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善治 一“码”知冷暖

一“码”知冷暖

在许多人的生活中,二维码已不可或缺。对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苍源村的徐君峰来说,家门口张贴的二维码,就是其专属“画像”。手机一扫,家庭收入情况、收到的政府性补助、帮扶情况等信息一清二楚。不久的将来,这个码还将是他的专属管家,寻求帮助、办事跑腿等,扫码便触手可及。

据了解,去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系统”,将数字化改革应用到精准帮扶的全领域、全链条。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省49.6万户低收入农户,共计近76万人,初步实现了动态管理、实时监督、统计分析、成效评估、信息查阅等功能,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全国,诸如此类的信息系统不在少数,浙江此番数字化改革目的何在?与过往实践有何不同?接下来,还有哪些部署?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度采访。

从“碎片化”到“一体化”

很多人眼里,浙江素来藏富于民。殊不知,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禀赋,过去长期让浙江人深陷温饱泥淖。1978年时,浙江贫困发生率达到35.1%,比全国还高出4.7个百分点。

从1997年,率先消除县域绝对贫困,到2002年,成为全国首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份,再到2007年时,区域性绝对贫困得到基本解决,直至2015年时,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现象,浙江由此实现了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历史性转变。

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起点,并且意味着更长期、更艰巨。想要跑得更快,只有更均衡、更协同。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浙江提出了促进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目标。

如何破题?长效机制的建立,无疑是立根之本。2019年开始,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通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省内低收入农户20多类财产信息和73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实时联网核对,同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应调尽调,应进尽进。

数字经济是浙江省的“一号工程”。去年,围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又明确提出打造“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根据这一部署,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加速推进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以打造乡村振兴集成应用为总目标,确立了4个方面的业务综合应用系统,其中一块就是低收入农户帮扶。

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副处长吴联峰看来,尽管对于低收入农户的管理,十年前就有线上信息系统,但显然,这一轮的数字化改革,关键在于成体系、数字赋能,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从“碎片化”变为“一体化”,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

如何来推进?浙江的思路很明确:为避免重复建设,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省级层面确立体系构架,统一数据规范标准,开发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县市只需依托省平台建立数据仓,并因地制宜开发区域性的服务应用即可。

“小康码”背后的现代治理

地处浙江西南部的缙云,是全省26个加速发展县之一,属于典型的山区县。某种程度上,作为唯一的试点县,缙云便承担着“模板角色”。

今年年初,在一场汇报会上,缙云县长王正飞深有感触道,一直以来,由于扶贫领域缺乏信息集成运用,信息不对称、扶贫不精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了薄弱环节。为破解上述困局,当地的解决方案是:“幸福清单”扶贫一张图场景化。

20210308140347368223

结对干部为结对户讲解“幸福清单”。

所谓“一张图”,即把低收入农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扶贫政策等散落在各个单位、各个角落,甚至一些压箱底的信息,全部进行数字化归集,经过分析、核实和汇总后,再运用GIS技术,最终直观明了地呈现。据了解,其背后是涉及20个部门、4大类、60项扶贫政策、80多万条的扶贫数据,并非简单拼整,而是重组再造。

“幸福清单”又是什么?简而言之,则是通过扶贫大数据系统,智能抓取每户低收入农户享受的政策情况,实现智能识别,以及贫困情况的动态掌握,形成“一户一单”。如此一来,一方面,该农户能清晰知晓政府性补助情况,另一方面,结对干部也能精准把握和推进扶贫工作,还可随时进行信息查询核对、查看帮扶诉求等。

缙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章燕虹介绍说,目前,全县1.5万多名低收入农户经办事项的表单平均数据共享率已达到98%以上,帮扶时效3小时以内。“有了这个系统,农户只要达到扶贫政策申报条件时,无需再跑乡镇、跑部门,也不用重复填表,系统可直接从数据库抓取信息,并给予政策补助,数据跑代替了人跑。”

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的联网共享,还让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实现“一键预警”。一旦出现因灾、因病、因学等临时性困难而引起的返贫问题,就会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结对干部便能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考虑到偏远山区的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或是行动不便,缙云还推出了“干部代办制”。

“目前,这个系统仍在不断完善中,我们的目标除了让管理更高效,还得让服务更贴心,互动更紧密。今后,低收入农户只要一扫门口的‘小康码’,就能零距离地获得产业帮扶、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等各种服务,甚至还能个性化地提出需求,不断叠加新功能。”章燕虹说。

20210308140348223129

结对干部为低收入农户张贴小康码。

“改革大幕”掀起盖头

缙云的试点顺利往前迈进,而从去年4月开始,浙江同时启动了省级平台的开发,并且在11月举行的农博会上首次亮相。记者看到,系统主要分为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纪委监察三大模块。

据介绍,浙江打通了民政、扶贫、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自动抓取。特别是在扶贫对象识别过程中,11个部门20项数据和73家商业银行存款信息比对可瞬间完成,帮扶对象实行每月一更新、每月一维护、每月一统计,识别精准性有效性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依托基层动态输入,“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执行中每位干部的帮扶情况,以及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情况也能实现每月更新,并借助数据共享,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的帮扶信息得以实时汇总,有效地解决了碎片化等问题,既保障即时性,也大大提高了科学性。

“纪委监察”板块的嵌入,更是实现纪检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可实时监督干部帮扶次数、帮扶时间、帮扶内容等情况。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纪委系统累计监察9.1万次、入户82.6万次、监察频率2.4万人/月。

记者了解到,今后在全省,只要一扫“浙农码”,包括这户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帮扶情况、低保救助、项目补助等61项基础信息,以及住房、饮水、地理位置等图片信息,就能集合成一个个“精准画像”。

吴联峰介绍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除了综合集成各种数据之外,将更强化服务优化和需求解决。“或许很快,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一键获取教育、金融、产业帮扶、医疗保险等各种便民服务,还可以实时互动,提出多元化需求。这方面,我们鼓励地方各显神通,数字化的变革大幕其实才刚刚启幕。”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24/19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