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平凉市 崆峒区“五个聚力”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

崆峒区“五个聚力”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

2021年,崆峒区实施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由区平安办牵头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组,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崆峒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面治安管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法治宣传舆论引导等5个方面任务50项具体措施。组织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座谈会4次,现场观摩检查2次,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具体推进措施,全面提升工作实效。建立“日报告”“周通报”和驻点督导制度,组织开展集中督导3次,组建督导专班常驻街道、社区开展蹲点督促指导,精准有效监督推动责任落实落细。

一、背景和起因

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社区社会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实地走访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交流,组织政法委、公安、民政和街道、辖区派出所、社区有关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全面了解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情况。

(一)制度机制建设方面

近年来,崆峒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创新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例如:“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一核多元、五治融合”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综治警务“五融合一共享”工作机制等,2020年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4%、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了28.2%、信访总量下降了14%,命案发案3起创历史最低,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街道、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治理齐抓共管方面存在“两张皮”现象,“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制度落实还不够经常,志愿服务内容与社区服务需求契合度不高、形式较为单一;同时,街道与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存在信息互通不畅、协调联动疲软等问题,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2019年,崆峒区建立了平安崆峒联心卡制度,向辖区群众亮明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综治网格员的姓名、电话、职责范围等信息,同时要求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联合走访住户,但在调研中发现平安崆峒联心卡发放没有达到全覆盖,辖区群众对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的知晓率不高,互信互联的机制与平台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群众“入户难、进门难”的情况;社区民警业务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还没有真正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与社区和网格员“互动”较少,往往都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没有完全形成联合入户走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动自觉;网格员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形成全面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选拔聘用、业务培训、目标考核、管理使用、待遇保障等机制,无法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基层基础建设方面

目前,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部达到了200㎡以上,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城市社区存在管理区域、人口规模设置差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层次不一等方面问题,例如新建成的城市社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高,无论是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功能划分、硬件设施,还是工作载体、服务品牌都明显优于老旧社区。就以万安门社区为例,2021年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建筑面积达到800㎡,功能区域和服务设施设置等方面都相对齐全完备,而2020年建成的广成路社区、新民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建筑面积虽达到600㎡以上,但因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等方面影响,选址地点在辖区边缘,距离所在辖区中心较远;而新民路社区因改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减少;南河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在居民楼内,每天办事群众多,楼上居民反映影响其正常生活等方面问题。

(三)工作力量配备方面

从街道层面来看,工作人员组成结构复杂,包括公务员、事业干部、工勤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其中在职在编人员占90%。从社区层面来看,工作人员包括事业干部、专职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四类人员,同时将辖区部分楼栋长、志愿者充实到群防群治队伍当中,配合网格员下沉网格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社会治安预警预防、特殊人群日常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随着群众诉求呈现多样化,社区服务事项多达125项,服务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从日常工作情况来看,街道、社区在工作任务分配上不够合理,社区承担街道和职能部门的行政类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因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少,有80%以上的社区行政类业务工作由网格员兼顾承担,导致网格员下沉网格内开展入户走访、巡查等具体工作频次减少、工作不细致,没有做到每周对重点人员走访1次以上,对辖区内孤寡老人、重病重残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注度不够,社区给予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和救助措施较少,日常照料关怀做得不够到位。

(四)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

2017年,崆峒区开始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300户或1000人为标准划分综治网格357个(其中,东关街道114个、中街街道110个、西郊街道133个),目前在岗专职网格员355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城市社区居住人员构成日益复杂,社区网格区域划分、管理服务精细化程度、网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距离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就从广成路社区来看,辖区定北小区建有柳湖镇柳湖村安置楼,小区内总人口的75%属于农业人口由柳湖村管理、剩余城市居民由广成路社区管理,导致社区无法实现辖区范围内各类人群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盲区或双重管理的问题。在社区网格“一张网”涵盖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而网格员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能够与群众保持联系,了解民情,转达民情,解决民情,帮助党委政府完成好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化解风险、促进和谐。在中街街道现有的108名网格员中,女性107名,男性1名,女性占99.1%;网格员年龄30岁以下的4名,占3.7%,30岁—40岁的46名,占42.6%,40岁—50岁的53名,占49.1%,50岁以上5名,占4.6%;网格员文化程度为初中的8名,占7.4%,高中 76名,占70.4%,大专20名,占18.5 %,本科4名,占 3.7%。因年龄、学历、性格等方面因素影响,网格员信息化工作程度普遍不高,工作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创新性不足,抓落实的韧性和狠劲不足,有的对待群众缺乏耐心,受到挫折后易产生抱怨情绪,离职率较高;加之街道、社区针对网格员的教育培训较少,致使网格员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在座谈交流过程中,部分网格员反映在入户过程中存在老年人怕开门、年轻人烦开门、特殊人群拒开门的情况,可见社会面对网格员群体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全面塑造起网格员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群众对网格员的信任度不高。

