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平凉市 崆峒区“双选三联六创”社会治理模式

崆峒区“双选三联六创”社会治理模式

崆峒区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双选三联六创”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构筑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有效增强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建立社会组织与村(社区)“双向选择”机制,通过“主题党日”“双报到”等形式,组织共建单位联合开展社区治理、困难帮扶、公益服务、居民议事、走访慰问、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协同发力,通过推行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加强社区服务联动、资源联姻、组织联建、队伍联带,实现互联互动、真联真动。中街街道建立了无物业小区“连片打包管理”模式,设立“网格服务站”,建立小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人员轮流坐班服务机制,打造“网格服务站进小区”推行“10分钟服务圈”工作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帮办代办、和睦邻里等便民服务。推动创建“幸福、平安、法治、智慧、文明、绿色”精品社区,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理念充分融入社区治理,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背景和起因

崆峒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中心城区建成区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口10.6万户29.2万人,城镇化率为64.73%。中心城区现有社区居委会20个,其中:东关街道办事处辖8个社区居委会;中街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居委会;西郊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我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创新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但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街道、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治理齐抓共管方面存在“两张皮”现象,“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制度落实还不够经常,志愿服务内容与社区服务需求契合度不高、形式较为单一;同时,街道与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存在信息互通不畅、协调联动疲软等问题,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社会组织治理职能发挥不够。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社区类社会组织发展动力不足,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社会组织过分依赖政府引导,独立性差;有些社会组织长期不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形同虚设;有些社会组织纯粹是群众自发组成的兴趣团体,没有很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拓展和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崆峒区在3个城市社区部署开展了党建统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双选三联六创”工作试点,先后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118个,其中中街街道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33个(公益慈善类6个、文体活动类16个、志愿服务类5个、教育培训类1个、生活服务类2个、其他类别3个),这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做法和经过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共建合力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3个街道党工委设立社区党总支20个、网格党支部83个,拓展和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118个,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纠纷调解、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公益慈善、防灾减灾、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平安创建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

(二)推行“双向选择”,搭建共商桥梁

建立全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与其办公驻地街道、社区“双向选择”机制,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搭建社会组织与社区对接沟通桥梁纽带。各街道)、社区积极对接建立社会组织制定资源、服务、项目“三项清单”,健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联办、矛盾联调”机制,社区引导社会组织以自身优势、特色服务和特有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帮扶困难群众、公益服务、居民议事等工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党日”“双报到”等活动,联合辖区共建单位,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

(三)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共治载体

1.聚焦需求,精准化对接

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协同发力,通过推行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加强社区服务联动、资源联姻、组织联建、队伍联带,实现互联互动、真联真动。比如,中街街道针对辖区老旧无物业小区多的问题,探索建立无物业小区“连片打包管理”模式,将东大街社区相邻的5个小区连片打包,由业主选聘甘肃冠城世家物业公司管理,切实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2.聚焦协同,项目化运作

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采取“公益创投”模式,实行公开、规范、有效的跟踪管理,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质量。比如,中街街道万安门社区在风景嘉苑小区设立“网格服务站”,通过建立小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人员轮流坐班常态化服务机制,打造“网格服务站进小区”推行“10分钟服务圈”工作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帮办代办、和睦邻里等便民服务。

3.聚焦治理,品牌化带动

社区搭建统一规范的民主议事协商平台,将社区、业委会、物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纳入同一个在线平台,建立以社区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为主体的睦邻互助会,实现邻里协商微自治。比如,中街街道新民北路社区在新北嘉园小区,打造“六尺坊”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有效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通过“党建+微网格”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党建+微管家”筑牢治理基础、“党建+微阵地”搭建治理平台、“党建+微机制”培育社区治理服务品牌。

(四)推动“社区六创”,打造共享格局

紧盯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目标,全力推动“幸福、平安、法治、智慧、文明、绿色”社区创建。

1.创建幸福社区

以促进社区居民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为着力点,持续开展“崆峒好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推荐评选活动,积极推广“巾帼家美”扶贫积分超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职能作用,组织“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40余场次、志愿服务活动4100余场次,覆盖群众12万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崆峒“好声音”。

2.创建平安社区

全覆盖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平安建设责任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组织体系。全面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会治理责任制,西郊街道、中街街道、东关街道、柳湖镇培育了二天门社区、新生巷社区、万安门社区、广成路社区、东郊社区、保丰路社区、十里铺村、新李村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品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建立党建引领、综治统筹“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33起,化解率99.57%,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3.创建法治社区

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理念充分融入社区治理。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民法典,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法律八进”为抓手,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42场次,受教育群众8万余人,在全社会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建成新民路社区、三天门社区、东郊社区3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4.创建智慧社区

