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天水市 创新“三五”工作法 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美 社会和谐

创新“三五”工作法 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美 社会和谐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固本强基,聚焦群众身边的邻里、家庭纠纷,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五网”联动、“五诊”联民、“五法”联调的“三五”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市刑事、治安案件,特别是“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五网”联动,筑牢化解矛盾的“压舱石”。把网格作为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单元,统一编码、整合资源,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一是政治建“网”。在网格、小区、楼栋等基层单元成立永久性基层党组织,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行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全市13.3万名党员到小区、村党支部报到并认领岗位,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二是划片密“网”。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在网格内划片、设立片长,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处、治安联防等工作。建立单位包抓小区和民警联系村、小区制度,会同片长共同开展工作,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方位。三是智慧管“网”。依托“雪亮工程”,加快推进小区、村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建成智慧安防小区854个。建成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和命案风险预警预测预防系统,落实月分析研判报告制度,分级分类对各类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进行“红橙黄蓝绿”五色预警,及时联动处置,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四是自治强“网”。推行“四方议事会”“家事合议庭”“居民说事”等做法,组建“巾帼调解队”、“金牌调解团”、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的民主协商机制,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五是文化育“网”。通过并实施《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体性法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为抓手,涵养崇德向善风尚,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

二、“五诊”联民,搭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一是主动下访及时“出诊”。对重大疑难邻里、家庭矛盾纠纷采取市县乡三级领导主动接访下访,包案、定人、定责、限时的办法,一事一方案、一人一方案,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重点人员稳控到位。二是“三调联动”灵活“会诊”。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021个,大力培育发展以“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第三方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积极推行“一稳二清三公开”(稳定各方当事人情绪,弄清矛盾纠纷的基本事实和科学依法界定责任、弄清经济补偿或相关费用,公开责任认定书、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公开赔偿标准及计算方式)工作法,形成了“三调联动、多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处、快调、快赔、快结。三是特事特办高效“急诊”。全力防范因邻里、家庭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对因矛盾纠纷的报警案件,在出警的同时,网格员及相关调委会人员同步化解。对命案风险预警预测预防系统红色和橙色预警,成立工作专班全疏导稳控,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激化。四是疏导情绪全天“听诊”。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率先在全省建成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下设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健康4个分中心,组建了48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上线运行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年均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800余人次,有效开展研判预警、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五是督办回访跟踪“复诊”。对已化解的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街道)定期回访、动态跟进,重点回访矛盾纠纷是否真正化解、达成的协议是否履行到位。同时,市、县区随机抽查、跟踪问效,确保案结事了。

三、“五法”联调,当好群众身边的“和事佬”。针对婚姻家庭纠纷,采取“冷却待机调解法”。找准时机、把握火候,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拖”的办法,为当事人正在冲动的情绪降温,待双方气消趋于理智后再进行调解。今年3月,经网格员走访了解,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黑林村村民方某某长期遭受丈夫罗某某家暴,且丈夫拒不离婚,双方矛盾激化升级,有可能导致“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秦州区综治中心接到镇综治中心反映后,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立即组织法院、妇联、公安、司法、心理咨询协会以及镇、村负责同志组成联合调解专班,认真分析研判,研究制定化解方案。调解专班了解到罗某某情绪激动、态度恶劣,首先派出心理咨询师,对罗某某进行心理疏导,罗某某从起初的拒绝调解,到后来态度缓和,愿意敞开心扉并心平气和参加调解。调解专班一边对罗某某进行心理疏导,一边组织调解员和派出所民警通过政策法律宣传,讲解劝导其通过合理合法方式解决问题。在区综治中心组织协调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次集中调解、10多次电话和微信劝导,罗某某承诺将不再实施暴力行为,并同意离婚。秦州区人民法院判决方某某与罗某某离婚,通过走访了解双方再未发生矛盾。就此,成功预防和制止了一起民转刑案件。针对赡养、抚养等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采取“亲情感化调解法”。围绕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侧重于传统美德教育,从人情伦理角度,引导当事人珍视亲情、互谅互让,推动纠纷解决。秦州区盛源社区泰山东路小组网格员在了解社情民意时,听到群众纷纷反映辖区内的李某家小孩脸被邻居王某家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击伤脸部。矛盾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并各自找人准备报复对方。社区主任知道此消息后,迅速主持召开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紧急会议,带领综治专干、社区民警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了解到双方亲友关系较好,便积极动员两家亲友共同劝说,既晓之以情,又动之以理。经过多次上门苦口婆心的劝说,双方逐渐都意识到报复心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最终邻里双方坐在一起,王某主动向李家赔礼道歉,并赔偿了医药费,这一矛盾得到成功化解。针对人身伤害赔偿纠纷,采用“求同存异调解法”。着眼于化解主要矛盾,不纠缠细枝末节,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调解,促使双方不仅达成赔偿共识,更化解了心中积怨。针对邻里家庭经济纠纷,采取“判例参照调解法”。调解前,在宣传讲解有关政策、法律规定的同时,尽可能将以往类似调解或判决案例提供给当事人,拉近当事双方预期,降低调解难度。针对征地拆迁、界址通行、通风采光等纠纷,采取“现场勘察调解法”。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现场勘察了解实际情况,由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界定,走访邻居和亲朋好友进行深入了解,召开居民议事会由大家共同评判事非,作出合理的结论,促成纠纷调解。秦州区宏业小区3号楼由于没有物业,垃圾无人清理,气味非常难闻,很多住户有怨言,为此经常引发邻里矛盾。社区主任了解情况后,邀请群众来到社区,共同选举出宏业3号楼热心居民徐宝珍为楼长,统一管理宏业小区3号楼的垃圾清理,并和区环卫处取得联系,由他们负责清运垃圾,宏业小区3号楼的垃圾问题得到解决,所有住户都非常高兴。

矛盾纠纷重在预防,关键是发现在早、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试点工作,我市主要有五个方面启示:一是党的全面领导是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推动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管各领域各环节,真正把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是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鲜明立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由群众评判,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全面了解民意、广泛凝聚民心、更好发挥民智、全力维护民利,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真正使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三是网格划片、精细治理是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抓手。树立“精准治理”思维,在网格内因地制宜划片管理,将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老党员以及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沉片区(村组),以更小管理单元推动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发现能力和化解效率。四是智能化建设是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一招。充分运用智能化建设手段,对矛盾纠纷进行大数据分析、碰撞、比对,深挖矛盾纠纷的内在联系、潜在规律,及时预警防范,精准解决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五是靠实责任、担当作为是防范化解矛盾的有力保障。矛盾纠纷化解是群众工作,关键要靠实各级干部的责任,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克难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就一定能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结者、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11/27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