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武威市 党建引领1+4,乡村治理新发展
党建引领1+4,乡村治理新发展
【背景和起因】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和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近年来,薛百镇更名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基础打造平安乡村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始终坚持以薛百镇更名村党支部为纽带,带动镇村社网格的多元化管理,以“三无村”创建为目标,强化综治中心建设,重点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更名村社会治理新格局,从而赢得了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平安稳定的和谐更名,使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做法与经过】
更名村毗邻民武、民昌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9个社共320户1311人,耕地面积3350亩。现有党员5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6名。更名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更名”为目标,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更名为抓手,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平安网格化管理,全力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防范处理邪教、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项工作,竭力提升综合治理、服务民生的工作效能。
(一)党建+阵地,打牢社会治理基础。一是靠实平安责任。按照“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施、有专职人员、有规范标识、有规章制度、有工作台账”的“六有”要求,规范综治中心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台账资料,确保了平安建设“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场所办事”。更名村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平安建设工作机构,成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了《2020年薛百镇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工作要求,年初对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将平安建设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社到户。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点,实行专人专岗,广泛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不断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村委会周边、空白围墙等公共区域,悬挂、张贴法律名言警句,设置法制标语牌等。以村级综治中心建设为主体,设置心理咨询室、调解室等服务群众的功能室,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好法制宣讲平台。三是发挥党员作用。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利用书记讲党课、座谈会、远程教育等方式,抓好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通过党建引领,引导党员带头参与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
(二)党建+自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建好党员“宣传队”,提升群众知晓率。更名村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村划分为9个网格,为每个网格选配政治素养高、懂法律、群众口碑好、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网格员,由网格员担任宣传队员,向群众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法治建设等内容,使群众在茶余饭后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进社入户过程中,与群众交流座谈,主动排查发现问题,调处解决问题,对群众有疑惑、不明白的问题实施精准宣传,为群众解惑释疑。同时,积极宣传先进典型,通过村里人讲村里事,用看得见、学得到的创业致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乡贤作用,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二是建好党员“劝导队”,提高群众安全感。组建由27名党员组成的平安建设“劝导队”,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台账销号管理。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扫黑除恶一线,及时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当场调节解决,并定期回访、跟踪落实;对重大矛盾纠纷,成立“一对一”调解专班,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群众反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问题依法依规立即解决;对诉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明确的,及时上报镇党委协调解决。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8起,成功调处8起,调处率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三是建好党员“服务队”,提高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制度,整合联防工作力量,成立党员服务队,挑选18名政治素质过硬、村民信得过的骨干党员担任服务队员。在推进法律、反邪教等平安建设知识宣传中,服务队员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连心促膝谈心,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用真情敲开群众家门、敲开百姓的“心门”;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服务队员发挥“生力军”作用,对开展宣传、劝导过程中发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精准服务。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服务队员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有力保障了平安更名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党建+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群发、墙体标语、横幅、村社会议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机,邀请镇司法所、综治办和派出所工作人员,对干部群众开展平安创建教育活动,宣传《宪法》及与扫黑除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案例现场说法,为群众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组织群众观看反邪教警示教育片4次,邀请县上专家学者开展法治专题讲座4场,发放法制宣传手册900余份。二是定期开展入户走访。采取党员干部包户的方式,每名党员干部联系10户群众,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新时代文明等重点工作落实,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入户走访,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及时为群众宣传各类政策法规,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思想动态和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三是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组建新时代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美丽庭院清洁”“全民参与共建美丽新薛百”“清洁家园我们在行动”等志愿活动20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向全体村民发出了移风易俗倡议。办婚事,彩礼总数控制在30000元以内,酒席控制在20桌以内;办丧事,从严控制邀请吊唁的乡邻、亲戚、朋友范围。无论婚事丧事,礼金标准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每桌酒席价格控制在600元以内,菜品以本地食材为主,用烟每盒不超过15元,用酒每瓶不超过50元。通过坚持不懈的倡导和规范,婚丧嫁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得以破除,已经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
(三)党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一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3+1”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人参果、沙葱为主的日光温室蔬菜、以芦笋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苏武沙羊产业。今年种植日光温室67座,种植芦笋300余亩。二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积极组织村社干部、党员群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本打通了两村群众屋后消防通道,清除了村社道路沿线、群众庄前屋后“四堆”等,整理了主干道路路肩、渠岸等。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顺利通过了免检村验收,全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坚持适地适树,绿化美化结合,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实施乡村增绿、见缝插绿行动,积极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积极组织实施“厕所革命”,今年修建厕所207座,验收合格率达85%以上。三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有机芦笋种植基地建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导周边村入股合作社,建设更名有机芦笋产业园,修建了恒温库、交易市场和管理用房,合作社每年为村上发放分红,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成效与反响】
一是群众事项及时办理。充分发挥便民代办中心的作用,统筹工作力量,实行村干部轮流代办制度,不断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对群众办理的事项,及时受理,严格审查,快速办结。对政策咨询类问题,认真解释说明,耐心细致答复,让群众心知肚明,消除疑虑。对信访事项,就地做好信访群众的情绪安抚、教育疏导等工作,为群众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依法解决问题。
二是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活动,对一般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实行“一对一”专班,明确责任,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对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综治中心牵头抓总,整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相关单位、村社工作力量,集中化解调处,推动问题解决,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重点人员严格管控。严格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对象、吸毒人员、涉邪教人员、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定期入户走访,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回归社会,正常生活。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对重点信访人员逐一成立专班,全力做好教育稳控工作,严防发生进京赴省上访问题。
四是法治教育深入开展。通过集中宣传、专题讲座、入户教育、以案释法等方式,广泛宣传《民法典》《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把法治精神、法治元索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当中,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守法,依法办事。今年以来,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和法治教育专题讲座4场次,悬挂宣传横幅16条,摆放宣传展板12块,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
五是治安防范措施有力。根据各社所处区域位置和人口分布情况,将全村划分为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名,发放了《社级网格员工作手册》,督促网格员积极履行职责任务。切实做好网格内政策法规宣传、涉稳信息搜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帮教等工作。做到了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网中有格、格中有人、跟踪办理”。用活“综治E通”手机APP,及时收集报送“人、事、地、物、情”等相关信息。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设立村综治中心和民警联系点,成立由9名队员组成的联防工作队,适时开展治安巡逻。持续加强技防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建设,实现对全村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庄前屋后、农户家中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监控。共为农户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76个,农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视频监控录像,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探讨与评论】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党支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才能更加有力推动社会治理,也只有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引领其他各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与群众对民主、公平、法治、文化、安全的需求还有距离,导致社会治理中部分服务质量相对滞后,社会治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把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需求、群众关切、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创新载体,多措并举,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工作基础。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将党员和群众凝聚起来,以党建为引领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努力创建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更名”。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10/2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