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经典案例 新老交替:超龄书记不退位,社区治理如何“后继有力”?

新老交替:超龄书记不退位,社区治理如何“后继有力”?

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一个现实而敏感的问题时常浮现:一些为村社区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书记”,因年龄超过惯例或规定界限,却仍坚守岗位。我们固然敬重他们的贡献与经验,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若超龄书记长期不退位,不仅会阻碍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更将对社区未来的管理与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一、 经验优势难掩治理理念的滞后

不可否认,超龄书记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人脉关系,在处理传统矛盾纠纷、维系社区稳定方面往往得心应手。然而,现代社会治理正经历深刻变革,数字化应用、精细化服务、项目化运作等新挑战层出不穷。年长的书记可能因学习能力和精力下降,难以快速掌握智慧社区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新工具,其治理理念容易固守于“老办法”,难以应对“新问题”。当治理思维与时代发展脱节,社区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便难以提升。

IMG_256

二、 精力体力制约管理效能的提升

村社区工作千头万绪,“5+2、白加黑”是常态。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应急处理等重大任务,无不要求管理者具备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超龄书记纵然心怀热忱,但身体的客观规律难以违背。长时间的奔波劳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可能使其个人健康透支,更会因精力不济导致管理粗放、响应迟缓,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可能因无法亲力亲为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居民的公共利益。

三、 堵塞通道抑制队伍活力的迸发

一个健康的组织,必须保持人才梯队的有序流动和持续更新。超龄书记长期占据“一把手”岗位,会直接堵塞年轻骨干的晋升通道,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看不到希望”的骨干可能会选择躺平或另谋他路,导致社区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危机。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和“后浪”的推动,整个团队容易陷入思维固化、缺乏创新的沉闷状态,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将日渐枯竭。

IMG_257

四、 打破僵局需建立科学的更替机制

我们强调超龄书记退位,绝非否定其历史功绩,而是遵循人才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透明、有序的新老更替机制:

设立顾问角色:让退下来的老书记担任顾问或导师,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新任干部,实现平稳过渡。

完善考核激励:将干部年轻化、梯队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基层主动培养和选拔年轻人才。

强化制度权威:明确任期和年龄的相关规定,树立制度的刚性与权威,确保执行到位,避免因个人因素影响整体布局。

结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社区的长治久安与持续发展,有赖于一个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领导核心。适时退位,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对社区未来高度负责的担当。唯有畅通新老交替的渠道,让优秀的年轻骨干脱颖而出,基层治理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永葆生机。

讨论话题: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尊重老书记贡献”与“推动干部年轻化”之间的关系?是设立“荣誉顾问”等过渡性角色,还是应建立更刚性的退休与转岗机制?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1118/307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