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嘉峪关市 “治理和美”强化居民自治 着力激活基层治理原动力
“治理和美”强化居民自治 着力激活基层治理原动力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明确社区治理的主角是社区居民,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治理与发展,实现居民自治与自我服务。钢城街道利民社区坚持“议事在基层、治理在基层、解难在基层”的原则,充分增强居民自治组织能力,大力推进多网融合,强化资源整合,形成以党建引领、网格支撑、协商共治的“三位一体”社区居民自治综合体,有力推动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大幅度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一、背景和起因
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利民社区位于新华北路47号北侧,成立于2012年4月,辖区东至五一北路,南至嘉兴东路,西至新华北路,北至酒钢料场。社区总面积0.06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8835平方米。有住宅楼61栋,常住人口2261户,4389人。社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58人,党员平均年龄69岁。流动人口531人,退休人员1064人,下岗失业人员28人,各类残疾人146人,在册60岁以上老人1311人。利民社区持续深化“五色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拉家常”居民议事会工作机制及“五色五访”网格走访机制,逐步搭建以网格为单位,联合各类群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引导居民群众有序自治,彻底打通从社区到小区、从小区到居民的“最后一百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引领+“五色服务”,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在社区治理改革中,利民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了“五色五访”网格走访模式,着力实施自治强基行动,现已对辖区2261户居民进行全覆盖走访并纳入五级管理服务体系,开展持续性、多元化服务。利民社区在“五色服务”的原有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五色五访”网格走访机制,在上门走访中把服务对象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红、橙、黄、蓝、绿为五色,即根据居民家庭的不同性质,按重点关注、重点走访的程度,以强至弱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分别以相对应五色为红、橙、黄、蓝、绿标注。红色为一类,最重点最主要的服务对象,需日日走访,由社区领导干部兜底认领。橙色为二类,次于一类红色的弱势群体家庭,需周周走访,由各网格长及互联共转单位进行认领。黄色为三类,因病致贫、长期病痛的家庭,需半月走访,由各网格员及居委会成员进行认领。蓝色为四类,需要温暖关爱的家庭,需月月走访,由辖区热心党员及志愿者进行认领。绿色则为五类,服务需求不突出不强烈的家庭,也需每季度走访,由楼栋长及单元长等人员进行认领。 利民社区以“民主自治、社区服务”为主线,通过建立由社区、互联共转单位、居委会三级社情民意收集网络,依靠楼栋长、单元长、居委会成员、辖区党员、互联共转单位、辖区志愿者等众多群体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广泛征求民意,梳理群众需求,实现走访内容清单化、走访对象精准化、走访服务标准清晰化、走访服务流程规范化、走访服务对象满意化。
(二)居民自治+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水平。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全面整合各方力量,利民社区通过推行“居民自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做细做实社区治理工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质增效。一是推进“网格+支部”,做实“网格化党建”,党建引领更加规范高效。利民社区坚持多方共治、同向发力,形成了“1+1+1+X”(即“1个党支部+1个网格长+1个居民骨干”,“X”为社区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包片领导、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志愿者团队等)管理服务模式,通过 建机制搭载体促融合,从制度机制上解决了党建与“网格”治理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推进“网格+网络”,创新“全科网格”,网格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利民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平台,搭建起居民反应问题、咨询政策的互通平台,推动“管理服务”向“服务治理”转型,实现服务治理网格全覆盖,使网格成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三是推进“网格+自治”,打造“网格会客厅”,协商共治更加灵活高效。利民社区发挥网格化基础集成优势,以社区“红色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建立“网格会客厅”,负责收集网格内民意、政策宣传、民主恳谈、为民服务、日常巡查、情况反馈等,鼓励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凝聚社区力量,探索出网格管理与居民自治互融互促的工作运转、衔接机制,形成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网格治理环境。
(三)睦邻议事+共商共议,“议”出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利民社区探索建立睦邻议事协商四级协商机制,聚焦“说、议、办、评”四项举措,形成睦邻议事协商闭环体系,助推居民自治成果落地生根。一是睦邻说事。利民社区以“拉家常”居民议事厅为平台,组建“睦邻说事”协商议事委员会,下设“民情收集团”“民情议事团”“民情顾问团”和“民情监督团”通过主动巡查、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二是议事协商。按照“民事、民议、民决”的原则,针对“睦邻说事”环节中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以及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事务,拉出民意诉求清单,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分析共性问题与个人需求,依托“拉家常”居民议事会平台,发起议事,逐一讨论协商,
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三是分级办事。对睦邻议事协商研究确定的事项将分级办事,制定民意诉求清单推进计划,发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社区大党委或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多方协作,抓好落实群众需求。四是民主评事。利用居务公开栏、利民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协商事项和协商结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将提交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做好依法公开,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通过建立睦邻议事协商四级协商机制,将不断完善社情民意表达机制、民意收集机制、民意决策机制等,有效引导居民“理性思考、客观表达、合理诉求、积极作为”,拓宽了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将实现社区多元协商共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目标。
三、探讨与评论
(一)建强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居民自治能力。为充分发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管理理念,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建立健全居民小组、居民群众代表和居民议事会。探索建立每月一次的居民议事会制度,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建设的目标、居民的意愿都将通过居民议事会的形式提交上来,逐步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的自治意识,并及时邀请辖区物业公司、供暖公司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互联共转单位共同参与居民议事会,现场倾听居民心愿和诉求,现场解答居民疑惑和不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其他民间自治组织或者群团组织,共同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其中,以党建为引领,为居民自治稳舵掌航定方向,以居民议事会为抓手,培育引导居民树立社区的事自己做主、主动参与的理念,重点以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互联共转单位走在前。
(二)激发居民议事能力,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居民自治也要依法进行。首先要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普法。年初制定普法宣传和普法学习月计划,依托职工讲堂和“律师进社区”平台,将法制教育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学法。将普法教育工作与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具体工作,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的联动,通过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业主代表会议、“小板凳”流动调解室等方式以身边事实案例来学法。最后是用法。通过大量普法宣传和学法案例教学,使居民能够真正有能力并参与到社区矛盾调解和社区建设当中,发挥自己微弱的力量。
(三)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居民自治质量。依托市域社会治理“六室一厅一平台”和平安志愿者队伍两个载体,进一步发挥单元长、楼栋长、网格员作用,从进“家门”到进“心门”,与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搭建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辖区人口、单位、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实现一张表管理。充分发挥利民社区优秀人大代表工作站职能,充分排查小区安全隐患,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消除小区安全隐患,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打造智慧型试点社区,为利民社区有条件家庭安装智能居家设备,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例如水、电、燃气等生活资源的使用频率分析和室内监控相结合,实时掌握尤其是独居老人在家的生活状况,及时预警分析和判断老人是否有突发状况发生,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24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