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甘州样板”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甘州样板”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通讯员 戴 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州区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创新实践“1+4+6”工作法,打造了聚焦种子产业发展的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和红色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以片布局、以点带面凝聚治理合力,探索出了一套立体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甘州样板”。

“小”法庭展现“大”作为

“没想到这么快,从种子法庭提起诉讼到拿到尾款,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今年3月,酒泉市一家制种公司因拖欠甘州区乌江镇支先生番茄制种款被起诉至甘州区西郊法庭。受理案件后,甘州区西郊法庭灵活采用电子送达诉讼材料,及时与原被告阐述事实经过,分析利害关系。经裁决,该制种公司很快向支先生支付了尾款。自原告起诉到兑现诉权仅用时25天。

甘州区西郊法庭庭长彭勋介绍,西郊法庭所辖的明永镇、乌江镇、沙井镇是甘州区制种玉米的主产区。为减少涉种纠纷,甘州区率先在西郊法庭设立甘肃省首家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解纷机制,实行“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结对联系,从而保障种源安全,促进产业振兴。

近年来,甘州区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造绿色种子产业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以“种子法庭”为代表的人民法庭护航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先进经验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案例”。

“千条线”绘成“一张网”

近年来,甘州区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构建了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并举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区共划有2168个网格,每个网格分别配备网格督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还确定若干名兼职网格员,由党员骨干、村(居)民代表、小组长、楼院长、十户联防员、群防群治队员以及各部门条线协管员担任。2022年,甘州区借助“智慧化”平台筛查各类事件信息18404条,处理18404条,处理率达100%,做到“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快处置”。
在甘州区靖安综治中心指挥室,中央大屏上显示着丰富的信息:有集镇街面的网格地图,有各重点路段的监控画面,实时显示着全乡各处发生的基层事件。这些“大数据、云计算”的天网体系,实时对街区重点部位进行“智能巡检”。

同时,甘州区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要求,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夯基础、强弱项、抓创新,探索实践“1+4+6”工作机制。

群众参与助力基层治理

群众力量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注入了新动力,激活了基层“微治理”。

舒某因土地整理引发矛盾纠纷,经村社调委会多次调解,舒某始终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矛盾纠纷无小事,甘州区甘浚镇司法所所长董得光得知此情况后,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请来了舒某本家的长辈。这名群众调解员也是一名退休教师。经过数小时的劝说,对当事人舒某晓之以亲情,动之以法理,最终舒某同意处理结果,对处置方案非常满意。

一起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等被一一成功化解。目前,甘州区群众参与调解工作已经常态化开展,“老魏维权”“老贾说事点”等搭建了群众身边的“稳压器”“灭火器”,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甘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汪晓瑞说:“我们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1+4+6’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2/1111/16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