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习近平法治思想河南政法实践】河南省商丘市:探寻基层高效能治理“最优解”

【习近平法治思想河南政法实践】河南省商丘市:探寻基层高效能治理“最优解”

探寻基层高效能治理“最优解”

——河南省商丘市政法系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纪实

“话有人听,事有人办,心里舒坦了。”74岁的村民王善堂笑得脸上的皱纹折叠起来。一个小时前,他来到商丘市梁园区长征街道综治中心诉说纠纷时还满脸怒气。

综治中心墙上写着:“群众小事不小视”“琐事难事烦心事,在这办成顺心事”。

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聚焦“打防管控建”,着力实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提质增效;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建设责任层层传导,规范涉企执法,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壮大……商丘市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两高四着力”的成效,体现于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全面依法治省考核获优秀等次一系列荣誉和宏观数据的向好,更蕴含在万家灯火的安宁和群众的笑脸等一系列微观生活的细节中。

改革创新

推进基层治理 增进民生福祉

“在这里办事真方便,有啥问题都可以解决。我是真心对他们提出赞扬!”11月3日上午,深秋的暖阳照得人暖洋洋的,在商丘市平原街道民西社区综治中心,社区居民韩大妈快人快语。

到社区综治中心办事的群众对社区工作赞不绝口

千家万户是社会的神经末梢,综治中心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在该中心,以全国模范调解员南红梅名字命名的南红梅调解室,有个别具一格的名字——“融冰室”。南红梅是辖区群众信得过的“解铃人”。

前几天,平原街道一名在读大学生,因家庭矛盾对家长产生了极端对抗情绪。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融冰室”。南红梅通过“听您说事”“真诚沟通”“帮您解难”“共守和睦”四部曲,既分析症结堵点,又寻找方法浚流;既有背靠背交流,又有面对面沟通。几个小时的疏导下来,学生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主动安慰家人,坚定信心完成学业。

今年以来,商丘市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10个县(市、区)、20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五有”目标。在永城市高庄镇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区分明,整合接入警综平台和技防力量,实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高庄镇党委书记温永杰介绍:“目前全镇有141个农村网格和16个专属网格,157名网格员如神经末梢深入辖区,收集民意、排查隐患、调解纠纷,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辖区平安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与群众想在一起。

“我喜欢与群众打交道!”商丘市梁园区长征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志俊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干是最好的担当。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与群众交心,以热心、诚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好多矛盾纠纷都可以逐渐化解。

社区工作人员协助群众申领补贴

据介绍,近年来,长征街道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的“345工作法”,织密了基层治理幸福网。他们健全阵地服务、网格管理、三级调解“三个体系”;强化排查、研判、督办、回访“四个机制”;做好党建引领、靠前化解、难题破解、协商议事、统筹全局“五篇文章”。今年以来,该街道网格员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2个,95%的问题都在社区层面得到解决。

商丘市有关部门积极创新多元协同机制,凝聚了守护平安、促进发展的合力。

深夜,设在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响了起来,咨询员赵悦赶忙接听电话并专注地倾听来电者的倾诉。“您不开心是吗?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她一边询问事由、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快速记录关键信息。墙上,接听流程、伦理守则、保密制度清晰明了。今年2月以来,商丘市在全省率先开设心理援助、校园防欺凌举报两条热线,累计接听1600余通来电,成功干预处置危机事件多起,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涉校安全事故。

商丘市检察院打造“豫见未来·星火未检”品牌,“喜悦姐姐”工作室提升未检融合履职能力,“岩妈妈”工作站整合多方力量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建成体验式、参与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构建起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络。全市各县大力推进“一县一专门学校”建设,用“法治规则+心理教育+习惯养成”的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行为,守护健康成长。

商丘市睢阳区法院创新“政协委员进法庭”调解,形成“一法庭一品牌”,凯旋法庭的物业纠纷诉讼示范、新城法庭的家事少年融合审判、闫集法庭的“四位一体”工作法,各具特色,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永城市法院高庄法庭打造党建引领、审执协调、双源共治的“一体两翼”格局,聘请8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当兼职调解员,设立“一站两室”(家庭教育指导站、多元解纷办公室、律师工作室),把诉前调解和巡回审判有机结合,助力辖区社会稳定。