(五)小区环境治理方面

目前,中心城区有住宅小区466个,其中无物业小区175个,占37.6%。仅在中街街道就有47个无物业小区。由于无物业小区多数年代较为久远,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小区居民短期租住户较多,没有养成交物业管理费的意识和习惯,造成物业管理成本偏高,专业物业公司不愿进驻,导致无物业小区内垃圾乱倒无人清理、楼道内杂物乱堆乱放、通信线路裸露布设等问题突出,整体感观较差。同时,因无物业小区居住人群复杂,车辆停放杂乱无章,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时有发生,人口流动性高,缺少归属感,居民很难形成“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遗留问题较多,有些小区还未安装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单元防盗门,存在治安混乱、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比如,万安门社区南舒园小区共有16栋楼56个单元767户群众,2015年,旧楼改造中对小区暖气进行了分户管理改造,2017年,对小区外墙、路面、屋顶进行了改造,而对室内上下水管道未更换,目前,该小区上下水管道严重老化,管道时有渗漏,因此导致的上下楼邻里矛盾多发易发。

(六)治理方式方法方面

2020年,区委政法委在3个街道部署开展了党建统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双选三联六创”工作试点,先后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109个,其中中街街道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33个(公益慈善类6个、文体活动类16个、志愿服务类5个、教育培训类1个、生活服务类2个、其他类别3个),这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社区类社会组织发展动力不足,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社会组织过分依赖政府引导,独立性差;有些社会组织长期不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形同虚设;有些社会组织纯粹是群众自发组成的兴趣团体,没有很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在南河道社区仅有民政部门和社区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2个(福家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南河舞韵),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做法和经过

(一)聚力网格管理,提升治理成效

按照功能完备、服务高效、方便快捷的思路,优化设立网格区域,健全完善了网格员信息采集、矛盾调处、隐患排查、治安协防、政策宣讲、便民代办和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等职责任务清单和工作制度,完成了全体网格员综治业务培训和新增网格员招聘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网格巡查1.9万余次、走访重点人员4640人次、采集更新各类数据信息1.2万余条。利用区综治信息平台数据汇总分析系统赋分标准,对3个街道6项综治业务指标(网格员履职、信息平台使用、基础数据录入、事件采集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组织开展的其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量化排名通报,其中,中街街道78.56分,东关街道77.23分,西郊街道76.82分。

(二)聚力治安防控,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公安系统“重点工作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了“反盗抢、防诈骗、清毒害、追逃犯”等系列安民行动,提高背街小巷、学校周边、商业场所等治安复杂区域的巡逻频次,重点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非法传销、砸车玻璃、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违法犯罪活动,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876起,行政拘留违法人员51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5人。提升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布点密度,建成智慧安防检查站1个,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1个,接入重点单位二类视频资源3884路。依法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新民北路棚改片区3户已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及息诉罢访承诺书,其余9户正在积极协商。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日排查调处、月调度分析、季通报排名、双向流转处置、常态督导推进”制度要求,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46件。

(三)聚力风险防范,守牢安全底线

对城区危险化学品企业、烟花爆竹门店、工贸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安全隐患229条,已整改完成181条,下达执法文书29份。常态化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工作,对214个居民住宅小区和3个商贸流通市场进行了巡查检查,现场劝离车辆57辆,贴单处罚4辆,现场教育36人次。全面消除市容顽疾,依法取缔了新河湾、西景园、新民北路3个马路市场,规范了新民南路、民馨家园、龙汇家园、三天门红卫桥4个马路市场,清理流动摊点4305个,清理城市“三乱”11503处,拆除违规、存在安全隐患户外广告(门头牌匾)1250处2.0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临建203处0.98万平方米,取缔了3个街道辖区内的15户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对中心城区508个住宅小区全部开展了“五线五箱”集中整治。持续推进“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单位83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8处,行政处罚5起,责令“三停”1家。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和“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施划停车泊位8511个,规划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630处。全面加强无物业小区管理,建成平凉中心城区物业综合监管平台,对中心城区住宅物业进行星级评定,在中街街道东大街社区无物业小区开展连片引进服务企业试点工作,指导东关辖区的12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将中街辖区的19个小区交由业主自治或原单位管理,东关辖区的6个托管小区实现了业主自治,全区社区托管的小区降至20个。

