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疫情防控·大家谈】袁宏永:科技战“疫”,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疫情防控·大家谈】袁宏永:科技战“疫”,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指示,对防控疫情进行指导和部署。这次疫情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袁宏永,现将精彩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对此,您如何理解?结合您的专业领域,您觉得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袁宏永教授:针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次疫情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真正做到了全国一盘棋,显示出了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并朝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国家在防疫战争中不断总结、完善、纠偏,尊重知识、尊重规律,打出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也是一场科技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其次,我国的艰苦努力,也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我的专业领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尽快系统性体系化对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发现和爆发期间的应对进行“复盘”总结和深层次分析研究,精准定位弱项、短板和痛点。从疫情监测发现、风险分析、预警发布、应急预案、危机决策、责任机制、协调机制、资源调配、动员机制、舆论疏导等进行全面梳理,抽丝剥茧总结研究经验教训。

二是全面总结和优化包括重大疫情应急在内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基础能力建设。采取全风险(All-Hazard Approach)理念,研究重大疫情应急管理核心战略理念和新型风险防控思维和文化,从举国救灾向举国减灾转变;从不惜一切代价应急处置向千方百计做好应急准备并与科学处置相结合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转变。反思我国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健全体制、转变机制、完善法制等。研究我国可能出现重大风险的“情景-应对”型重大灾害、疫情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政策、能力,完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推动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协同的扁平化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是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的重大疫情精准防范和社会治理新模式。研究“精准安全”理念的疫情防控体系构建模式,探索应急状态下社会治理有序化的科学方法,建立政府-社区-个人、政府-企业-个人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打通从政府行政体系触达到个人“最后一米”的路径。推动大数据和“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完善疫情防治的“人、地、物、事、组织”要素采集获取方法,推行应急状态下个人健康信息自查自报的公约,实现社区和企业疫情风险的精准化定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疫情社会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创新。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汇集了清华大学安全领域优势科研力量,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前沿,构建公共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合肥、武汉、深圳、佛山为区域中心的科技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具体措施有: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由研究院和成果转化单位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组成的团队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在全国多个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研究院团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实证数据同化SARS案例模型,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研究,自2020年2月2日下午6:22发出第一份基于新冠肺炎实证数据同化SARS案例模型研究疫情趋势分析报告以来,连续20多天发布趋势研究报告,为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部门提供了较为精准的第一手疫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近期得到了国家抗击疫情体系内重要专家的好评。

研究院和辰安科技研发了基于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快速构架研发出疫情态势可视化系统,率先在中国疾控中心和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应用,并面向全国各地提供免费系统部署与技术支持。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应急管理部门、疾控中心等可通过疫情态势可视化系统了解本市、本省疫情相关数据以及全国各地疫情动态,通过模型对疫情发展态势提前掌握,服务政府相关工作部署。第一时间为包括北京、湖北、广东等16个省、40多个市县的防疫指挥部提供了远程系统部署与数据支撑服务,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所带来的疫情防控管理压力不断加大,团队第一时间创新研发了 “疫情通”平台,打造出了一款有效、实用的信息化疫情管控利器,构建了从个人、社区、企业到政府的全方位数据采集体系,实现了个人信息填报有速度,社区疫情排查有工具,企业复工跟踪有手段,政府疫情发展态势全掌控。目前已在北京市海淀区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等多个园区进行了广泛应用。

其次,在配合国家战“疫”的同时,研究院和辰安科技团队还肩负着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的使命,在合肥市、佛山市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加强应急值守,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监测范围内的桥梁、燃气、供水等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及时排除多次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

我们配合各城市开展风险隐患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治理,通过提高数据汇聚与挖掘能力、智能分析能力等,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交互化的建设模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从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运营模式。我们将进一步投入研发力量,建立各种重大突发事情案例态势模型库,分析其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优化预测算法,以备将来之用,目前已在20个省、26个地市、13个区县布置有89套系统

此外,我们将持续打造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推进公共安全消费观,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养。

人民论坛:针对此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您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哪些思考与建议?

袁宏永教授: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各地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参差不齐,个别地方政府风险意识不强,措施不利。这些情况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吸取教训。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完善。SARS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度受到重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意识开始淡化,公共卫生体系在面对这次新冠疫情的冲击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突显。比如说,全国大多数城市在识别和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能力不足;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无法互通共享,存在“防控-治疗”分离;公共卫生的资源统筹、体系建设、物资保障等方面不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执行功能分属于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导致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存在分割;全国大多数地区公共卫生在体系(软、硬件)建设层面的投入低,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公共卫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性质、责任和权利等多方面的明确界定等。

应急响应机制有待提高。我国目前虽已建立起以“明确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核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在本次疫情发生后,多个省市在第一时间启动了“一级响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疫情来势之凶猛,远超预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有待提高。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在应对新发突发特大传染病疫情时,我国各地战略储备普遍短缺,主要表现在应急医疗服务人员和场地提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和生产方面。我国各个省市在公共卫生应急投入、相关医疗物资既有储备、产能储备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短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能力较弱。舆情应对理念落后;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引发的舆情效应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较大冲击,而其背后则反映出当前作为治理主体的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并没有把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摆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对此,我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谈几点建议

短期内,除了继续加大力度精准控制好国内疫情、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国家经济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尽早站在全球的角度抗击疫情。一是防止国际输入性病例;二是对全球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发展停滞的不确定性早做评估和准备;三是化危为机,主动支援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输出方法、技术、经验和产品,对冲国内损失,输出软实力。

长期来看,我们应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 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全面增强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能力。

人民论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您对如何打造国家应急管理智库有哪些建议?

袁宏永教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治国理政、决策咨询的智囊团。在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中,新型智库应强化使命担当,更好发挥作用。我们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推进应急管理科技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一是要建立以国家智库为主导的多元多维智库体系。促进多元多维对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全方位覆盖,鼓励创新、容忍争论,加强智库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风险的超前预判能力、科学应对建议和推动国家安全文化建设。

二是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应用。通过智库的影响及驱动,加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事故灾难风险防范的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智能装备的研究和制造,自主创新,大力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和成套化的智能应急装备。

总之,疫情当前,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和辰安科技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为抗疫防疫、为早日全国复工复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场大考,我们一定能赢!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29/1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