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海南这两个法庭不简单

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海南这两个法庭不简单

近日,海南省一中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受理香港某公司的财产保全申请。法庭第一时间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核实材料和案件的真实性,及时做出财产保全裁定,查封、冻结被申请人某能源公司财产。这是海南首例为香港仲裁程序提供司法保全的案件。

当事人到三亚中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咨询立案事宜。通讯员李挺摄

“法院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国际化视野,特别是承办法官团队以高度的专业素养、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高效推进案件审查,全程沟通顺畅、协作紧密。此案的成功不仅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实践参考,更展现了海南与香港法治协作的深化。”香港某公司诉讼代理人点赞。

如今在海南,涉外商事纠纷解决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效、暖心,也赢得了众多外商投资者的好评。

作为海南法院专门审理涉外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如何夯实司法服务高水平开放根基,提供商事纠纷解决“最优解”?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以下简称:海南国际商事法庭,原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自2019年9月设立以来,共收案8610件,结案8125件,结案率94%以上,成为自贸港建设的一张亮丽司法名片。其探索实行的“立审执一体化”机制,统一了裁判尺度,促进了案件审判质量提升,不断以高水平涉外司法审判服务保障涉外法治建设,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海南省一中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法官通过在线多元化解平台对一起跨境纠纷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通讯员杨斌 摄

创新多个制度

确保“立审执一体化”落地运行

三亚中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互联网法庭调解室、在线纠纷调解区、同声传译室等多个场所,配备同声传译机、ODR平台等智能化设备。

该法庭负责人林婷介绍,当事人来到24小时自助法院,只需将身份证放在指定区域识别,即可自助选择立案、查询、阅卷等功能。

海南法院两个国际商事法庭是全国第一个“立、审、执”一体化、跨区域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断深入,进出口贸易数量不断攀升,纠纷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这两年,法庭受理的案件涉及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案件涵盖跨境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经济合作等领域。”林婷介绍。

2014年6月9日,海南某房地产公司、德国某公司诉某检测认证服务公司解散纠纷一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开庭审理。

海南某房地产公司持有某检测认证服务公司49%的股权,德国某公司持有某检测认证服务公司51%股权,某检测认证服务公司至少自2019年1月开始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董事会决议,公司股东无法就公司经营事项作出任何表决,公司决策机制已失灵,公司经营已陷入僵局。法庭经审理,对海南某房地产公司、德国某公司要求解散某检测认证服务公司的诉请予以支持。

该案的圆满审结发出信号:海南国际商事法庭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外商在海南自贸港的投资预期,积极营造公平透明的国际化法治营商环境。

近年来,为确保“立审执一体化”机制落地运行,海南国际商事法庭先后制定了诉、调、裁“三位一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港澳台籍陪审员履职工作机制、无密切联系协议管辖示范条款等多个创新制度,并探索实行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自助立案,建立立案、审理、执行内部衔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案件审判效率。

为高水平办好每一件涉外司法案件,近年来,海南国际商事法庭准确适用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妥善审理各类涉外民商事案件,加快形成国际化专业化审判体制机制。

探索“诉调仲裁”多元解纷

提升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水平

在办理涉外案件实践中,海南持续推进涉外审判专业化、便利化。

“在线上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调解服务,不到一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不久前,台湾省居民粱某与徐某达成调解协议,一宗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纠纷顺利化解。

一直在海南某地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梁某因与朋友园地财物交接时发生争议,近五年时间僵持不下,导致双方均有经济损失。不久前,梁某欲告老还乡,无奈之下将朋友徐某诉至法院,要求徐某支付转让款项及赔偿相应损失等。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案件移送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解决,经过电话沟通、线上调解,仅用30天,双方达成一致,案件就此结案。

能打破时空限制,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享受专业的调解服务,这得益于海南国际商事法庭创新建立的国际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

尝试过这种解纷方式的海南某银行负责人称赞:“太方便了,法院为我们打官司想得真周到。”

海南某银行因与加拿大一居民产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将案件委托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感谢法官,通常这类案子周期要200天,仅用60天就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海南某银行负责人说。

省高院民四庭副庭长黄嘉琛介绍,这一机制着力提升诉讼、调解、仲裁的衔接效能,打造三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协调、衔接流畅、形成合力的运行机制,促进多元解纷方式有序融合、灵活转换,实现“1+1>2”的效果。

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也作为海南省唯一入选案例,荣获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

更大的创新,还在于不断探索支持商事调解的路径,以司法强制力为商事调解背书。

除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冠彬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还有一个新身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一起标的额超5000万元的涉韩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他以专业知识促成双方庭外和解。

专家委员会的建立,是国际商事法庭的一大特色。截至目前,法庭共同聘请12名境内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提供智库支持。

制度创新带来的是审判质效的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国际商事法庭通过“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委托调解涉外民商事案件1260件,调解成功528件,调撤率达41%。

“海南已逐步形成‘集中管辖、专业审判’的涉外审判格局,涉外案件审判质效、司法国际公信力显著提升。”省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联络网”服务重点园区

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园区、法院”三方联络网,全方位服务重点园区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这里百余个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市场主体和纳税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科研院所和人才也在加速聚集。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派出审判庭就坐落在崖州湾科技城园区内。该庭设立以来,通过“涉外诉讼就近服务、开展涉外法治宣教、搭建多元解纷平台”等方式,为崖州湾科技城企业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司法保护和服务。

不久前,原告刘某与某国的被告罗某尼,签订合作设企协议书,后刘某以罗某尼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要求解除协议书向派出审判庭起诉,法庭依法认定协议书不具备解除条件,驳回刘某的诉讼请求,保护了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和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积极推进在辖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并积极筹建涉外旅游巡回法庭。目前,该商事法庭已在三亚大东海旅游景点设置诉讼服务点。

“派出审判庭,更好地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在涉外商事纠纷处理方面的相关司法需求,有利于维护园区内中外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林婷说。

为了保障重点园区司法服务效能,不断延伸涉外司法服务半径,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与四大重点园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定期进行园区回访工作,深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与各园区管理部门及10家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对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国际商事法庭还走访企业,召开调研小组会议,梳理问题,研究对策,形成调研报告《法治化营商环境视角下重点园区司法服务保障的问题和困境及对策》,发出司法建议。

“平时,园区巡回审判庭就经常跟我们企业联系,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也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业务人员也给我们企业留下联系方式,在企业遇到法律难点疑点的时候,能及时跟相关业务人员咨询。”海口综合保税区重点园区一家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说。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龙蜀娟介绍,法庭“走出去”为企业提供风险提示,这是国际商事法庭探索搭建“企业、园区、法院”三方联络网的一部分,也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必然要求。(陈敏)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0424/217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