(四)聚力社会救助,提升保障能力

组建政策宣传培训小分队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讲6场次,发布“找寻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倡议书,核实符合救助条件对象248户741人。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平凉市孤残儿童救助协会实施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管理工作试点项目,已建档核查对象23404户,评估救助对象608户,研判救助122户。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6694户14037人,累计新纳入城市低保对象896户1741人。针对寒潮天气、疫情影响等因素,全面细致摸排救助对象480户1445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8.08万元。摸排温暖过冬救助对象1550户3789人,发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临时救助资金212.18万元。实行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低保对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2808人,救助金额202.05万元。

(五)聚力法治宣传,深化舆论引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建了由8名村居法律顾问为成员的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宣讲33场次。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民法典,开展法治宣传5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9万余份。中街街道广成路社区建成法治长廊1处,南河道社区设立普法宣传牌4个。建成新民路社区、三天门社区、东郊社区3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持续深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主题党日”“双报到”等活动,联合辖区共建单位,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宣传疫情防控知识300余场(次)。广泛开展典型模范评选活动,推荐申报“崆峒好人”10名、“最美志愿者”3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

三、成效和反响

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以来,区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谋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破除街道、社区体制性壁垒和机制性障碍的方法路径,着力解决了一批社区社会治理方面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一)打造“网格服务站进小区”推行“10分钟服务圈”工作模式

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方便居民群众,中街街道万安门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以风景嘉苑小区为试点,在小区内设立了“网格服务站”,通过建立小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人员轮流坐班常态化服务机制,打造“网格服务站进小区”推行“10分钟服务圈”工作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帮办代办、和睦邻里等便民服务。

(二)探索推行“居家老人+社区互助站+专业服务机构”的老年人服务新模式

为有效破解老年人日趋增多和管理服务难的问题,中街街道南河道社区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天嘉家园小区为试点,探索建立“联众乐享互助站”,通过“老年人关爱互助队”、“云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人技协同”,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依托街道社工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搭建“五社联动服务网”,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代买”服务,形成“居家老人+社区互助站+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新模式。

(三)探索推行“七微”社会治理精细化模式

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以北坊苑小区为试点,探索实施“七微”(设立“微组织”、搭建“微平台”、征集“微心愿”、完善“微网格”、实施“微协商”、突出“微引领”、开展“微服务”)社会治理精细化模式,通过细化服务举措,精准对接服务,不断满足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全面形成了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社会治理在“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格”中开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四)探索推行“巷长制”治理模式

为有效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中街街道依托“街区吹哨,部门报到”社会治理联动机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城市更新行动,在广成路社区八中巷打造了集文化礼仪长廊、学习教育长廊、法治宣传长廊为一体的特色巷道,探索推行“巷长制”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职能优势,通过“网格发现、街区呼叫、部门响应、共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机制,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管理、道路杂物乱堆放、“两难一乱”、五线五箱、三改一补、拆违拆临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多部门联合整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五)探索推行无物业小区“连片打包管理”模式

中街街道针对辖区老旧无物业小区多的问题,以东大街社区北小巷8号楼、邮电局家属院、区公安局家属院、区检察院家属院、区文体局家属院5个小区为试点,探索建立无物业小区“连片打包管理”模式,通过将相邻的小区连片打包,由业主自己通过召开“比选会”的方式,选聘甘肃冠城世家物业公司对5个小区进行连片管理,切实提升了小区管理治理服务水平。

(六)探索推行“小区治理五级联动机制”

中街街道新民北路社区以新北嘉园小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居民群众长廊说、贴心管家单元记、楼栋卫士集体理、网格先锋小组评、社区连动综合治”五级联动机制,打造“六尺坊”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宣传解答、法律便民咨询通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七)探索推行社区治理“党建+五微工作法”

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通过“党建+微网格”,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党建+微管家”筑牢社区治理工作基础、“党建+微阵地”搭建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党建+微机制”培育社区治理服务品牌,“党建+微项目”,着力把党的工作和社区服务延伸到小区、楼栋,实现党员和群众在哪里,社区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社区服务就到哪里。

(八)探索推行“三融三力”社区治理工作模式

东关街道宝塔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治理、居民自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精准定位社区治理短板与痛点,探索“三融三力”社区治理工作模式,以“资源融汇”集多方力量,夯实社区治理“凝聚力”,以“网格融管”延伸服务触角,强化社区治理“助推力”,以“近邻融合”推进精准服务,增强社区治理“内生力”,使治理优势与效能逐步显现,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打造“一核三圈”社区社会治理模式

东关街道东郊社区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秉承区域性、社会化、开放式的理念,全力打造“一核三圈”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牵引“联盟圈”“联动圈”“联席圈”三圈共享、三圈共建、三圈共治,构建“1+N”便民“聚合体”,打破社区与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无形藩篱”,增强社区与社会组织日常联系的“粘度”,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新局面,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四、探讨与评论

