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践经验 党建引领 治理更优——邵阳市以基层善治绘就幸福图景

党建引领 治理更优——邵阳市以基层善治绘就幸福图景

10月29日至30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洞口县创新推行的“三个3”丧事简办模式引发关注。该模式以“3人主事、3晚办结、3万元以内”为核心,已累计为群众减轻负担4.3亿元,实现了群众思想压力与经济支出“双减”、满意度与获得感“双增”的治理成效。

洞口实践,是邵阳市以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典型案例。近年来,该市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办好民生实事、打造特色治理品牌,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善治路径。

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

“过去村委会墙上挂满牌子,要完成多个App打卡任务,光做台账就占去大半精力,如今给基层减负了,终于能安心帮群众办事了!”新邵县潭溪镇玄本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岔的感慨,道出了邵阳市为基层减负的显著成效。

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减负,聚焦痛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市级层面取消优化村级工作事务40项,清理不合规村级挂牌3.8万余块,整改冗余政务App和小程序37个;大力推行“无扰督查”机制,今年压减市直部门督检考计划和备案事项44项,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

把“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把老人当爸妈疼,把孩子当自家娃护。”洞口县高沙镇石榴村村民刘谋海的话,道出了对村里工作的认可。他中风后,妻子独自扛起家庭重担,驻村工作队主动上门送米面油、帮助清理庭院,用实打实的帮扶为他们减轻生活压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邵阳市围绕群众需求,将基层治理与常态化开展“四下基层”“走找想促”活动深度融合,组织市级领导、市直部门“一把手”、县市区党政班子和人大、政协负责人等党员干部,开展“三天两晚”驻村蹲点调研,并确保真下基层、真听民声、真解民忧。

据统计,此次驻村蹲点调研共梳理问题1373个,收集民意金点子298个,调处信访问题628个。绥宁县关峡乡三板桥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一站式”政务服务启动了,邵东市流泽镇的玉竹年产值超6亿元了,武冈市稠树塘镇桂竹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即将开工,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永平村废旧小学被盘活成农产品储存、加工区……一件件民生小事落地,一个个民生难题破解,让曾经的“问题清单”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基层治理既要“接地气”,更要“有生气”。邵阳市坚持党建引领,鼓励各地立足本土实际,打造特色治理品牌,让基层治理活力充分迸发,群众更有获得感。

走进邵阳市北塔区新滩镇街道江北社区,新铺的沥青路平整宽阔,两侧房屋整洁、花木丛生。音乐广场、露营基地活力十足,承接北塔区“街BA”的篮球场修葺一新,果蔬采摘基地正加紧建设。谁能想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家禽散养的城乡接合部。改变,源于社区党支部以“院落会”为抓手,搭建居民协商议事连心桥,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发捐地捐款、投工投劳,用共建共治之力,让昔日的“老大难”蝶变成如今的“南岗文旅小镇”。

绥宁县在少数民族乡村设立“鼓楼议事堂”,以党建引领推动“大事共议、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大祥区探索“支部建在小区”,在和兴怡景小区先行先试,让治理效能直达基层末梢。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读懂群众;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凝聚合力。”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基层是治理“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将继续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安居乐业。

(文/王振亚 陈苏宁)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1124/312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