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巨云鹏 :社会治理要下好“绣花功夫” | 一线视角
巨云鹏 :社会治理要下好“绣花功夫” | 一线视角
最近,一档名为《巡逻现场实录2018》的纪录片,成了不少上海市民的“必追剧”。镜头跟随巡逻民警们的脚步,真实还原了社会治理最末端的场景,酗酒闹事、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如何一一得到化解。透过屏幕,民警日常工作一览无余。感动之余,也有人疑惑,影视剧中的擒贼探秘、斗恶追凶哪去了?民警总在处理社区里的细微小事,工作有何价值?
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20.8%。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在每天超过3万个的报警电话里,抢险救急、普法教育、调解纠纷等非警务类警情占比已近七成。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应对“细微小事”成为警务工作常态,就不难理解了。
民警们说,以前破了案,群众就叫好,现在抓到罪犯,最多也只得60分。这也说明,当人民群众的社会治安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之后,对平安生活便有了更高追求。老百姓对社会安全的期待,已经从希望“罪犯被打击”,转变为期盼社会安全能“防患于未然”。邻居吵架有没有人劝,高空抛物有没有人管,身边小事解决得好不好,成为社会安全好不好最直观的标准。
然而,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其实非常不易。比如夜里有人醉酒打闹,当事人被控制住,警情也不能立刻解除,一定要把其带上警车醒酒,一来是为避免他借酒动武、伤害别人,二来也是为保护其自身安全。再如邻里之间因为养宠物吵架,光劝和还不行,必须把养宠的法律法规全部落实,用法治手段从源头解决争端。
以上海古美派出所为例,辖区面积仅6.5平方公里,却有73个住宅小区,过去一段时间,非警务类警情近1/3是调停车位纷争。停车纠纷事小,却考验基层部门社会综合治理的能力,能不能精准分析、综合施策、根治解决,最见功夫。物业先期处置,民警出警托底;交警通过物业公司,定期梳理小区固定停车数据库,对经常“占道”的私家车发警告,提出优化小区道路、优化通行规则等方案;社区督促物业提升管理能力,共建警情分流系统……经过半年整治,因为停车问题导致的吵闹减少,挪车警情下降58.8%。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所以功夫也需下到基层最前沿。正如俗语所说,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只有从工作细节处、纠纷源头处防微杜渐,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对公安部门而言,细化出警流程,规范纠纷调解机制,目的就是要让矛盾纠纷消泯于微处,把各类风险危害控制在低点。
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呼唤社会治理下好“绣花功夫”,确保群众生活的“微痛点”及时纾解、不再扩散,真正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019/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