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昆明市盘龙区探索打造“轻罪治理中心” 帮助特殊人员重寻社会价值
昆明市盘龙区探索打造“轻罪治理中心” 帮助特殊人员重寻社会价值
近日,一群志愿者服务群众的身影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的老旧小区内穿梭,他们俯身清扫卫生死角的垃圾,细心拔除花坛内的杂草,在斑驳的墙面贴上崭新的反诈标语,助力老旧小区蜕变换新颜。同时,警醒小区居民防范诈骗套路,不越法律红线。他们不是普通的社区志愿者,而是一群特殊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及涉“两卡”类犯罪被告人。
惩戒有温度
为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走稳回归路,盘龙区司法局与盘龙区人民法院、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联动,创新探索“社会公益服务令”机制,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涉“两卡”犯罪被告人深度参与老旧小区环境美化与反诈宣传公益服务,促进其社会关系修复。
盘龙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在审理“两卡”类犯罪案件时,对符合条件者,法院不再是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创新性地发出《社会公益服务令》,帮助他们在参与公益劳动、慈善帮扶等志愿活动过程中找到被社会需要的感觉,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矫治、教育、感化的目的。
此次活动,盘龙区人民法院、盘龙区司法局负责人员筛选、令状签发及司法监督;茨坝司法所组织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参与;街道办事处精准梳理老旧小区“需求清单”,提供劳动工具、安全保障及服务指导,并动态反馈服务情况,共同打通司法惩戒资源精准注入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小区换新颜
老旧小区的道路、花坛变得干净整洁,公告栏上张贴起醒目的反诈宣传海报,路过的居民都笑着说“谢谢”……特殊志愿者成为助力老旧小区蜕变的一股重要力量后,“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小区环境上,还映射进特殊志愿者的心里。
通过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特殊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意识和行为转变带来的良性变化,感受到被社会重新接纳的可能,活动有力促进他们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悔罪意识、服务意识,实现“矫行更矫心”的效果。
警示在身边
小区里,特殊志愿者或蹲或坐在老年人身边,“手把手”教老年人识别可疑信息和电话,耐心拆解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面对面”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真诚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从接受教育矫治者转变为普法宣传者,从“边缘者”转变为“共建者”,角色的转换促使特殊志愿者进一步深入思考、理解法律法规,更深刻体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同时,特殊志愿者“现身说法”的形式让法理的说服力得到增强,使群众更直观了解到越过法律红线须付出的代价,实现了“矫治一人、警示一片、教育一群、平安一方”的叠加效应。
此次活动为打造盘龙区“轻罪治理中心”提供了有益经验。
“轻罪治理中心”是目前盘龙区人民法院联合盘龙区司法局、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积极筹备的一项创新工作,旨在构建效果好、效率高的轻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模式。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及涉“两卡”类犯罪被告人开展公益活动,在惩治犯罪、强化教育矫正效果的同时,增强特殊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增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盘龙区司法局、盘龙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CmsTop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0801/25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