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临夏州 百姓之事无小事 基层舞台是大舞台

百姓之事无小事 基层舞台是大舞台

现在的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崭新的高楼大厦、整洁的泊油路面、欢声笑语的校园,美景如画的公园,来回穿梭的公交车,处处充满着现代化生活的气息。 走进搬迁户的家中,映入眼前的是敞亮的客厅,新购置的沙发、茶几等摆放有序,熟练的使用着“新奇”壁挂炉、天然气......每户每家俨然已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东乡县锁南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福辉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以及州委、县委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政法委员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平安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中:

一是做好党委助手作用,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结合锁南镇实际,他牵头制定了《锁南镇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及时调整充实社会综治、平安创建等领导小组,坚持包村干部、村社干部网格化精准管理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平安创建和政法工作干出成效。年初与各村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定期了解掌握和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统筹落实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协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协助镇党委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工作。积极对接县委政法委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了县城城南社区三个智慧小区试点建设任务,较好地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掌握分析报告影响社会稳定的舆情动态,配合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做好依法处理、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在东乡历史上,东乡县锁南镇城南社区如此大规模搬迁还属首次,由于社区搬迁群众多、管理难度大、管理经验不足,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任务都量大面广,每一样工作开展都异常困难,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光靠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无法保障工作进度的,于是,自城南社区党支部成立之日起,“5+2”、“白加黑”,节假日无休的“连轴转”,就成了马福辉的工作常态。为了实现千家万人的安居乐业,他舍小家、顾大家,日积月累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他都扛下来了,不管再难,他从未向领导诉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自己能吃苦、肯吃亏,工作就能往前推,搬迁群众就能住踏实、留得住”。

二是开展矛盾排查化解,维护群众和谐相处。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积极牵头组织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矛盾调解室多元联动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把责任落实到网格员。按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城南社区易地搬迁点创新实施“三室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通过政策解答室、法律援助室、社区警务室“三室联动”有效推动基层工作机制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积极作用,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多化解”。不断提高村社干部的矛盾纠纷调处的能力,及时组织村社调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定期不定期在调解员之间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会,相互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工作经验,达到了互相借鉴,补短板强基础的效果。政法委员牵头引导城南社区网格员在每日网格巡查、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的同时,认真排查楼宇内矛盾纠纷,发现线索及时上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和“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对村社的全覆盖。并将排查出的事件进行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对于小纠纷小矛盾,安排网格员第一时间掌握、介入调处,对于暂时难以调处或复杂疑难的纠纷及时上报,政法委员组织专人联合调处,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目前,全镇共有治安户长33名,网格员127名,全年共收集民情民意535条,排查受理矛盾纠纷212起,通过司法调解、村社自主调解193起,调解率91%,处理县级反馈信访件112件,无上访、缠访人员,并对2名精神患者协调天水市精神二院进行定点救治。

2020年3月,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马福辉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小姑娘,在妻子分娩之时没能陪在身边的他,匆匆赶回家探望妻女,安顿好家人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奔赴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闲暇时他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安慰妻子、看看刚出生的女儿,面对视频中的妻子和女儿,他心中无比愧疚,但是他深知,社区1700多户群众更需要他,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在脱贫攻坚战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最初的使命和担当。

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协同配合基层治理工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政法委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政法“四位一体”的防范网络,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积极协调司法所、交警大队、禁毒等职能部门在辖区学校开展各类法治活动进校园,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时,协调公安部门大力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校园治安。同时,以法治副校长身份深入辖区学校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宣讲青少年法律法规知识。牵头协调各包村工作组、村社干部利用入户宣传、村民知情大会、微信群推送、张贴宣传标语、村级广播语音播放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2021年度,锁南镇各村社共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居民议事会80次,邀请县司法局、禁毒办进行普法宣传80次,发放各类宣传品3000余份,张贴各类宣传横幅30余条,受益群众15000人次。

易地搬迁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住的顺心才是关键,群众刚搬上来后很不适应,“马书记,我家马桶堵塞了”“马书记,到我家看看吧,我家壁挂炉太费气了”“我们楼的电梯停运了,上下不方便,麻烦你给看一下”“我家天然气有警报声,无法正常使用”“我家断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诸如此类问题,每天都有群众来反映,甚至于每天深夜都有群众打电话来寻求帮助,为全心全力做好群众工作,针对搬迁户从农村搬到城市、从农民转变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的焦虑和不适应,马福辉都会穿好衣服起床,不厌其烦的一一入户去协调解决。他说,“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在搬迁群众眼中是大事,因为这些老百姓以前没住过楼房也就没用过天然气、壁挂炉、电梯,出现了问题,只能一家一家去教他们怎么使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融入搬迁后的生活”。

