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兰州市 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问题背景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已具备社会治理应用条件,同时社会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利用大数据加以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既是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期待。社会治理面临着全新环境和要求,尤其是疫情时期,我市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及服务能力水平亟待提升,数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研发依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原因分析

(一)我市在社会治理中,针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流调溯源、舆情信息搜集、重点群体动态掌控等环节工作,大数据分析功能发挥不够到位,数据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各部门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产生了大量防疫数据,来自公安、卫健、基层社区等各个部门,数据储存形式也有纸质、电子表格等不同形式,但由于数据不能有效协同共享,致使在流调溯源、舆情信息搜集、重点群体动态掌控等疫情防控环节难度较大,精准度不高。同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场景充分应用的能力还不足。虽然政务数据整合成效显著,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支持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向基层治理类app的数据共享力度。

(二)自2015年国务院部署“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但由于电子政务体系内各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形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数据共享难推进,存在办事入口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完善、事项上网不同步、服务信息不准确等诸多痛点。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可以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智能合约能够促进多部门业务协同办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三、主要做法

(一)持续推进区块链顶层规划设计。结合工作实际,对国家、省市关于区块链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和智库白皮书进行认真研读,于2020年4月,以兰州市政府名义印发《兰州市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5月我局组织编写印发《兰州市政务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指南》一书,全书从12个政务信息化与区块链融合场景抛砖引玉,让各局委办信息化工作者对如何在各自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有了初步认识。5月14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兰州市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各委办局、全市数据信息产业骨干企业152人参加研讨,主要围绕区块链产业、政务应用、商业应用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主导的BSN区块链服务网络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二)积极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建设和应用。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区块链基础信任设施的部署要求,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数字政务便民服务中,建设覆盖全市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金城链”,并不断测试完善上线,持续优化兰州营商环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金城链”自上线以来,已有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布病数据溯源、甘肃省农产品交易鉴真等百余个应用上链,上链数据11万多条,区块数量8万多个,其中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链上存证交易金额累计70多亿元。

(三)不断深化发展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全面深化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便民就医、金融等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金城E交易”区块链平台。按照“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要求,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模式,市大数据管理局协调配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住建局,对开标系统的关键节点进行改造,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开标过程区块链自动存证,确保交易过程不可逆改、可溯可查。其主要特点是改传统人工现场见证为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见证,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能够“自证清白”。同时也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完整可靠的监督渠道,对投标文件哈希值、解密过程操作记录、随机评标参数等关键交易数据上链备份,有效提高交易数据防篡改性,获评“中国产业区块链优秀案例”。目前,已形成8.5万个存证区块成为监管依据。2022年上半年,共6955家次的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心完成电子交易项目840项,实现交易金额110.78亿元,帮助企业减轻现场投标支出1391万元。

2、兰州市城关区城管局“一摊一码”区块链平台根据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局在马路经济管理中的痛点,开发城市管理“一摊一码”区块链平台,辖区内所有的马路经济商户都需要在平台注册,并且形成商户唯一的二维码。二维码里一方面包含摆摊地点、经营范围信息、处罚奖励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扫码来对商户进行评价、投诉。系统将管理信息及消费者反馈信息保存到BSN区块链上,根据区块链智能合约为每个商户进行“信用画像”输出商户“信用分”,基于区块链商户的“信用画像”和“信用分”重点对低分商户进行管理,实现精准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信用分选择消费与否,逐步形成一种良性的营商环境,促进马路经济发展。

3、数字医院区块链便民服务平台。该项目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延伸应用,主要解决现实看病过程中患者由于医疗数据共享不充分导致来回奔波,人民群众获得感不强的问题。本项目一方面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哈希算法、加密机制、数字签名等技术,能够对个人身份进行可信验证。个人通过网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数据获取前,基于区块链的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真实、可信、不可抵赖的身份标识验证,用于在网络环境证明其个人身份,适用于建立统一可信的应用系统登录。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可验证的特点,可用于电子病历文书具有权威性、客观性数据的存证。平台还可实现对每条数据的使用进行全程记录存证,如后期出现对数据篡改事件,造成不良事件,平台可以进行链上存证比对,明晰权责。特点在于在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患者隐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

4、数字政府数据共享“目录链”应用。该项目基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目录链”,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跨区域跨组织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体系,按照“一数一源”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开放责任,将部门职责、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资源一一对应,形成全省“数据”一本大台账,所有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行为在“链”上共建共管,数据访问全程留痕,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可实现技术体系标准化、资源数据目录标准化、政务事项办理流程标准化、绩效考评标准化“四化”,逐步实现政府部门内部数据“五跨”流通零边界。另外,由于区块链平台采用多框架兼容、跨平台资源共享技术标准,未来能够支持外部企业数据的流通共享,推动政府数据与企业数据的融合,催生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动能的转换打下了基础。目前上链单位26家、上链目录数量230个,链上数据申请1000余次。

四、工作成效

(一)优化政务区块链服务网络建设。兰州市区块链节点作为全省23个节点之一,目前主机数量108台,底层框架数量11个,区块高度达到15365895。兰州市医保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教育、肉蛋溯源平台等多个平台均在上链方案编制中。目前我市政务领域共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金城E交易、城管执法“一摊一码”、“布病数据溯源”、“通用业务信息加固”等二十余个系统完成建链,区块链管理平台的建设对我市跨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医疗监管领域实际应用具有极高推广价值,逐步形成一种良性的营商环境。

(二)有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质量追溯、精准营销等领域有效赋能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数据资产化,使数据确权、数据资产交易变得简单、透明,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转变、优化业务流程,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能够助力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塑信任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三)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助于构建实时互联、数据共享、联动协同的智能化机制,优化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市政服务等流程,在电子存证、医疗健康、公益慈善、智慧城市、疫情防控等多方面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五、经验启示

一是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近年来,我市疫情频发,由于应急疫情管理本身的分散性、多方参与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积极利用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我市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深度挖掘技术潜力,增强支撑社会治理的能力,做好市域管理业务系统实时登录"金城链"的准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疫情应急管理的各环节中,可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探索整合本地数据中心资源,定制专有区块链平台,搭建兰州本地的区块链网络,以此利用现有的数据中心资源物理成链,并带动本地区块链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将区块链红利留在兰州。三是进一步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11/2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