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天水市 着眼共治共享“一盘棋” 激活市域治理“一池水”
着眼共治共享“一盘棋” 激活市域治理“一池水”
内容提要:近年来,清水县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效能,实现了平安清水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幸福感的“双提升”,全县平安状况总体良好,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平安天水建设优秀县”,2022年4月被命名为“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4镇3单位被评为“平安天水建设示范乡镇”和“先进集体”。
一、背景与起因
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天水东北,辖15镇3乡,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260个行政村1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其中农业人口29.45万。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荣获第五届至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等殊荣。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县城建设的扩容提质,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实施,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爆发,社会治理领域涌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社会需求广泛多元,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矛盾频发多发,社会风险交织叠加,社会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立足新时代,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2019年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清水县顺应政策要求,立足县情实际,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为总要求,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着力点,坚持推行“五治融合”,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清水元素的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典型样板,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清水。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政齐抓共管,锻造社会治理“主心骨”。一是高位谋划推动。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一办五组”工作机构,38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长效机制,形成“县级主推、部门主责、乡镇主抓、村社主建、网格主干”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一改过去“被动干”为“主动干”,各级党政组织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主心骨”。二是强化督促推动。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深入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聚焦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大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压紧责任链条。每年年初与乡镇、部门、单位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坚持“平时抓、定期督、年终考”的工作思路,每季度展开平安建设暨基层治理工作专项督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任务全落实。近年来,累计表彰平安建设先进乡镇13个、先进单位18个、先进村(社区)52个、先进企业2个、先进校园8所、先进医院4个、平安卫士30名,约谈乡镇(部门)10个25人次。
(二)社会各界参与,构建共建共享“同心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说了算,依靠和发动群众,推动群众能参与、愿参与、常参与,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一是维护稳定依靠群众。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健全联防联动、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调处化解、包案包人等五项机制,全面做好重点人员稳控。全力争创省级“无邪教创建示范县”,高标准建成县级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1处,干部职工、中小学生、社会各界群众在县级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反邪警示教育2000人次。二是协商议事发动群众。在农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为民服务为目标,坚持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共同治村,依托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反邪禁毒禁赌会共同理事,借助场院议事、擂台问政、民情恳谈等平台,创新推行“群众提事项、两委列议题、定期召集议、议定分类办、办后大家评”工作法,就涉及公共及群众利益的大小事项进行协商议定、督促办理,在农村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决的浓厚氛围。在城区,建立70个“小区议事厅、有事您说话”议事场所,健全“三议两办两公开”机制,全面推行“3+2+X”小区管理联席会议,按照“收集—核实—研究—交办—反馈”方式步骤,研究解决小区水、电、暖、气及停车、绿化、物业、卫生等各类问题,有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小区内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完善机制保障群众。完善“三调联动”机制,成立村(社区)调委会264个,组建调解员队伍1556名,建成个人品牌调解室12个,积极引入和雨东社会服务中心等第三方组织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探索推行矛盾纠纷调处“六步走”(网格员深入排查、信息员采集上报、综治主任召集调解、重大矛盾逐级上报、涉稳案件包案化解、调解人员定期回访)工作法,注重依靠农村“五老”人员化解矛盾纠纷、协调邻里关系,近三年来排查矛盾纠纷12432件,成功化解12360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9%,有力保障了涉纠纷群众利益。四是德孝教化孕育新风。大力弘扬孝老爱亲、淳朴守信、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充分运用家风家训展馆、德孝主题广场等方式,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为社会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建立县乡村三级好人榜,连续举办“十佳先进集体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各类典型714名,评选“清水好人”11513人,评选文明家庭400个、五星级文明户6850户。