规范公正

提升执法质效 守护一方平安

“假如不是你们快速出击,我这15万元就打水漂了!”在商丘市公安局梁园分局平原派出所,李女士紧紧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冒充客服的陷阱,差点让李女士多年的积蓄瞬间蒸发。民警迅速止付、精准打击,为她挽回了全部损失。

在平原派出所高新区警务室,民警李萌介绍了他们近期帮助群众阻断电诈的案例。

据介绍,该警务室还创新了反诈宣传形式:无人机“飞”起来——利用无人机在大型广场悬挂反诈条幅;社区舞台“唱”起来——在社区组织晚会上演反诈剧;行业平台“跑”起来——通过物流、旅馆等行业人员发放流动反诈贴……

永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跳动。这里已建成集警情专业化接处、涉案资金快速处置、案件专业研判、统一指挥打击、预警宣传防范于一体的实战化机构。该中心依托大数据建模和多种预警系统,推动“科技预警+电话提醒+登门劝阻”模式落地,精准防范诈骗风险,今年以来,已预警劝阻3.6万人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24人。

从全覆盖的“平安大喇叭”硬核喊话,到全媒体的反诈直播、短视频;从外卖骑手将反诈知识“送货上门”,到反诈夜市摊点面对面讲解,商丘市委政法委牵头构建起全民反诈的铜墙铁壁,坚决捂住群众的“钱袋子”。

民警走上街头开展反诈宣传

2024年以来,商丘全市政法系统聚焦“打防管控建”,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提质增效行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数据显示,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成绩全省第一;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起诉人数同比双下降;审判机关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92.82%,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数字,凝结着政法干警的汗水与智慧,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与祥和。

执法公信力,来自专业的执法能力和规范的执法程序。走进永城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宛如进入一个高效、规范的执法“工厂”。该中心设置15个功能区、43个功能室,落实“四个一律”,智慧案管平台实现执法全流程、闭环式、可回溯监督管理,获得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这里不仅是规范执法的标杆,更传递着法律温情。辅警王倩倩用近两小时的暖心劝导,让情绪崩溃的嫌疑人稳定下来配合调查,这正是“阳光下的守护”的最佳诠释。

平安,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的向好,更蕴含在微观生活的细节里。全市政法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关切,组织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全面落实“一校一警”“护学岗”等制度机制,动员全市民警辅警参与辖区校园安全及周边场所秩序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禁毒“清源断流”行动,侦办的4起案件分别入选全国、全省十大精品案例;组织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他们将平安答卷写在街头巷尾、写在人民心中。

法治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经济发展

近日,商丘市一家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拍下一宗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至此,困扰该公司10余年的用地难题迎刃而解。这是一次府院联动的成功实践,既让企业绝处逢生,又保住了数百名员工的饭碗,彰显了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成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商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议上,4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述法,市委书记逐一点评,现场问询,民主评议。全市10个县(市、区)、75家市直单位和近万名领导干部相继进行述法,采取“书面述法+民主测评”“现场述法+领导点评”“线上述法+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法治建设责任层层传导、全面覆盖,现场述法、全面述法、精准点评、现场质询、民主评议、跟踪整改的六位一体全闭环述法模式,成为撬动法治引擎提效加速的强力杠杆。

商丘市建立政法机关与各类经营主体双月座谈机制,部署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市委政法委制定《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万人助万企”“送法进企业”等活动,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方能为发展构筑稳定的根基。商丘市法院系统制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意见》,依法高效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科迪集团等10家公司合并重整案入选“2024年河南法院破产审判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宁陵县检察院通过精准立案监督,为种粮大户挽回140万元经济损失,并积极保护“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地理标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品牌建设。

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便民利民举措,深入开展“万警助万企”活动,290项审批服务事项网办率100%,91个事项“一窗通办”,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平原派出所创新“十铺联防”工作法,每十户商铺自愿组成联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任“十户长”,建立由民警辅警、“十户长”、社区网格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联防工作。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商铺周边安全情况,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组织联防小组开展巡逻,确保了商铺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商丘市司法局创新推出“扫码入企”智慧监督机制,搭建行政执法“入企扫码”监督系统。执法人员入企前需线上备案、扫码核验,系统自动记录、全程留痕,智能预警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嵌入企业评价功能,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监督网络。今年以来,全市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30%,累计纠治执法突出问题3664个,“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新型监管格局加快形成。