搬迁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群众对政策认识不到位,对社区的管理不理解,很多时候会无理取闹,每当此时,马福辉总是能诚恳地倾听诉求,他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疏导。打消贫困群众的各种顾虑和不理解,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搬迁点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久而久之,大家都认识了这位认真负责的年轻干部,熟悉他的搬迁户每次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和他打招呼,邀请他到家里面坐坐拉拉家常。来自龙泉镇天桥村的搬迁户马尕虎谈起以前的生活感慨地说到:“以前不成。山沟沟,土墙墙,墙上头盖上几片瓦。家在山沟里,地在山上头,孩子的学校在沟那头。送孩子上学得越沟爬山,半个钟头也走不到,如果下雨了路就更难走。种地更是不成,全是斜坡,收成全靠老天爷。7亩地全种上玉米,算上地膜化肥种子,忙活一年也剩不下个啥……”,“现在好了,我开公交车,一个月3000月左右,媳妇在雨具厂打工,每月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下来我们两口少说也能挣个五六万,日子有奔头了,越过越舒坦了。”来自东塬乡包家村包一代勒老汉说道,“现在条件好了,坐电梯下去就把新鲜的蔬菜买上了,孙子走两步就到学校了,还享受的是优质的城市教育,老汉家身体有点小毛病了,社区医院就在旁边,看病就医确实是方便多了”。每每听到这些来自群众法子肺腑的声音,马福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了自己每天辛苦工作的价值原来就在这里,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是他辛勤工作的最大动力。

“对于群众的事,不推、不拖,把群众事解决在群众家中”,这是马福辉在开会时经常说的话。每天,马福辉都会与驻村包社联户干部、村干部一同走访入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聊家常、话心声、听意见、解难题;并定期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宣传消防、安全用电、用气、电梯使用须知等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社区“说事墙、回音壁”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事他的原则是事不过夜,能当天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二天;对来访群众他始终做到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他都是主动协调,想法设法予以解决。每天深夜只有社区书记办公室的灯陪着这个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斗的战士,他已经忘了这是多少个夜晚没有好好睡觉。为服务好搬迁群众,长期吃住在社区,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每一个困难。

四是菜单化服务管理,精准引导群众致富谋幸福。搬迁群众入住后,稳得住才是重中之重。2019年12月马福辉正式担任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时,正值城南社区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入住阶段,为了实现对搬迁群众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马福辉借鉴其他异地扶贫搬迁点经验,结合城南社区实际,探索推出了“党建+数据分析+就业服务”的全县服务模式。在帮助群众顺利入住的同时,马福辉带领工作人员一道入户详细摸排登记所有搬迁群众的户情及需求,以搬迁群众就业为重点设计建立了搬迁安置点户情台账,组织工作人员对1710 户9601名群众逐户逐人摸排登记,摸清了家庭人口、学生入学状况、劳动力状况、收入来源、就业需求等方面的底数,分年龄、分技能、分意向、分需求形成搬迁户就业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建立信息台账,并整合扶贫车间就业、劳务输转、县内项目建设工地、职业培训就业、县上行业部门用工等信息资源,精准分析数据,实行动态管理,科学指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确保每户至少有两人以上就业、两个以上增收渠道,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9年底摸排统计出共有劳动力4442人,就业人数为2537人,经过动员对接就业,截止目前就业人数为3742人,相较去年底新增就业935人。刚开始物业服务人员不足,从搬迁群众中多次入户动员,大家对物业工作心存偏见,都不愿意去物业干活。在一次入户中,马福辉发现搬迁群众中的老党员马林快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大家都愿意听他的话,随后马福辉找到马林快,把动员搬迁群众到物业上班的想法说了一下,马林快非常支持马福辉。第二天,社区党支部便组织社区党员召开党员大会,优先对搬迁群众中的党员进行带动示范,通过党员带动广大搬迁群众从事物业服务,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很快群众观念有了彻底改变,纷纷来报名,现在的物业都已“人满为患”。

社区服务跟得上,群众住的才安心。城南社区党支部围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逐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居民自治和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劳务和妇联组织为纽带、警务和物业服务及扶贫车间等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多元”组织架构,引进有资质的物业公司,开展户籍管理、教育、民政、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打造“社区+物业+警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引导党员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为了让搬迁户住得更贴心、更温馨、更便利,马福辉积极奔跑在部门、乡镇、社区之间。县城南区安置点离县城主街道有一定距离,搬迁户们办事、购物有点不方便,马福辉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跑上跑下,忙个不歇,积极衔接县上行业部门,在安置点和县城之间投放公交车,经多方努力,2路公交车投放运行,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现在的城南社区,周边各类基础设施已建设齐全,实现了“出门有组织、出门有就业、出门有学校、出门有公园、出门有医院、出门有公交、出门有商场”的“出门七有”优质生活服务,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服务永无止步,贴心才是关键。马福辉带领下的城南社区党支部致力于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取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争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幸福社区,城南社区用她辉煌、崭新的面貌见证着马福辉通知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9/25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