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案例展示省直单位 平凉:选准用好“兵支书”打造乡村振兴陇原样板

平凉:选准用好“兵支书”打造乡村振兴陇原样板

甘肃省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交界、六盘山麓,是革命老区、兵源大市,七个县(市、区)都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近年来,平凉市加大从退役军人中选拔村干部力度,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硬朗、带富力强的“兵支书”队伍,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力量支撑。目前全市共有兵干部502人,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9名,村“两委”成员353名,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精准选配,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搭平台。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培养使用。2020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推荐优秀退役军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努力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一)选配一个好支书。平凉市坚持把优秀退役军人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抓住机遇,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在优秀退役军人中大力培养“兵支书”“兵委员”“兵干部”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支持、推荐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村级事务、思路开阔、党员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退役军人参加村“两委”班子选举,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力军,涌现出了崆峒区太统村党支部书记冯兴会、庄浪县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兵支书群体。

(二)建强村“两委”班子。着眼于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把退役军人中的农村实用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热心家乡发展的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每年由组织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开展调查摸底、储备选拔、跟踪培养、定期考评,健全培塑孵化链条。全市370名退役军人被列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库,有47名90后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三)建好一套好机制。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成效作为村干部年度“双述双评”和在村干部中招考乡镇公务员的重要依据,推行村干部经济待遇与乡村振兴业绩直接挂钩,对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优先录用为乡镇公务员,鼓励“兵支书”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二、精心培育,提高兵支书能力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全市以提高“兵支书”能力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培育力度,使“兵支书”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一)教育培训强素质。实施“领头雁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市县两级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列支专项培训经费,根据兵干部个人特点和履职需要,围绕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大力开展能力培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委组织部先后联合举办“兵支书”专题培训班4期400多人,县市区举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培训35期,累计培训“兵支书”4600多人(次)。

(二)项目牵引育能人。立足产业扶贫,分期分批组织109名“兵支书”和1000多名返乡创业退役军人,到抓党建促脱贫、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扶贫车间”现场培训,手把手教、人对人带、点对点学,使退役军人村干部成为各类“土专家”、“田秀才”,提升了乡村振兴实战能力。

(三)送外培训促发展。积极选派“兵支书”到省内外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开阔思路视野。崆峒区太统村兵支书冯兴会在观摩学习中受到启发,先后创办了饮料厂、新型建材厂,吸纳退役军人和周边130个农户进厂务工,增收致富。

三、以点带面,锤炼兵先锋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实施“村社+创业基地+企业”模式,做到初始阶段“扶上马”、成长阶段“帮一把”、发展阶段“送一程”,激发“雁阵效应”。

(一)“产业先锋”实现强村富民。大力开展“兵支书”争当推动发展的先锋、“兵干部”争当产业富民的先锋、退役军人党员争当创业致富的先锋活动,鼓励支持兵支书围绕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平凉蔬菜、平凉劳务等主导产业,创办产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全市共培树先锋富民示范户1000多户,建成“兵支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92个、“扶贫车间”158个,新增优质林果、日光温室、中药材种植1.8万亩,新增养殖平凉红牛1.3万头,拓宽了农户致富门路。静宁县“兵支书”马永峰带领29名退役军人创办五州果品专业合作社,带动650户果农通过苗木繁育、果树种植、果品储藏销售走上小康路。

(二)“能人先锋”引领乡村振兴。引导1650名退役军人中的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实体企业主与1.8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谋划项目,提供致富信息,积极筹措资金。陇原最美退役军人靳玉国创办陇原红果品经销公司,产品远销俄罗斯、泰国等1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年产值1.5亿元,帮扶353户贫困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三)“创业先锋”助力乡村振兴推脱贫。鼓励引导“兵支书”发扬敢打硬拼、永不服输的精神,带头改变家乡生产环境。全国梯田模范县—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退役军人程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余年,带领群众修梯田、搞产业,探索出“山弯梯田缠腰,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治理模式,是过去黄河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典范和现今依靠产业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

四、激励促进,助推兵支书践行乡村振兴大战略。

制定出台激励措施,形成收入有保障、干成有奖励、干好有荣誉的良好格局,有效激发了“兵支书”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树立鲜明导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市退役军人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引导“兵支书”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在开辟人生第二战场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期间,全市有3200多名退役军人积极报名参加卡口值班执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优良品质。

(二)大力选树典型。两年来全市共选树230名“最美退役军人”,其中有100名“兵支书”。45名“兵支书”获得省市县三级表彰,10名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

(三)提高政治待遇。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中发现、挖掘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兵支书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市先后有63名“兵支书”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形成了“激励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的良好氛围,有力凝聚了乡村振兴力量。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7/22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