法治,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最优解”。

从基层治理创新的生机勃勃,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从捍卫社会稳定带来的经济动能,到守护万家灯火营造的安宁和谐,商丘政法系统正以精准化定位护航发展,以精细化服务优化环境,以精确化执法维护正义,以精益化质效提升公信力,在新征程中释放出磅礴的法治力量。

创新案例

“四主四解”多层过滤

矛盾纠纷闭环化解

商丘市建立“四主四解”工作法,依托综治中心,构建网格、村、乡、县四级联动的层级过滤化解体系,简易事项网格员就地处置,一般问题村级办理,复杂纠纷乡镇联动解决,重大矛盾县级统筹化解,推动矛盾纠纷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解决转变。

——网格主排,首调促早解。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科学划分网格,制定网格事项办理流程图,推动首听承办、闭环管理,及时向群众反馈,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开展入户听诉、接诉即办活动,做到底数清、情况清、动态清,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通过网格议事厅,一个工作日内进行首次调解,对多次调解不成的,上报网格长和村调委会。

——村级主办,劝调促和解。针对网格员上报事项和常见性矛盾纠纷,争取两周内调解完成。首轮调解实行“包村干部+村民组长”机制,争取简单纠纷2个工作日内化解。首轮未化解的矛盾,由村(社区)书记牵头组建“网格长+村(社区)民警+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等调解专班。针对涉及面广、调处难度大的矛盾,包片乡镇领导主持召开会商研判会、群众代表会或群众评理会等,实现“小事不出村”。

——乡级主战,多元促化解。矛盾纠纷由乡镇综治中心统一登记受理后,根据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分流。首轮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行业部门牵头调解,建立“24小时内初步调解、3个工作日内闭环处置”工作机制。对首轮调解未成功的复杂纠纷,政法委员组建“1+N”调解专班,采取“一案一策”,推动限期办结。对久调不决的疑难纠纷,乡级党政领导包案,实行“五个一”工作法,打出邀请县级巡回专业调解团队、召开现场听证会和联席会议、落实帮扶救助等组合拳。

——县级主导,统筹促终解。依托综治中心统筹资源、指挥调度,处理乡级推送、上级交办和多因汇聚的复杂矛盾纠纷。首轮调解由行业部门牵头,在县级综治中心驻点调解,建立行业归口、属地管理双清单,对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重点领域矛盾明确牵头部门,重点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参与。对未化解的复杂矛盾,由综治中心主任召集行业部门人员、属地负责人、专项调解员、法律专家等,统筹化解攻坚。对“老大难”纠纷,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兜底机制,建立“四定”责任制。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解决。

采访札记

法治是基层高效能治理“最优解”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实现高效能、可持续治理,一直是时代之问。商丘的实践给出了清晰而有力的回答:法治,正是那把解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是通往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最优解”。

法治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融入市井生活的温度。从社区综治中心的一站式解纷,到南红梅调解室内的融冰解铃;从“政协委员进法庭”的多元调解,到心理援助热线的深夜守护——法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基层善治的生动轮廓。它让群众的琐事难事烦心事有处可说、有人能办,让基层矛盾化解于未发、消弭于萌芽。这正是法治的生命力所在,它不仅是规则之治,更是人心之治。

厉行法治,需要有一支能打善战的队伍。在商丘,无数政法干警、法治工作者奋战在基层一线。网格员如神经末梢深入城乡,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永城市公安局组织815名民警辅警下沉村(社区)一线,用真诚串千家门,用乡音排万家忧,融入群众,情暖民心。

从市井巷陌到企业园区,从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到治安防控的科技赋能,法治如同一条坚韧的线索,串联起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织就一张公平而有温度的社会治理网络。它让治理不仅有“效能”,更有“能量”;不仅讲“秩序”,更重“善意”。

归根结底,基层治理的高效,不在于手段多么强硬、体系多么复杂,而在于能否以法治的方式凝聚共识、化解分歧、保障权益、激发活力。

商丘的探索证明:当法治成为基层运行的底层逻辑,成为干部与群众的共同信仰,高效能治理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1126/314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