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浙江建德:筑牢乡村善治的五个支柱
浙江建德:筑牢乡村善治的五个支柱
2019年以来,浙江省建德市先后列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建德市通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传承“建功立德”的“德文化”品牌、创新“德·治理”模式,形成乡村治理的五个支柱,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筑牢“组织支柱”。实施基层党建“塔基”工程,落实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推行“镇考村聘”,强“头雁”、引“归雁”、育“雏雁”,实现村社组织换届“三改五”“一肩挑”,村监会和团妇组织同步换届,乡贤组织覆盖镇村。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一肩挑”比例达99.6%,村监会实现村社纪检、监察、村务监督、社务监督“四位一体”。组建乡村治理服务队1853支,村均8支。招录农村青年储备人才200名,进村“两委”班子74人。同时,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特派员、护航干警驻村,实行“联乡结村”“走村访户”“组团包干”等制度,因村因人因事精准指导。
筑牢“制度支柱”。发布《农村党支部工作标准》《“德文化”村建设与评价规范》《强村引领强村善治十条》《乡村善治指南》《“道德银行”建设与运行规范》《“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基层干部走访工作规范》,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级债务管理、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积分制管理、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等系列制度,织密乡村治理制度笼子。全市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流程45条与负面清单20条,划分网格705个,配备专职网格长(员)705名、兼职网格员2115名。
筑牢“共建支柱”。围绕产业兴不兴、村庄美不美、治理优不优、实力强不强深入开展乡村善治大比拼,形成“一镇一特色”。围绕抓两头促中间,开展互看互学互比,推动提档升级、争先进位、整体建强。深入开展善治村创建活动,2020年,全市创建市级善治村121个、示范村62个,创建浙江省善治村3个、善治示范村54个。编印《建德市乡村治理典型案例》50例,推广一批身边的典型做法,让基层学有借鉴、提升水平,通过总结推广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乡村治理先进典型,有效激活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提升人人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释放乡村善治活力。以点带面,组织发动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建设,发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德·治理”品牌影响力。
筑牢“数字支柱”。全面推行“乡村钉”数字平台,率先成为全国整县落地第一站,搭建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实现村户全覆盖,打造永不关门的“网上村民议事厅”,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村民可议、村官可办、市镇可管。“乡村钉”平台入驻人口38.85万人、激活12.73万人、日活跃4.29万人。全面推进“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为基础,赋能乡村智慧治理,实行“一码解纠纷”,探索实践“云上调解”,实现村社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和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调解。2020年,全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上升至96.8%,矛盾纠纷重复报案率下降23.5%;在线调处纠纷2189件,调解成功率98.2%。率先推出返乡防疫通、全面启用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加快推动农村疫情防控“安心返”、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村级工程项目监管、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等平台上线运行,并与“乡村钉”平台联通。
筑牢“监督支柱”。以数字化改革破解基层公权力监督难题,针对小微权力面广量大、监督难以覆盖、监督方式传统单一、作用发挥滞后、信息公开手段陈旧、群众参与不够等问题,开发建设清廉建德智慧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深化清廉乡村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厘清监督重点、采集运行数据、搭建监督体系,突出精准高效,实现自动预警、深度甄别、便民惠民,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协同机制、统筹推进、动态完善。目前,全市25家部门、16个乡镇(街道)、256个村社的行权数据全获取,形成超过2亿条的“数据池”,实现一卡通资金即时公开、资金发放一小时内即可推送至群众手机和村社一体机。同时,聚焦村级资产、民生资金等八大事项,探索清廉乡村监督模式,研发村级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掌上访问,让人人成为小微权力监督员。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24/18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