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协商与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淮北市政协“三米巷协商”服务基层治理实践与发展
基层协商与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淮北市政协“三米巷协商”服务基层治理实践与发展
近期,省政协办公厅通过调研了解到,淮北市政协近年来准确把握“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和“开展政协协商”的边界,通过推动基层政协委员参与“三米巷”治理,总结形成“三米巷协商”经验,并不断提炼完善“有事‘相’商”协商品牌,为政协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支持政协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近年来,淮北市政协运用“三米巷协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委员力量下沉、协商触角下延,不断丰富“有事‘相’商”协商品牌内涵,让协商民主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米巷”的蝶变
在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曾有一条连接梧南和梧北两个自然村的进出巷道,是许多村民的必经之路,只有一米多宽,仅能过下一辆独轮车,雨天积水难排,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生产生活,被村民戏称为“一米巷”。此前多届村“两委”虽有意拓宽,但因涉及十余户村民宅基地调整,群众意见不一,问题搁置多年。

三米巷旧貌
2018年,杜集区政协委员胡晓楠、张艳红等人在石台镇“委员之家”接到群众集中反映后,将此民生难题列为重点关注事项。随后,政协委员联合村“两委”成立专项工作组,吸纳老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邀请居住在巷道两侧的村民参加巷道改造协商议事会,并逐户上门耐心沟通、充分协商,为村民细算出行便利的“民生账”、资产增值的“利益账”、乡村发展的“长远账”,分享外地乡村修路致富的典型案例,其中最多的一户先后开展沟通协商11次,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政协委员的参与下,巷道涉及的祖百民、祖浩军等7户村民主动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最终促成宽3米多、长近百米的巷道改造完工,巷道也正式更名为“三米巷”。改造后的巷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村里在巷道架起廊架、栽种花卉美化环境,两侧墙壁也记载着捐地村民的事迹,7户捐地村民被授予“杜集好人”荣誉称号。曾经的“堵点”成为村庄的“亮点”,“脏乱差”巷道蜕变为“和美长廊”。在此基础上,政协委员又提出《加快梧桐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提案,被列为杜集区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进一步推动了梧桐村基础设施、多彩梯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这条“一米巷”的蝶变,成为政协委员下沉基层、以协商共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三米巷”的经验
“一米巷”的蝶变,不仅充分证明政协委员可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也为政协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提供了方法路径,逐渐形成为“三米巷协商”。
一是广泛收集民意。根据委员数量、区域分布、专业特长等因素,合理设置“两室一站”(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社情民意联络站),将市县(区)政协委员科学编入“两室一站”,推动政协委员常态化下沉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界别群众。通过走访、设置意见箱、推行“码上扫”等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分析研判,梳理形成“群众需求清单”,重点关注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
二是凝聚多元力量。政协委员聚焦基层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联合村(社区)“两委”、网格力量等,有针对性地组建专项工作组,注重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群众代表等参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基层治理多方合力。
三是积极参与协商。针对基层治理中邻里纠纷调解、公共利益协调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民生保障、科教文卫、法律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主动参与基层协商,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答疑解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四是持续关注跟进。持续关注协商成果的落实情况,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协商质效的重要标准。适时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跟踪了解协商成果转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反馈,促进协商成果深层次转化。

淮北市石台镇梧桐村政协“委员之家”开展协商(资料图)
“有事‘相’商”的发展
淮北市政协不断总结“三米巷协商”实践经验,助推基层治理难题从“个案解决”向“系统治理”升级,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商共治模式,形成并不断完善“有事‘相’商”协商品牌。
一方面,支持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聚焦基层治理存在的难点堵点、群众关切的共性需求、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发挥政协委员社会威望高、群众认可、经验丰富等优势,鼓励政协委员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基层协商,助推问题高效解决。
另一方面,围绕基层治理议题开展政协协商活动。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依托“两室一站”平台,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深入研判,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中的急难愁盼事项,精选切口小、针对性强的议题开展协商活动,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共识合力,提升治理效能。
近年来,淮北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拓宽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出台《政协淮北市委员会关于推进“两室一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两室一站”建设成为政协委员开展政策宣传的“阵地”、了解社情民意的“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创新推动委员在界别、到基层“双线”履职。截至目前,市县(区)政协委员累计走访联系群众7300余人次,参与基层协商活动335场,提出意见建议1100余条,助推解决邻里纠纷、停车难、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462个。市县(区)政协围绕基层治理议题,累计开展协商活动112场,助推解决治理难题153个、推动41个民生项目落地,惠及群众超10万人。“有事‘相’商”已逐步成为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的政协协商品牌,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将政协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CmsTop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1125/3135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