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市民对话一把手 |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高标准实施规划,提升首都功能,守好百姓日子

市民对话一把手 |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高标准实施规划,提升首都功能,守好百姓日子

  导 读

1月14日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间,聚焦加强首都功能建设,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市民沟通对话。

市民对话一把手 |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高标准实施规划,提升首都功能,守好百姓日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维

  问:今年咱们“市民对话一把手”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守好百姓的日子。可以说从刚才这组短片当中我们看到每一个数字其实都是和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想,我们北京也正在不断地提升首都功能,大家很关注的就是这个和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有什么关系呢?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维同志介绍有关情况:进入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其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始终把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作为最重要的两条要求。通过高标准地实施规划,不断释放“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我市轨道交通里程不断创年度新高,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迅速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也迅速使我们的新城地区具备了承载能力,串联起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这些重点功能区。拓展了首都功能的空间格局,也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政策和城市发展的政策能够协调联动,作用就更加明显。去年供应的租赁住房用地,有70%是向轨道站点周边和就业高密度地区集中进行规划布局,这对优化出行结构、提升出行效率,对促进职住平衡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我们还集中规划了71个“轨道微中心”,在站点周边聚集资源,打造城市活力中心。这些都是提升首都功能、改善百姓日子的具体体现。

  问:您刚才提到提升平原“新城”承载能力,改善职住平衡,那么我们都知道除了“新城”,北京还有“老城”,不少“老北京”市民居住在此。都说“老城不能再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保留老城,又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呢?目前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张维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北京是著名的古都,老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规划的重点就和新城有所不同,要守住历史文脉和胡同肌理,不能再搞大拆大建。这几年,我们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把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比如,成功探索出“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换租”一系列的政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城原来更新的方式,破解了平房区保护更新的难题,让胡同居民有了不同的选择,想离开的,可以选择腾退外迁,住进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新小区;不想离开,可以参加“申请式改善”,拆除院内的自建房,增加厨房、卫浴这些基础设施,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既降低了平房区的居住密度,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最大限度保护了胡同肌理,提升了老城风貌。目前,核心区已经有14个申请式退租项目,实现了超过4000户居民申请式退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要用好腾退的住房和院落这笔宝贵的资源,以“共生院”的模式与老城的文脉和谐共生,为历史街区注入新活力,让老城生活越来越有“北京味儿”。

  问:除了城市的发展,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也备受关注。我想替观看节目的农民朋友们问一问,如何守住农业、农村,守好农民日子?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如何做?

  张维同志介绍有关情况:我们共同的目标首先就是抓好耕地保护,这是事关粮食安全和城市保供的“国之大者”。

去年,我们按照国家要求划定了“三条红线”,第一条就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全市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66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全部落图落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

我们大力推动复耕复垦,耕地的规模去年首次实现历史性回升,也达到了总规的目标要求。同时,我们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已经在通州区进行了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的试点,能够全面推动耕地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农民朋友们的支持,我们也不能让这些农民朋友种粮护田吃亏。首先是确定了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已经出台了政策,每年按照耕地的种植面积给予种植承包户补贴,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第二就是要提升耕地产出的效率,完善设施农业的用地政策。目前,全市有10个高效设施农业试点项目已经或正在落地,通过科技化的种植、规模化的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还是要积极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农业生产中像仓储、分拣等特殊的用地需求,我们将积极研究用地政策,提升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问: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从2020年就已经启动了化解房产证办理难这个问题的专项工作。我们了解到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已经为34万多套房屋打通了办理路径,但是还是有群众现在可能还是面临着办理房产证难的问题,所以大家也很想知道接下来的工作会怎么推进呢?

  张维同志介绍有关情况:这几年,我们持续加大房屋登记“放管服”的力度,推出了“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多项服务改革,不断提高办证的便利度,很多手续居民朋友们足不出户就能自己办理。

这里说的“历史遗留问题”指的是一些房屋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比如开发建设单位当年没有按照规划建设、没有足额缴纳税费等原因,现在难以按照正常程序来办理登记,造成了“房产证办证难”。

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到入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落户口、孩子上学、房屋交易,成为这些群众急难愁盼的一类老大难问题。我们梳理了一下,涉及这类问题的大体上有40多万套房,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连续两年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调度。

目前我们已经打通了各方面的机制,联合各部门、各区建立市级联席会机制,一起来研究政策,破解难题。经过大量调研,我们提出了“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的工作原则。“尊重历史”是办理手续要还原到项目建设当时的政策环境。“无错优先”“违法必究”就是要厘清责任,建设单位有违法行为的要严肃追究,购房群众依法合规取得房屋的要先办证。按照这三条原则,我们相继已经出台了10多项政策,为400多个项目、34万多套房屋打通了办证路径。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攻坚克难,力争基本解决这类的问题,把百姓的日子守得更好

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市委提出,要努力在征程上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深入实施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要牢牢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始终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实施核心区控规新一轮行动计划,全力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要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结构,强化空间功能统筹,推动减量提质增效,引导各圈层协调联动发展。

要优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推动有效投资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企稳回升。

要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加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更多活力空间。守住战略留白用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不断提高城市宜居韧性水平。

  本内容由研究室、总体规划处、核心区规划处、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处、自然资源保护处、乡村规划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储备中心、宣传中心提供

作者:高伟超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3/0130/3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