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家观点 陈波: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陈波: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努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拓展组织覆盖。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新兴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阵地。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重构,深入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在按照单位建、行业建、区域建等方式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单建+联建”“行业+区域”等开放型行业联合和区域联合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效吸纳新型经营主体、新社会阶层、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际成效。

提升基层服务。现代治理注重寓治理于服务,服务是治理的重要依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金融、法律、环境、康养等新型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需要紧扣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城乡居民等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回应多元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增强乡村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探索建立“党建+网格+网格员”的基层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治理网格员定点定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只有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能真正让人民满意,得到人民拥护,赢得人民认同。

加强制度创新。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通过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厘清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站(所)间的职责范围和协同关系。例如,通过制定村级组织权责清单,减少“小马拉大车”现象。通过“减牌子、减事务、减证明”等举措为村“两委”减负,使其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职工作。二是创新“三治融合”体制机制。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实践机制,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在自治方面,完善协商机制,推动群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在法治方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在德治方面,系统性地选树表彰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浸润和价值引领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推动智慧治理。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全面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各方面,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要融合“数治”与“善治”,推动乡村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一是夯实“数治”与“善治”融合的基础。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整合人、地、事、物等数据,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为合理调配乡村治理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提升“数智+数治”的精细化服务水平。“数智+数治”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能够破解乡村治理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的难题。通过“互联网+党建”、建设“智慧门牌”、全域覆盖式设置视频监控点位等,推动乡村治理进入“云时代”,增强对乡村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预测、预警、处置能力,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既是时代命题,更是民心所向。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持续以党建为魂、治理为要、服务为本,不断探索符合乡村实际、彰显时代特征的治理路径,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唯有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下坚实的基层答卷。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1125/31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