(二)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城乡治理“压舱石”。一是建强基础阵地。对标综治中心建设“六有八化”标准,投资120万元高标准建成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建成18乡镇及26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形成了“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工作格局,健全“综治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各项政法综治服务,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二是强化组织保障。配强18乡镇政法委员,配齐18乡镇综治中心主任,配备57名乡镇综治干部,乡镇党委明确任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村综治中心主任,工作队伍得到强化,工作力量得到充实。三是推进法治教育。组建法律法规宣传队伍,坚持开展法律“八进”“八五普法”等活动,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9个,建成15个村级法治广场。四是注重关爱服务。健全“干部讲政策、党员送关怀、亲属给温暖、能人帮就业”的关怀帮教机制,全面加强非访对象、矫正人员、刑释人员、吸毒人员、涉邪人员等各类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创新完善“监护小组监管日常、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责任保险防护风险、救治小组送医救治、城乡医保特惠政策兜底”等机制,有效防止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发生。
(三)坚持四防并举,织密防范管控“一张网”。一是智技双防落地。大力实施“雪亮工程”,投资2500万元,新建完成550个视频监控点位,建成村级850路视频监控及相关设施,全县共建有视频监控4445路,整合视频资源整合3300多路,全县重点区域公共安全视频覆盖率达到100%、联网率均达到98%以上。高标准建成60个智慧安防小区,构筑了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是治安巡逻经常。全县共配备有361名综治信息员、1021群防群治队员名、1335名社治安户长、1012名四级网格员、人民调解员1556名,整合人员力量,全面推行“民警(辅警)+镇村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综治信息员+群防群治队员+楼栋院长+平安志愿者”的治安防控模式,坚持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创新推行“白天巡查、夜间巡更”。三是心防体系健全。建成“清水关爱之家”等3家心理疏导治疗基地,组建了“集中隔离点心灵关怀服务团队”,建成乡镇心理咨询室18个,建成村(社区)心理咨询室169个,建成学校心理辅导室120个,普遍开展心理疏导治疗服务,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四)推动创新驱动,提升市域治理“新效能”。一是创新“双十创建”。以“十大平安创建”和“十大示范工程”为载体,全面推动新一轮平安创建和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累计完成231所校园、17家医院、285个交通路线、159个乡村、2个社区、3家企业、2处景区、40个小区、150户示范家庭、32个寺庙的平安创建活动。二是创新“两个组织”。积极推行居民小区“两个组织”(小区党支部、居民自管小组)建设,全县121个居民小区全部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构筑“1+3+X”小区工作体系,健全“社区吹哨、党员和部门报到”“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双重包抓机制、志愿服务、多元投入机制,有效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三是创新网格服务。全县精准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142个、三级网格267个、四级网格1063个,坚持将四级网格划细划小,新划网格小组(片区)913个,选优配强各级网格长(员)1493名,构建了县、乡镇、村(社区)、组(小区)、片区“五级联动”的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体系,健全双向循环、协调联动的闭环管理机制,推行网格长工作负责制,全面开展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卫生保洁、文明创建等工作,网格工作体系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网格成为各行各业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支撑和依托。
三、成效与反响
经过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工作成效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逐步确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应急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服务管理联动“六联”工作机制得以健全,“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协同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以提升。二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完成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水平得以提升,有力支撑了基层社会治理。乡镇政法、综治主任、综治干部等专门工作力量得以配备到位,网格员、治安户长、综治信息员、群防群治队员等群治力量得以充实,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三是群众参与渠道日益拓宽。工青妇、工商联、文联、残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组织化渠道日益畅通,服务群众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平安志愿者等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紧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做到早排摸、早介入、早预防、早调处,制定完善涉众风险防范处置预案,强化防暴反恐、应急处置演练,提升防范处置能力。五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依法处置、矛盾调处、风险防范、行政执行、为民服务、协商议事、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等多种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要事不出县、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随着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好转、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日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逐步优化、城乡群众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清水县社会建设更加公平,社会秩序更加和谐,公共安全更加稳固,公共服务更加精细,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广大群众对社会治理满意度、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成果的共享性,让广大群众直接受益得利,干部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平安建设成果有目共睹、交口称赞。
四、探讨与评论
三年来,清水县全面推行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长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能够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最能够动员整合各方面资源,最能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在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才能有力推动矛盾化解、问题解决,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三是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精髓,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宝真经,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推动问题由群众发现、矛盾由群众化解、风险由群众防范,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四是坚持依法治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权益、化解矛盾、防控风险、维护稳定、强化治理,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11/27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