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法治全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半年化解纠纷243起,挽损456.2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法治全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半年化解纠纷243起,挽损456.2万!

构建多元普法体系、编写《标准合同规范》、开通涉农纠纷调解“绿色通道”、常态化开展入企“法治体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司法所将法律服务嵌入团场产业发展全链条,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更多切合实际、成效显著的新举措。

法治守护激活“1+N”机制基层法治生力军

近年来,133团通过举办“烤全羊”美食文化节,打造特色产销渠道,丰富农产品市场,提升群众消费体验。

该活动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美食、选购农副产品。为做好法治保障,团场司法所联合平安法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在节日期间针对合同签订、货物运输、消费纠纷等环节易发多发的法律问题,开展联合普法、纠纷排查和答疑解惑工作,帮助商户和消费者厘清法律风险,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为了让普法更精准高效,133团司法所构建了多元化普法体系,其中“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重要一环。

通过选拔基层“两委”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等方面,并建立“1+N”帮扶机制,让“法律明白人”在法律顾问指导下,为果农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

9连“两委”成员艾力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培训和实践,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调解能手,成功化解多起农户种植和销售过程中的纠纷。

快速解民忧14类合同范本织密法治“防护网”

每年瓜果成熟季,购销合同纠纷频发。为避免果农因合同不规范陷入“口头约定失效”“定金陷阱”等困境,133团司法所编写了《标准合同规范》,涵盖14类行业文本模板,并通过普法活动、专题讲座和新媒体等渠道推广,方便果农和群众学习使用,从源头减少合同纠纷,为瓜果经销扣上“法治安全锁”。

日前,王某雇佣阿某等4人装运西瓜,口头约定完工后结算劳务费。后因报酬标准发生争执,司法所干警发现双方无书面合同,仅能确认雇佣事实,遂启动“警调联动”机制,通过安抚情绪、引导换位思考,指出口头合同虽有效但举证困难,建议参照行业惯例,并联系劳务市场核实标准,最终促成纠纷顺利化解。

针对果农与“背瓜工”、运输司机之间的劳务纠纷,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开通涉农纠纷调解“绿色通道”,发挥“桃源里”调解工作室品牌优势,对“日结”等涉农纠纷优先快速调处,做到防患于未然。仅2025年上半年,133团司法所成功化解各类涉农纠纷243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56.2万元。

法治体检为30家企业精准把脉“开良方”

民营企业是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优化营商环境,133团司法所牵头组织团经发办、新疆双信律师事务所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定期为辖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通过审查企业规章制度、用工合同等法律文书,133团司法所结合经营状况和劳动用工情况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开出“法治良方”。

在第二轮“法治体检”中,法律服务团来到133团棉副产业园,某厂长反映,此前一名工人因操作机床不当受伤,双方虽签订赔偿协议,但工人事后认为赔偿不足,申请劳动仲裁。

王永超律师发现协议中对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等关键内容表述模糊,提示此类不规范协议易引发纠纷,可能导致企业高额赔偿。在律师帮助下,企业梳理了工伤处理流程和协议模板,为后续类似情况提供了依法解决的依据。

截至目前,“法治体检”已开展三轮,覆盖辖区30余家企业。

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实践中,133团各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0731/255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