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兰州市 “四芯”聚力拓展服务 “做强社区”汇聚人心
“四芯”聚力拓展服务 “做强社区”汇聚人心
内容提要:
山字石社区地处兰州市城关区中心地段,占地面积0.326平方公里,辖区驻有省政府机关、市委机关、省人寿保险公司、省农发行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3家,有居民楼院30处,总户数4347户10595人。
2021年8月,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在全市先行建立首个“社工委”,坚持以“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为统领,以党建“芯”引领,民生“芯”服务,文化“芯”融合,睦邻“芯”底色,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经过一年多的边探索边建立、边实践边规范,并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塑流程、优治理,切实在服务群众办实事、锻炼干部搭平台、完善治理破难题、提高能力夯基础中有效发挥“社工委”的政治功能和机制优势,为社区善治的现代化兰州基层治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新模式。
一、背景和起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最后一公里”,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兰州市创新组建兰州市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着力打造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021年8月,山字石社区作为兰州市探索基层多元化治理的示范点,率先成立全市首家“社工委”,吸纳委员17名,建立46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社工委资源库。2022年6月20日,山字石会馆巷省粮食局家属院的居民给社区反映,一堵墙原本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存在开裂、倾斜、下沉现象,同时外墙写满了“此墙危险 请勿靠近”。经过社区联系辖区党建共建单位重新修葺,并对墙面进行粉刷后,群众不但称赞,还送来锦旗。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提升社区善治水平,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这进一步推动了山字石社区对基层治理的探索进程。山字石“社工委”结合会馆巷围墙修葺的启发,决定充分发挥辖区省政府、市委机关等机关事业单位优势,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在服务群众办实事、完善治理破难题中,充分发挥“社工委”的政治功能,聚焦群众需求,探索以党建、民生、文化、睦邻“四芯”驱动模式,按照引进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新人、用好辖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的思路,在基层善治中,来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和凝聚群众社区情感共同体。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芯”引领,延伸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触角。2022年7月,山字石“社工委”通过对省粮食局家属院危墙问题顺利解决后,及时开展“社工委在行动·委员进工地”活动,“社工委”委员和退役军人、社区工作人员协同联动,对辖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全面梳理存在问题及隐患风险。随后,山字石“社工委”多次召开研究会议,确定拆建项目清单,由相关委员负责联系产权单位推动解决。
同时,山字石“社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为辖区企业机关打造“一站式”党务服务活动,建立了机关单位走出“大院”,把”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的“三联”模式,延伸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触角。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山字石社区水岸名苑50户居民领到不动产权证,“社工委”和小区所在单位物业部门联系,将服务窗口前移,在小区设置一站式接件便民受理台,居民不出小区便能咨询办理,有效实现办证“加速度”。截至目前,水岸名苑办证率达54%,商品房已完成82%。
不仅如此,山字石率先建立“社工委”五项清单评价机制,通过会议共议以项目化手段从需求、资源、项目、认领、评价五个方面系统化推进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将通渭路北段、箭道巷南段、文殊院小巷、箭道巷省政府东墙四处小街巷美化提上“社工委”会议,并拟定计划,通过资源交流联动,单位认领清单实施,辖区出现多条小街巷的繁花美景。
(二)民生“芯”服务,各类特色活动吸引居民参与。2022年6月底,山字石社区“老书记”红船工作室第二堂课开讲,社区“老班长”警民志愿服务队队长徐启生讲自己社区工作的经验,吸引了几十位热爱社区工作的志愿者和青年,一起探讨社区的未来。
近年来,山字石社区依托社区大学,挖掘老年人当中的居民骨干,发挥辖区离休干部多的资源优势,开设“老书记”红船工作室,让老党员继续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传帮带”功能,把优秀的工作经验、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宣讲,为社区治理添柴助力。
山字石“社工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阵地,连续开展了“一老一小”精细化服务,联合辖区单位兰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设社区大学拓展老年人文化娱乐天地,开设模特、合唱、瑜伽三个班次,人数达到60余人。通过多元化社区服务,培育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让老年人在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与此同时,山字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三楼开设舞蹈室,给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活动空间。
山字石社区还针对青少年儿童也花了大心思。在舞蹈教室的旁边,一间宽敞明亮的青少年活动场地也成了辖区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画画、做手工、攀岩、搭积木,社区“社工委”还从资源库中对接爱卡卡木艺手工、园丁艺术中心等儿童教育机构,打造磐石少年训练营,开展常态化青少年课后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
