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正值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且村(社区)“两委”任期由3年改为5年,与“十四五”高度重合,选好这一届村
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正值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且村(社区)“两委”任期由3年改为5年,与“十四五”高度重合,选好这一届村
2014年,贵州省紫云自治县共有贫困村9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302户117638人。建档立卡6年以来,紫云县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尽锐出战,2020年,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同时,为基层党组织留下政治、物质、精神“三笔财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建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留下“政治财富”
外引内培选“头羊”。贯彻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办法,明确17条规定,严格选拔程序、规范备案流程,切实把好标准关、质量关、选任关。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选人难问题,打通外引、内培通道,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外回引一批:全面摸排各村在外优秀人才,回引200余名人选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储备人选。上级选派一批:对村内确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村,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9名能力突出的乡镇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公开遴选一批:通过笔试、面试等流程,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遴选16名优秀人才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同步做好跟踪考察和重点培养。村内选拔一批: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发现人才,建立800余人的后备干部储备库,加强传帮带,择优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整顿后进强“软肋”。每年定期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对照省级明确的“负面清单”,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开展排查研判,实行“五个一”包保整顿机制,2018年以来共排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7个。组织选派1300余名驻村干部下沉到村到组网格化驻村,通过履行“一宣六帮”工作职责,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不断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驻村干部也得到淬炼,成为脱贫攻坚的旗手和先锋。
大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留下“物质财富”
抓住集体经济发展“牛鼻子”。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成立县级龙头企业嘉禾香公司统筹产销对接,乡镇平台公司充分发挥联结作用,各村“村社合一”合作社具体抓落实,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充分整合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资金,采取入股县级龙头企业、异地置业等方式,切实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农村产业发展“发动机”。组建430余人农技专家库,按照发挥好省市县乡农技人才、村组乡土人才、企业科技人才三类人才作用,实现乡镇(街道)、坝区、主导产业三个全覆盖,纵深推进农技专家到村组、到户两个纵深服务的“3+3+2”服务模式,精准选派110余名专家到162个村,实现350余个村级产业全覆盖,并邀请各村“两委”、农户对匹配的农技专家开展动态研判,不够合理的,及时进行更换,实现精准匹配,共优化调整专家8人。农技专家通过对农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让“科技挂牌、助农增收”取得实效,深入助推农村产业发展现代化。
勇于探索创新乡村治理,留下“精神财富”
夯实乡村治理“基石”。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逐村发放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督导检查,让农村基层组织熟练掌握“三会一课”开展和规范记录;在推进挂牌督战中,将“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督战重要内容。严肃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每年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指导性文件,规范开好年度组织生活会,落实好谈心谈话、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推进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在涉及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并进行公开公示,并借鉴“红九条”完善村规民约。
探索创新治理“良方”。结合当前农村广大群众思想认识实际,在全县推广“勤劳致富星、学法用法星、文明美德星、卫生健康星、诚实守信星”的“五星文明户”创评管理,同时获得“勤劳致富星、学法用法星、文明美德星、卫生健康星、诚实守信星”的“五星”示范户,由村党组织结合实际给予一次性奖励金;获得相应星级的示范户,由村党组织进行授牌挂牌管理,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治理基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24/19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