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叶显明: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显明: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与叶显明先生相识相知多年,见证了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执着和成就。他1955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在安徽黄山区生活居住长达三十余年,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滋养了他艺术生涯。早年的军旅岁月,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农林生产、小学执教时光,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辗转苏、粤、青、琼、桂等地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让他领略到各地人文风情,为他的艺术积累了素材。

叶显明自少年时期便与诗词、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一生坚持诗书画兼修。平生潜心探究格律诗词、行草、国画山水、虾、兰、竹等。数十年不懈怠,作品颇有卓见。

翰墨飘香,笔走龙蛇写春秋

“书家常伴窗前月”,叶显明是一位虔诚的修行者,书法崇尚二王、怀素、林散之等名家。数十年笔耕不辍,刻苦临习《兰亭序》《圣教序》《自叙帖》《书谱》等经典之作,汲取历代名家书帖精华。勇于探索标准草书法则,不断突破自我。

 

叶显明书法作品《诫子书》诸葛亮 《陋室铭》刘禹锡

叶显明善行草,其行草作品以线条流畅自然、节奏韵律感强烈而著称。《沁园春·雪》《陋室铭》《戒子书》《观沧海》《自题诗》等都是他的代表之作。在创作《沁园春·雪》时,他将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概与草书的奔放洒脱完美融合,用笔豪放不羁,内擫外拓兼施,刚柔并济;如骏马奔腾,气势磅礴;结体跌宕起伏,似山峦连绵,错落有致,充分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丹青绘韵,墨染山川展豪情

绘画,是叶显明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语言。他深谙“五笔、七墨”的运用之道,遵循“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的范式,始终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核心艺术观,坚持画自己心中的画。

 

叶显明绘画作品《黄山行游之二》《山雨欲来》

他的国画山水,线条粗犷有力,水墨交融,浑然天成,构图跌宕起伏,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叶显明平生着力探究黄山画派技法,深入钻研黄公望、石涛、黄宾虹、“四王”及历代名家的画论与法则,不断践行,努力在传统与时代之间寻找新的融合点。他的《黄山行旅图》系列作品,以黄山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黄山奇峰、云海与松石的壮丽景观。画面经营疏密有致,墨色层次丰富,既体现了黄山的雄浑气势,又融入了文人画的诗意之韵,让人仿佛能听到山风的呼啸,感受到云海的涌动。《朝阳山溪图》《黄山桃花源》以黄山为场景,山体皴法借鉴宋代李成、范宽及黄公望、董其昌的“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雨点皴”“钉头皴”和黄宾虹的积墨法等,结合黄山画派的粗犷线条,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黄山之韵》则以简洁的线条与淡墨渲染,表现黄山云雾缭绕的意境,山体轮廓刚劲有力,云雾用“留白”与“湿墨晕染”相结合,凸显黄山的神秘与空灵。《江南卧旅图》《皖南行旅记》以江南水乡和皖南村落为题材,融合写实与写意的双重手法,展现出地域文化的诗意之美。《黄山烟云》采用全景式构图,展现黄山烟云的多变,墨色由浅入深,山石肌理干湿结合、皴擦点染,云雾则以淡墨晕染留白,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仿佛能让人亲眼目睹黄山烟云的瞬息万变,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山水,叶显明笔下的花鸟也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尤其是他的水墨画虾,更是别具一格。他学习齐白石和近代名家的法则,注重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和动态。他在庭院桂花树下和案头常养虾,仔细观察虾跳动瞬间及各种姿态变化,还经常到虾市场观察。在创作中,他将全身之力送于臂腕,聚于笔端,通过轻重、提按、顿挫,使线条既柔中带刚,又极具弹性。他常说:画虾要重点解决好质感和动感问题。他笔下的虾形态各异,灵动可嘉,大有呼之欲出之感,名家称赞他“虾画活了”。他的《虾韵》《清趣图》《群虾图》《春水有情》《五龙图》《六顺图》等代表作,气韵生动,质感、动感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新画卷,为虾画题材奉献了时代背景下的扛鼎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虾画常画“半只虾”,意在营造想象空间,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虾的姿态各异却又相互协调,似在欢快游动,传递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融入到作品中,使虾画不再仅仅是对虾的形态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叶显明的水墨画虾继承传统,通过技法创新与题材拓展,赋予虾画新的时代内涵,其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个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成为当代水墨画艺术重要代表之一。

 

叶显明绘画作品《六顺图》《幽谷生兰蕙》

叶显明的墨兰则融合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髓与个人艺术哲思,承袭了宋元“四君子”题材的高洁气韵,通过技法与经营赋予兰新的生命力。其墨兰创作根植于传统文人画体系,受宋元名家影响,如南宋赵孟坚“墨兰”技法,宋末郑思肖“无根兰”的隐喻手法,启发了叶显明对兰精神内核的提炼。他的作品通过疏密、藏露的手法,传递出超脱物象的气节。叶显明的墨兰图被名家誉为“无声的诗”,作品被众多机构收藏,体现了文人画精神在当下的延续与创新,是传统文人画与现代艺术语境的对话载体,延续了“四君子”的高洁传统文化,以浑厚生动的笔墨语言重构了兰的艺术生命力,作品不仅是技法的凝练,更是一部守正创新的精神史诗。 

诗意人生,诗词歌赋寄情思

叶显明对诗词同样情有独钟。他认为诗词是书画人不可或缺的资粮,对书画作品的升华作用非同一般。他现有诗词作品千余首,长诗有《吟黄山》等,著有《愚人吟》《叶显明诗文选》等,曾主编《黄山诗词专辑》。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脍炙人口。如“一生弄墨自清贫,斯命维新探气神。翰墨流年终不悔,唯留方寸见其心。”“尘客亥冬入宁国,晚年是日效诸君。南山一角观红豆,浊酒三杯舞白云”,描绘出宁静而美好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饱含着他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如“春夏秋冬数十载,一船书画送流年。平生不怠情何意?中得心源寄后贤。”诗词是他表达内心的另一种方式,是他与外界沟通的纽带。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也表达出他的寄托。

叶显明作品曾刊载于众多刊物或平台,并多次展出,作品被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2020年5月,央视原书画评论家田继学对其作品撰文《春风化雨作翰墨、曲径通幽为诗情——记著名书画家叶显明》,2020年12月书画评论家史峰先生撰文《铁点银钩书翰墨、雅俗共赏绘丹青--读当代书画家叶显明作品之述》,对他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既是对他的认可,也是他在艺术领域不断前行的动力。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书画人永远在路上”,“作品是书画人立身之本”。这是叶显明常说的话。他认为,诗书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他的核心艺术观,他一生的坚持和热爱,在诗书画的领域不断探究,收获了技法的精进和内心的满足。他持之以恒的态度,将诗书画融入生活,成为他最宝贵的精神资粮。愿老兵叶显明先生在诗书画领域,用笔墨书写人生,用色彩绘就梦想,用诗词抒发情感,在持之以恒的追求中,享受艺术的无尽美好,乐在其中,出更多佳作奉献时代。

(文/夏维亮)

艺术家简历:

叶显明,1955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字晓昌、一然、乙未子;号愚人、尘客、虾道人、拙夫子、大工山老民;斋号愚人堂、寒香轩、南山书舍、梅香居等。现为黄山山水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平生着力探究诗词书画。主攻国画山水、虾、兰、竹,善行草。作品颇有卓见。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5/0423/216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