“民心融通”为根本,夯实乡村治理“基本盘”
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探索教育引领群众机制,坚持在教育引领中聚民心、育民心、暖民心,畅通党心连民心渠道。
一是以“四大平台”聚民心。打造“理论课堂”“草根讲堂”“文艺礼堂”“网络课堂”四大平台,开展“送党课到基层”理论宣讲活动1200多场次,组织“百姓宣讲团”宣讲近300场次,“文艺惠民百村行”活动演出1500多场次,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群众,引导广大群众与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双甸镇高前村把流动党课开到庭院
二是以“三类典型”育民心。及时发现、大力宣传身边群众、党员、基层干部三类群体中的典型事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4位个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3人获评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举办“榜样如东”事迹报告会450场次,举办“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围垦精神主题报告会1500场次,用先进人、先进事例积极引导群众。
三是以“三项机制”暖民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社情疏导、民主协商、诉求回应3项机制,累计收集社情民意3万余件,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5048件,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2.1万多条,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7410件,在急难愁盼问题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214/39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