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定西市 加快构建基层大治理格局
加快构建基层大治理格局
一、背景和起因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北部,距定西城区19公里,距省城兰州79公里,是定西市连接兰州市的北大门,区位优势独特,陇海、宝兰两条铁路线、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巉郭公路等穿境而过。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但随着新时代发展,基层新老矛盾交织,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社会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我着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大局。
近年来,巉口镇始终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社会治理工作的要求部署,不断坚持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面对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不足、社会治理问题多元化这一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逐渐形成了综治、司法、应急、信访、民政、执法、市场监管、退役军人管理等多部门在突出各自职能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协作的基层“大治理”工作格局。
二、做法和经过
巉口镇始终秉承“12356”工作思路,暨突出一个核心(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紧盯两大目标(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优化三项整合(基础资源、信息手段、职能优势),深化五大功能(社会治理中心功能、防灾减灾指挥功能、安全生产监管功能、便民服务管理功能、处突维稳协调功能),完善六大体系(风险管控体系、指挥调度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处突演练体系、应急队伍体系、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大治理”工作格局,实现了力量整合、职能融合、信息汇合、工作配合、协作联合的有机统一。
(一)突出一个核心。巉口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大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镇上下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应急管理联控、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的六联活动,实现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大提升。
(二)紧盯两大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两大目标,始终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全力夯实打牢基层基础、着力解决各类矛盾问题、扎实防控各类风险隐患,把责任压力分解到位,把要求部署落实到位,全力保安全、护稳定、促和谐。
(三)优化三项整合。一是优化资源整合,对综治、应急、民政、司法、信访、综合执法等人员力量逐步优化,形成集便民服务、业务管理、信息采集、危机预判、协调调度、联动指挥、值班监控、现场支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二是优化平台整合。对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广播系统、网格微信群、网格QQ群、应急值班热线电话等五大平台进行整合。三是优化职能整合。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实行党委政府领导、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兼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御自然灾害、重点领域和行业生产安全监管、网络广播宣传预警、应急值班值守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中心职能。
(四)深化五大功能。
一是社会治理中心功能成效显著。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专业调解以及信访化解力量集中办公,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协调制度,形成了“多网融合、多方共治、多头并进、多元化解”的“大网格、大数据”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矛盾纠纷“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大力提升了综合治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防灾减灾指挥功能行动迅速。投资80万元全力打造全域性立体防控指挥体系,安装后台总控系统1套、在镇区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探头152个,网络广播17套,可对35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路口、重点部位全天候设防、24小时监控,通过第一时间指挥,各部门协作联动,及时消除隐患风险点,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安全生产监管功能作用明显。通过对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随时排摸安全隐患风险点,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追溯处理,精准提升了镇区重点部位安全监管成效。特别是将定西富强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等纳入监控范围后,加强批发仓储行为的全程监控,杜绝安全隐患。
四是便民服务管理功能成绩突出。深入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工作,将“放管服”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营造良好和谐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深入推进便民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处突维稳协调功能卓有成效。1.实行党委、政府定期进行矛盾纠纷和安全维稳形势分析和研判部署;利用“四微一端一平台”(微信、微博、微课堂、微视频;新闻客户端及社交平台),积极主动发声,传播正能量,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2.对全镇148名重点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制定管控措施,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归口处理涉稳问题工作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把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预测预警预防引入信访维稳工作。3.对镇域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广播、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后台指挥处理。建成以来,有效处置了高速公路哄抢货物、东川村蔡家庄桥损坏等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五)完善六大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标准化”风险管控体系。1.加强对特殊人员的日常风险管控,强化月见面、季评估,年总结和特殊时期日报告制度落实,坚决杜绝特殊人员肇事肇祸案件的发生。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结合平安乡镇、雪亮工程建设,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提高风险隐患在线监测预警覆盖面。积极对接预警信息发布部门,综合运用“大喇叭”广播、短信、网络和手动报警器等方式,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3.推进事故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各类安全风险点和灾害隐患点排查整治,对山洪沟、水库堤防、农村公路、重点监管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风险评估,明确安全责任人,落实安保设施和治理措施。
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化”指挥调度体系。按照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危机预判、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的工作标准,我镇在预防和处置应急救灾,安全防御反恐、矛盾纠纷网格化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左右互通、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相关工作流程,高效的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制,提高了管控能力、指挥能力和执勤能力,指挥调度更加精准、更加迅速、更加有效。
三是建立完善“战略化”物资储备体系。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因地制宜开展镇村社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站点建设,适当加大先进技术装备配备,与辖区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应急物资和装备协议储备,鼓励居民家庭自主储备应急物资,统筹物资和装备使用,以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四是建立完善“定向化”处突演练体系。健全实战化的镇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各村结合主要风险类型,编制实用管用的应急预案,建立辖区内风险隐患和脆弱人群清单,开展不同种类、不同层级的灾害事故预案演练,让广大群众知晓避难场所位置,熟悉逃生路线。强化应急预案动态管理,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定期更新完善,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五是建立完善“专业化”应急队伍体系。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应急能力,转变“重救轻防”的思想,将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风险识别、群众安抚、防疫救治、灾害信息报送等工作技能,培养专职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以镇村干部、民兵队伍、治安户长为主的专业化、规范化应急队伍。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科普宣传“五进”活动,规范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大公益开放力度,增强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掌握必要的应急避险技能。
六是建立完善“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建立由1个一级网格、29个二级网格、122个三级网格构成的网格化管控体系,形成了“一张大网、一网多能,一套网格、一格多员,一班人员、一员多责”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涉及行政管理服务方面的咨询、求助、投诉、意见和建议的受理,通过QQ、微信、热线电话的指挥调度,对网格员反馈的相关事件进行采集、分流办理、跟踪问效,将社会治理延伸到村社家庭。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加快构建“大治理”格局,我镇社会治理实现了四个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维稳效能、便民服务质量),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应急减灾防线更加稳固,公共服务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平安建设水平更加显著,全镇的社会治理水平、应急减灾能力、安全维稳效能、便民服务质量均有了较大提升。
四、探讨与评论
做为服务群众第一线的基层单位,如何落实社会治理各方责任,畅通社会治理体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多元、专业的矛盾和诉求,已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巉口镇通过构建“大治理”格局,将社会治理主要职能整合到一起,凝聚工作实效,提升配合协作,从而实现全镇社会治理水平、应急减灾能力、安全维稳效能、便民服务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9/2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