依托“大数据+网格化+大联动”,打造集“智能感知、数据汇聚、智能研判、扁平指挥”为一体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1个,接入重点单位二类视频资源3884路。加强综治信息平台推广应用,配备“综治E通”终端2087部,综治网格员进网格、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有效处置风险隐患896处。五是创文明社区积极打造文明社区“升级版”。全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1个。创新综治警务“五融合一共享”工作机制,制作发放“平安崆峒”联心卡12.5万余份。

5.创建绿色社区

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和“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施划停车泊位8511个,规划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630处,对中心城区508个住宅小区全部开展了“五线五箱”集中整治。基层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义务清运垃圾、栽种花草树木、改善城区环境,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崆峒。

三、成效和反响

实施“双选三联六创”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夯实平安崆峒建设根基。

(一)社会组织培育进一步优化

坚持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引导居民发挥自治作用、参与社区建设,推进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全部按照《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了规范,对原有网格员进行了优化整合,明确了网格员工作职责,规范了考核办法,常态化推进网格员每天轨迹巡查、每周分析研判、每月考核排名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网格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三社联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通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作用,建立“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的服务性治理模式。

(四)自治议事机构进一步健全

按照“大事共议、小事自议”的原则,建立“居民议事会”等社区协商议事机构、“睦邻互助会”等邻里协商组织,及时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四、探讨与评论

(一)要转变社区治理方式

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1.落实层级体系

依托街道城市社区网格,搭建“街道管家”“社区管家”“网格管家”“小区管家”“楼栋管家”五级治理体系,构建多级互动、密切协作、快速响应、联防联治城市社区治理格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持续优化人员配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担任“街道管家”,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社区管家”,网格员担任“网格管家”,小区业委会负责人担任“小区管家”,小区楼栋长、志愿者担任“楼栋管家”。

2.明确职能职责

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摸排、环境卫生维护和城市文明宣传等4大职能,建立“六看三管三报告”工作制度,即“看人居环境、看社区治安、看矛盾纠纷、看群众需求、看防灾防险、看文明风尚,管特殊人群、管流动人口、管困难群体,向社区报告、向上级“管家”报告、向街道报告”,实现城市社区治理规范化。

3.强化科技赋能

深化“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区综治信息平台管理运行,及时录入更新各类信息,提高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甘肃命案风险预警智能系统实战效能,实时录入各类重点矛盾纠纷,根据预警情况及时跟进落实督办回访措施,有效提升全区命案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要筑牢社区平安基础

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以矛盾风险隐患排查调处为抓手,以社会治安立体化巡逻防控为依托,着力打造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新亮点。

1.突出社区治理网格化

将网格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居民群众、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载体,建立社区网格服务站,层层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形成“社区大网格—小区子网格—居民楼院微网格”网格架构;建立网格日常管理、联席会议、学习培训等制度,每周安排部署、每月联席会议,做到基层治理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2.突出矛盾调处多元化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作为治本措施,发挥网格员矛盾纠纷排调员、信息员和宣传员作用,及时预防、预警各类矛盾纠纷。一般纠纷,由网格员通过现场调解及时解决;疑难纠纷,依托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召开联席会议,运用公检法司、综治中心、调委会等资源力量及时就地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报区综治中心,推动落实督办跟踪化解措施。

3.突出治安防控立体化

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常态化巡防措施,建立以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企事业单位治安员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网格巡逻、治安防范、纠纷调处、民意收集等事项,重点敏感时段开展24小时巡逻防范。积极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加强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托雪亮工程,在居民小区、公共部位、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强化小区门卫安防和楼栋单元门禁系统建设,提升治安防控水平。

(三)要优化社区服务水平

建立民政部门牵头协调,街道指导服务,社区行使管理、教育、服务职能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工作格局。

1.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引导社区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常态化深入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开展养绿、护绿、卫生清扫、救助残弱等活动,促进社区和谐。

2.实施社区文明创建工程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围绕提高居民素质这一主题,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由街道负责,分别抓建辖区示范单位或示范楼院、示范小区、示范街道,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抓好社区物业管理

由街道、社区主导对开放式的老旧小区进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尝试通过先行提供一年的免费物业服务,让无人管理居住的老小区业主体验物业服务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环境改善,逐步接受有偿物业服务,从而进入正常的市场化管理。针对零散楼幢住宅、小区不成规模、物业公司不愿接管的难题,将无人管理、无人清洁、无人维护的多个相邻小区,“打包”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在保洁、秩序维护、维修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实行“大物业”集中管理。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24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