同时,拓展家社联动、家校共育新阵地,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观影厅等有效阵地,为少年儿童提供周末影院、绘本阅读、手工制作、户外游戏、观摩游学等多元化、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截至目前,已开设夏令营、冬令营、周末课堂100余次,服务人次超800人次。
(三)文化“芯”融合,满足辖区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山字石社区辖区内分布回、藏、满、蒙、壮、东乡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佛教场所文殊院和山字石天主教堂比邻坐落,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为山字石社区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字石“社工委”把党群服务中心外一处空地,打造了一处民族团结红色长廊,墙上绘制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分布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旁边种满了鲜花和绿树,成了居民茶余饭后间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在箭道巷,“社工委”着力打造民族小巷,制作了一座浮雕墙,墙上的荷花寓意“和谐”“和美”,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纹饰,突出表现了“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宣传,墙上的主题展板向居民群众精炼而全面的展示出党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走在这里,既能欣赏美景,也能了解相关知识。
山子石社区依托“社工委”资源,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举办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亲子课堂等各类活动。同时,先后还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小游园”“民族团结红色长廊”等文化景观,在辖区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创新“百花心连心”民族团结工作品牌,以细心、贴心、暖心、爱心的“四心”服务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民族文化在社区治理中融合绽放。
(四)睦邻“芯”共享,大事小情居民共商共治。为助力邻里和睦、友好互助的美好社区建设,山字石“社工委”以“共享+”为基本理念构建“15分钟生活圈”,组建爱心商户联盟,成立“老班长”警民志愿者服务队,打造大事小情共商,居民事务共治,发展成果共享的睦邻空间。
“老班长”警民志愿服务队是社区“社工委”挖掘辖区退役军人中的骨干力量,由2名社区民警、8名退伍老兵、2民民宗专干组成“老班长”警民志愿服务队,提升社区群防群治、应急处突能力。通过日常巡查、治安维稳、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用居民的智慧解决居民的问题,实现居民之间的服务共享,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化解居民矛盾6起。
与此同时,山字石“社工委”还依托西关商圈核心优势,打造了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生活圈”,组织动员辖区名优商户、青年创业者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商户联盟”、“青年互助联盟”,先后有13家商户40余人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卡口值守任务中,参与值守时长超320小时。鼓励“社工委”青年开放资源服务居民,举办“中医药进社区”“义务美发、关爱银龄”等主题志愿服务,让居民不出小区享受服务,即来即享。
三、成效与反响
(一)坚持党工委引领,轴心驱动汇聚了向心力。坚持把“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融入嵌入“社工委”建设全过程,并在小区建设党支部,以党工委引领做实建强“社工委”组织架构,以强有力的“社工委”工作体系带动提升社区善治水平。
(二)坚持社会化共建,群策群力强化了聚合力。依托“社工委”平台,整合聚合社区社会多方多元善治力量,探索实行队伍联建、服务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发展联扶互动互助互联工作模式,积极参与融入社区共建和基层治理,凝聚共建合力,激发共建热情。
(三)坚持社区化共治,人人参与增强了自治力。坚持在社区善治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充分汲取疫情防控经验,探索推行“常态治理”和“应急战时”无缝衔接、平战转换的社区化共治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四)坚持邻里式共享,精致共建提升了服务力。大力倡导“共享+”理念,依托“一圈一平台”,归集整合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文化站、便民服务点、银行金融机构等11类40处资源,精心绘制“15分钟幸福指南图”,为群众提供精致便民服务,系统建设和谐友善共享睦邻空间。
四、探讨与评论
(一)理顺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党工委引领”,做强“街道统筹”,充分利用组织优势推动“社工委”工作,强化街道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
(二)优化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做实“人才储备”,为“社工委”开展社区治理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
(三)因区施策,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综合利用有效资源,拓展“社区空间”,为“社工委”开展活动打造适宜的环境氛围。
(四)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在“社工委”基础上,深度挖掘委员资源,建立各类专业治理服务团队,做优“社区建立”。
(五)加快立法,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推进“社区法制”进程,保障“社工委”高效开展工作。
(六)广泛发动,进一步打通服务“零距离”。聚焦“社工委”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优势、力量优势,不断探索挖掘“社工委”委员成员潜在优势,发挥“服务社区”作用。
(七)搭建平台,进一步构建心理服务体系。结合编实小区力量,将小区内的社工委委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热心居民、“两代表一委员”等编入小区,做实“小区支撑”。
(八)共享数据,进一步构建数据支撑标准。激活“指挥链”,推动综治中心、三维数字管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资源联动,深度开发,实施的“织网工程”。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8/23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