(一)要转变社区治理方式

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1.落实层级体系

依托街道城市社区网格,搭建“街道管家”“社区管家”“网格管家”“小区管家”“楼栋管家”五级治理体系,构建多级互动、密切协作、快速响应、联防联治城市社区治理格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持续优化人员配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担任“街道管家”,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社区管家”,网格员担任“网格管家”,小区业委会负责人担任“小区管家”,小区楼栋长、志愿者担任“楼栋管家”。

2.明确职能职责

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摸排、环境卫生维护和城市文明宣传等4大职能,建立“六看三管三报告”工作制度,即“看人居环境、看社区治安、看矛盾纠纷、看群众需求、看防灾防险、看文明风尚,管特殊人群、管流动人口、管困难群体,向社区报告、向上级“管家”报告、向街道报告”,实现城市社区治理规范化。

3.强化科技赋能

深化“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区综治信息平台管理运行,及时录入更新各类信息,提高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甘肃命案风险预警智能系统实战效能,实时录入各类重点矛盾纠纷,根据预警情况及时跟进落实督办回访措施,有效提升全区命案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要筑牢社区平安基础

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以矛盾风险隐患排查调处为抓手,以社会治安立体化巡逻防控为依托,着力打造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新亮点。

1.突出社区治理网格化

将网格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居民群众、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载体,建立社区网格服务站,层层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形成“社区大网格—小区子网格—居民楼院微网格”网格架构;建立网格日常管理、联席会议、学习培训等制度,每周安排部署、每月联席会议,做到基层治理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2.突出矛盾调处多元化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作为治本措施,发挥网格员矛盾纠纷排调员、信息员和宣传员作用,及时预防、预警各类矛盾纠纷。一般纠纷,由网格员通过现场调解及时解决;疑难纠纷,依托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召开联席会议,运用公检法司、综治中心、调委会等资源力量及时就地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报区综治中心,推动落实督办跟踪化解措施。

3.突出治安防控立体化

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常态化巡防措施,建立以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企事业单位治安员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网格巡逻、治安防范、纠纷调处、民意收集等事项,重点敏感时段开展24小时巡逻防范。积极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加强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托雪亮工程,在居民小区、公共部位、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强化小区门卫安防和楼栋单元门禁系统建设,提升治安防控水平。

(三)要优化社区服务水平

建立民政部门牵头协调,街道指导服务,社区行使管理、教育、服务职能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工作格局。

1.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引导社区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常态化深入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开展养绿、护绿、卫生清扫、救助残弱等活动,促进社区和谐。

2.实施社区文明创建工程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围绕提高居民素质这一主题,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由街道负责,分别抓建辖区示范单位或示范楼院、示范小区、示范街道,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抓好社区物业管理

由街道、社区主导对开放式的老旧小区进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尝试通过先行提供一年的免费物业服务,让无人管理居住的老小区业主体验物业服务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环境改善,逐步接受有偿物业服务,从而进入正常的市场化管理。针对零散楼幢住宅、小区不成规模、物业公司不愿接管的难题,将无人管理、无人清洁、无人维护的多个相邻小区,“打包”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在保洁、秩序维护、维修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实行“大物业”集中管理。

4.狠抓社区便民服务

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指导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义务清运垃圾、栽种花草树木、改善城区环境、开展便民服务。积极开办婚姻介绍所、信息中介服务所、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为辖区大龄青年、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帮助辖区的孤寡老人和低保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要加强社区治理保障。

重点在机制、政策、人力、资金、项目等方面强化保障,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

1.健全完善群防群治制度机制

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依托,社区提出需求清单,引导鼓励辖区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服务清单,推动形成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工(网格员)、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道社区与“大党委”成员单位、“商圈”共建单位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与公安派出所、辖区行政执法部门分析研判治安形势,协同整治风险隐患。有效整合辖区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治安积极分子、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等重要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动员社区一切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逐步提升综治力量专业化水平

立足于综治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要求,优化城市社区网格设置,在当前中心城区357名网格员的基础上,对人员流动性大、治安形势相对复杂、管控压力较大的网格配备2名专职网格员,3个街道办再选聘70名网格员,通过增加人员力量、压减人均工作量、增加入户走访频次,不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因网格员需要经常深入治安复杂区域,面对重点特殊群体开展入户走访和帮教管控等工作,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建议区财政列支专项经费为网格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由政法、人社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岗位培训,鼓励网格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推进综治网格员由忙事务向抓服务回归,提升网格员素质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

3.强化社区治理工作督促指导

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手段与方法,坚持“抓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风险分析研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以严格的督查和考核标准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着力提升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24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