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第二届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广河县水泉乡“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广河县水泉乡“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水泉乡位于广河县东南部,东邻齐家镇,南靠康乐县虎关、流川、白王3乡镇,西接庄禾集镇,北与祁家集、城关相连,总面积59平方公里,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线两沟全乡平均海拔2040米,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3℃,年降雨量380.4毫米,全年无霜期140天,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全乡辖10个行政村,109个合作社,全乡人口4304户21431人,农业人口3512户19305人。现有农村党支部10个,机关支部1个。全乡回族、东乡族群众全部信仰伊斯兰教。水泉乡主导产业为畜牧养殖业,全乡牛存栏12500头,羊存栏48200只。2016年县上在园子村进行了良种基础母牛引进项目试点,发放基础母牛452头,补贴资金254.5万元,“园子模式”已向全县进行了推广。水泉乡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针对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推行“四个三结合”的工作模式,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被群众称之为幸福平安模式。
做法与经验
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警务室三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根植乡村“接地气”。党支部优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以党支部引领,公检法司专业队伍为重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等为基础的法治村社,老百姓通过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咨询民政、社保、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政策,也能了解技能培训、务工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党支部成员全程参与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合同订立等有关法律行为。群众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智能化便民平台,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享受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社区民警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秩序,使法治服务走到了家门口,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推行普法到人、说法到事、释法到案三结合的普法宣传模式,根植法理“有底气”。农村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既要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又要更好的提供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法治需求,在情理法中找“最大公约数”,增强法律和情理的“底气”。党支部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发放宣传页、挂横幅、贴标语等普法宣传方式,结合产业发展、劳务就业、土地流转等,充分发挥法律顾问、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优势,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及时推送法律常识、法治扶贫微视频等,群众通过微信群随时随地了解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定期不定期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讲解生产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社区民警经常深入村合作社、农家院落培训宣传法律知识,摸排调处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到生产生活全过程。
推行网格化管理、社长互动、治安户长制三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根植服务“创和谐”。乡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矛盾纠纷也错综复杂,群众的思想也各有不同,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非常大。千难万难只要坚持党支部引领、群众主导就不难。网格员、社长、治安户长经常向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开展社会治安联防,做好重点人员帮教,排查风险隐患,及时掌握上报各类信息,确保情况早知道、问题早解决、矛盾纠纷早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推行警司调解、行政调解、乡村调解三结合的矛盾调处模式,根植群众“聚人气”。调解矛盾纠纷往往出力不讨好,过去大家都不愿意干,仅凭村干部,作用发挥非常有限。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性、主动性,基层调解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党支部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事件,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及时联合调处,达到案结事了。针对村里发生的民事纠纷、轻微违法行为、权属争议及行政补偿争议等案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协调乡镇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调处。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党支部推选退休教师、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为乡村调解员,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村情熟和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优势,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不怕麻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用老百姓的“理”平老百姓的“事”,使一批家庭婚姻、邻里纠纷解决在了一线、化解在了萌芽。
成效与反响
有效助推了平安广河建设步伐。“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能够及时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小误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降低了社会风险,促进了社会和谐,夯实了平安建设的根基。
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反复,从根子上消除了摩擦、预防了冲突,大大减轻了治安压力、审判压力、执行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有效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在调处过程中,民警、司法调解员、行政执法人员与群众调解员协同配合、并肩作战,与群众打成一片,说群众的话、解群众的忧、暖群众的心,依法依规、公平合理化解矛盾纠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信任和认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既化解了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又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孝老爱亲、文明友善、勤劳致富等良好的风气,有效转变了群众思想观念,提振了群众发展信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探讨与评论
“四个三结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启示我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复杂多样,要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实现和谐稳定,必须坚持党支部引领、想办法解决群众的烦、难,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依法依规办事,更以情以理服人;既靠基层组织的科学治理,又要发挥法律顾问、民警、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优势,坚持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办法来解决群众的事情,确保情况早知道、问题早解决、纠纷早化解,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9/3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