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兰州市 红古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案例
红古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案例
一、事件背景
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社会群体利益多样、诉求多元,很难用一套治理模式有效解决所有问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困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基层社会治理基本上都存在服务力量单一、资源水平不足、人员能力有限等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红古区通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治体系,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影响力、服务力作为主线,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治行动。注重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重点开展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和服务功能,促进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利用多方力量的思维碰撞与交融,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绘就共治、共建、共享的“同心圆”,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由“单打独斗”向“互联互动”转变。结对共治行动开展过程中,红古区22家居民区党组织与71家区级机关、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点,分别拟定了各有侧重的结对共治协议,确立“为民办实事”等服务项目137个。由区委组织部牵头,24家区级部门(单位)党组织加入,通过送政策、送项目、送服务,让优质资源、管理和服务在镇街社区聚集,让党的组织优势在社区得以转化,真正做到社区工作机制同立共建,社区公共事务齐抓共管、社区服务活动合办共享、有效激发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其中:区住建局机关党支部针对根据“老旧小区”的特点,结对社区提供物业管理问题咨询、解读以及业委会组建和日常运作的指导。二是区法院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多轮“法律知识进社区”普法讲座,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三是区应急局党支部针对灾害防御方面问题,不定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宣传和演练活动。通过征集群众需求和意见、聚焦社区重点工作、匹配优质项目落地实施,做到了精准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社区工作开展的实际痛点。
二是注重由“结而无建”向“结对共治”转变。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与共驻共建单位在共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效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工作重心放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主心骨”作用,加强党建优势资源集聚,着力提升服务群众效能。通过精准定位群众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进行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管理的协作化、精准化。
区人民医院党支部、区教育局党委、各学校、幼儿园党支部和各社区党组织通过跨行业、宽领域、高层次“大党委”,推动党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深度融合,开设24小时核酸采集点、非绿码人员核酸采集点,“教育核酸”绿色通道,安全高效满足在校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定检需求,守严校园防疫“第一道大门”。矿区街道下窑社区党支部结合辖区居民年龄结构实际,充分发挥“社工委”平台优势,发动退休老党员等“五老”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创立“人之老”志愿服务队,专门针对独居老人、病残老人、困难老人等群体进行健康跟踪、生活帮扶、事项代办等服务,打造出一张有温度、有内涵、有亮点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名片。区委组织部党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间下沉支援大通路社区,不仅在社区防疫力量支援上做到“随叫随到”,还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工作特色,增强与结对支部间在支部建设、“两新”党建等业务工作上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拓展工作开展方式和深度,有效打通机关党建与基层党建的壁垒,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常态。
三是注重由“断面散点”向“整体推进”转变。以党建聚合力,通过结对共治、重心下移、组织联建、双向协商,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和组织力,真正做到“围着群众转”。更加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决策和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由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旁观者”向“共同主导者”转变。
华龙社区党总支与下沉单位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打造“便民直通车”,提供网上人员来返报备、办事咨询及扶难助困上门服务,成立楼院应急小分队,随时配合居民区开展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龙盛社区党总支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支部与住建局党支部共同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划片组建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吸引了社区党员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了一道“家园共治、幸福共享”的文明风景线。窑街街道和平社区党支部联合窑街团结路学校党支部在开展共治共建的过程中,将目标放在党员带头、校社同育、共谋发展上,充分开展社区和学校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和经验交流,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通过开展“窑街振兴·发展有我”系列主题宣传教育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形成“党建·教育+”新局面,为社区治理和未成年人关爱双向奔赴提供了新方案。
三、取得成效
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融合体系,聚焦党建引领赋能社会治理,找准“发力点”,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找准“助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基层治理聚力赋能,形成优势资源互补;找准“合力点”,用党组织的感召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服务广大居民,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从而达到为民办实事的目的,真正为基层社会治理聚合力、添活力、增实力。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群众思想认识的困惑点、利益冲突的交织点、现实矛盾的多发点,巩固提升强弱项、加快发展补短板、维护稳定固根基,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效提升。
通过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打好多元共治“组合拳”,把握基层治理“主心骨”,做足资源整合“大文章”,创新推动和引导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有效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有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协同共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经验启示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基于“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时,要将党建当做一根针,穿起社会治理的千条线。充分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其政治功能和提高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激活群众动能。充分利用各行业、各年龄段、各片区的特色优势,搭建“建言献策面对面”和“云上治理”双平台,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以创新思维解决遗留难题。充分重视新业态就业群体的“移动探头”作用,将快递配送员、外卖小哥、同城跑腿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作为基层治理的延展力量,充实基层治理和小区管理网络。
三是提升治理格局。通过党建引领,利用“社工委”等平台,充分整合多方力量,形成互联互通、融合开放的治理体系,有效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路径,依托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治,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2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