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第二届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多元联动解纷拓展治理模式 深化源头清淤夯实平安基石

多元联动解纷拓展治理模式 深化源头清淤夯实平安基石

内容提要: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新要求,针对矛盾纠纷大幅增长且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嘉峪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进程,通过全面建设一体化综治(矛调)中心,健全机制压实“四方”责任,打通堵点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等举措,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协调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解纷服务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做法与经过

(一)融合资源,以精准化促进治理机制长效化

通过“一体化中心”贯通联调,形成全流程纵横交错、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调解网络体系,确保件件纠纷纳入体系,及时全程流转解决,实现由矛盾纠纷调解“独角戏”变为长效联动“大合唱”。

深化全域联动,构筑“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市级、街道(郊区)、镇(城市社区)、村四级综治(矛调中心)55个。各级综治中心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化解。市级矛调中心采取“一体化中心”联调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类调解组织和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综合研判、归口办理、联合调处化解,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系。

聚合末端元素打造“多功能”全科网格构建345个全要素和多元参与的城市社区网格,统筹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24个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单位282名网格指导员主动参与网格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网格部门齐携手、共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梳理各类办实事事项361条,逐步形成“网格发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网格工作模式。推行“12345网格”工作法,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统筹法治力量实现“家门口”答疑解惑。建立“调解人才库”,吸纳法官、检察官、律师以案释法,说法解纷。落实“三官一律一所”人员报到制度,切实将执法、司法、服务力量下沉到镇(社区),同时明确街道、社区、网格、居委会、居民小组、物业公司、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工作责任,推动落实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合力解纷格局。

(二)优化路径,以精益化促进定分止争时效化

通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采取领导带动、思想发动、上下联动、措施调动等方法,形成变被动受理“送上门”的矛盾纠纷到领导干部带头“大走访”的解纷模式,一个个现实难题,一个个心里“疙瘩”得到了有力化解。

坚持高位推动,实现摸底排查全面覆盖。基层民警、网格员、楼栋长、治安户长等人员力量,联合对市场、网吧、休闲娱乐等重点场所隐患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逐一进行造册登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及时进行调解化解。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成立4个督导调研组,下沉31个城市社区,三镇17个行政村,全面督查指导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强化分析研判,确保风险隐患全面掌控。成立市级矛盾纠纷信息研判中心,组成研判工作专班,对全市各部门上报的预警信息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跟进、每周分析、协调联动。严格按照“四方责任”进行分流督办,召开分析研判会、下发工作提示函、工作督导函。对存在命案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全部录入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按风险等级及时做好动态跟踪、回访、评价及销案等闭环工作。

履行包抓机制,推动化解责任全面落实。建立矛盾纠纷联系点工作包抓机制,由政法委各部门副处级领导包抓镇、社区,地级领导包抓街道、郊区,将中高风险矛盾纠纷稳控化解责任进行分解,明确由包抓领导指导配合基层统筹相关责任部门和“三官一所一律”人员,开展联系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包抓工作得到有力落实。

压实部门责任,促进工作合力全面形成。各街道、郊区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平台作用,依托网格化管理,对社区、村组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攻坚、梳理建账。政法部门严格落实警情信息通报工作机制,迅速分析研判涉警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主动介入各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经济纠纷,从法律援助、政策解析、法律监督、推动执行等多个角度化解纠纷。各相关部门立足职能,深排细查、全力化解主管领域和本单位内部的矛盾纠纷,排查销毁各类过期、禁限用农药243瓶,为33名农民工追发工资27.47万元,结案率和清欠率达到100%。

(三)拓展载体,以精细化促进源头治理法治化

通过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构建诉调对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以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网格员协同发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以基层“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

推进诉源治理,打造纠纷化解“终点站”。市两级法院建立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成在线调解室、速裁室、律师工作室、信访接待室及远程视频接访室,两级法院音视频在线调解占一审案件立案比重达到30%以上,道交纠纷57.3%在线调解,诉前调解占一审立案数量比重达40.98%。45名法官走进社区“法官联系点”,参与诉源治理,推进“无讼社区”建设。加快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公证等其他非诉解纷平台对接,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诉讼事宜。推行远程在线调解,打破空间壁垒,“人云见面”的形式拉近当事人距离,消除心理隔阂,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组建专职队伍,打好人民调解“组合拳”建设市级法律公共服务中心和“一所一品”特色基层司法所,打造“调解专班”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市、镇、社区(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78个,人民调解员1187人,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0个。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有效抑制矛盾纠纷升级。

引入心理疏导,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以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网格员协同发力,解决居民矛盾心结,通过热心接访、用心聆听、诚心相待、细心记录、耐心解释、公心调处“六心”法,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已的利益诉求,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转化为理顺群众情绪、增强群众认同的过程。市教育局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排查需心理疏导学生,吸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专项工作组逐人进行分析,开展一对一的心理服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二、成效与反响

嘉峪关市下大力气打通服务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具有嘉峪关特色的市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重大矛盾纠纷不出街道”。

(一)解纷机制日趋完善,有效预防矛盾纠纷转性升级

通过压实“四方责任”机制,全面落实街道社区的属地责任、行业领域的管理责任、单位内部的教育责任和家庭的监管责任,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一情四通报”的联调共享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防止矛盾激化,就地解决问题,做到了从根源上防范风险、化解矛盾。通过凝聚和发挥基层智慧,第一时间、最小成本解决问题,构筑起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和社会问题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二)解纷能力全面提升,中高风险矛盾纠纷大幅下降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素质能力大提升系列讲座,邀请资深民事法官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纠纷化解工作进行培训大幅提高了调解员的能力和素质。在市综治中心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市级专家团队,出台《嘉峪关市人民调解经费个案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人民调解员经费补助,最大程度提升调动基层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积极性。矛盾纠纷排查覆盖率由90%提升至100%,矛盾纠纷化解率由最初的57.4%上升至目前的96.7%。

(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多维同向发力实现事心双解

积极探索重大纠纷化解途径和方式,聘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屡次荣获金牌调解能手的已退休家事法官、有经验的基层人民调解员等从法律援助、法律帮扶角度进行介入,推动了多起重大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12月,嘉峪关中院选送特邀调解员陈雅范的微视频《她满怀一腔热血,情系调解工作》入选全国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的展播活动。

三、探讨与评论

嘉峪关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的实效,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化解体系,在机制形成与实施、纠纷预防与化解等方面,始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作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考量。二是拓宽排查化解渠道,推动“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市域升级,让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满足群众需求、符合群众期待、回应群众关切。三是丰富依法治理手段,将诉源治理、访源治理融于共建共治共享之中,提升源头治理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协同性,构建起紧密型、有效型的源头治理联动机制。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3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