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吴中区 :用好“最小单元”,提升治理效能
吴中区 :用好“最小单元”,提升治理效能
立冬已过,苏城的天气有了丝丝凉意,吴中区长桥街道网格员罗玉芳依旧忙得火热。仔细查看小区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情况;与居民聊聊家常,了解困难需求;带领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积极参与小区楼道文明创建……身材瘦瘦小小的她,却浑身充满了能量,小区内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上门入户,主动倾听,是罗玉芳一直遵循的“工作指南”,目前也已成为吴中网格员们的工作常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随着近几年吴中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扎实探索推行“党建+网格”模式,此前已打造出由网格长、巡查员、网格指导员、协管员、参与员组成的“一长四员”基层治理服务队伍。
为应对新的变化和需求,进一步用好网格这个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提升治理效率,在吴中区委政法委指导下,该区综合指挥中心聚焦平安稳定、服务百姓两个根本要求,在“一长四员”基础上,探索建立“1+1+N”网格服务体系,高效调动各类服务力量,以“服务升级”应对“需求升级”,让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发现、矛盾在基层解决。
何为“1+1+N”?据吴中区综合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体系即为“1个网格长+1专职网格员+N个兼职网格员”,其中,网格长原则上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按照“一格一长”要求配备,负责指挥调度网格内各类网格力量,完成网格内各项工作事务;专职网格员从现有社区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基层辅助人员中选任,负责协助网格长统筹调度网格内各类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平安建设、协调处置、网格服务等工作;兼职网格员则由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网格长发动、培养,包括楼道长、社区工作人员、各类专班人员、村工作人员等,协助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核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隐患排查、便民服务提供、重点人群关注、苏城网格通及其他工作。这样的安排,让网格治理针对性、贴近性更强,管理和服务的高效执行闭环更容易建立。
有了框架体系,吴中迅速在各级网格内统筹、充实、优化服务力量。区综合指挥中心将325名巡查员作为专职网格员的补充力量配备到各网格。这些力量不但要做好本职网格巡查工作,也会参与一些专项攻坚行动,通过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让问题的解决不拘泥于传统方式,更加有的放矢、灵活机动。
深秋初冬是太湖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驱车沿环太湖一号公路行驶,路边大大小小的帐篷天幕随处可见,游客们纷纷来此露营度假,尽情享受秀美的山水风光。“露营热”的背后,对环境治理也提出了不小挑战。周末一过,环太湖沿线或多或少就会出现一些垃圾遗留问题,给属地带来不小的清理压力。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心抽调人手下沉至相应网格,组成联合服务队,定期开展“守护太湖蓝”环保志愿活动,共同维护太湖沿岸环境。
做精、做实服务,网格员们的“专项攻坚”半径还在不断扩大。通过筛选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巡查员,走进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帮助孩子辅导功课,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协助燃气、供水、供电等专业公司开展巡线工作,仔细查看管线有无破损,守护万家灯火;充实一线防疫队伍,协助核酸采样、维护现场秩序,助力疫情防控……在吴中,文明创建前沿,安全生产一线,社区政策宣讲点,总有一抹耀眼的“巡查蓝”活跃在现场。
为了管理好这支队伍,吴中还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开放式“大联动”平台,不断提高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网格内资源力量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由网格长发起,经中心指挥平台派单,由辖区职能部门进网格解决。”吴中区综合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平台明确的责任分工,一旦发现问题,通过精准派单,能明确指定相关部门迅速处置,有效解决了以往“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在区级平台数据资源的支撑下,吴中部分乡镇街道板块也充分发挥智慧手段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的数字化指挥管理体系。胥口推出“胥有您”微管家服务平台,发现问题只需拿起手机拍一拍,即可快速高效处置,成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直通车”;太湖街道建设“一码解忧”小程序,通过线上融合治理,破解传统“面对面调解”,有效化解居民纠纷矛盾。通过数据联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据介绍,吴中区综合指挥中心接下来将探索更多的服务场景,在此基础上,联合法官、检察官、社区民警和律师、“两代表一委员”、工青妇团等力量参与网格服务管理,并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引导村(居)民参与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N”的增量,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205/21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