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治理要闻 “三联”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三联”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准确把握美术教育教学各知识点,把相邻、相隔以及不同册的相关知识点有效联系起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的美术教师们把这三种关联知识点称为“三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三联”教学设计。“三联”教学设计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组合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联相邻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组合能力

一个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单元主题,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美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初次接触美术学科时就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如在教授湘教版一年级下册《拓印花纹组合画》《剪贴组拼小村庄》时,我们结合前一单元学习的《画中画》《由小变大的画》内容,将这两节课的共同特点画出一个骨架,然后结合生活中所看到的,再加上学生们的想象,在画的外围添加其他内容,形成有血有肉的形象。如此提示让学生很快明白应该如何构思、如何下手,应该往哪些方面思考,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生还能将前面单元里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衔接单元知识关键点,在纵向与横向相融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多样化的材料与技术,将脑海中抽象的思绪转化为眼前具体的视觉盛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画布上、在色彩间、在线条里找到连接自我与外界的桥梁,还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情感的释放。

从每课时中选择相关联的知识点与重难点,以组合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层层递进的课时活动,不仅传授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勇敢表达、不断成长。

关联相隔单元知识点,训练学生想象力

串联相隔单元知识,提炼出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单元主题,通过这些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美术的广阔世界,教师教学能力也由此获得提升,教学方式得以创新。以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教材为例,美术教师们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为主题,在学习《灭火英雄》《公交车上》《我爱我家》《小树快快长》等新课时,与前面教授过的《小雨沙沙》《软绵绵的云》等进行整合,寻找出相隔单元知识共同点,引导学生学习。由于其共同特点都是在处理画面空间时采用对比的方法,注意形与形之间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等,因此,在确定单元主题之后,教师们深入挖掘生活情境,从中精心筛选出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想象力的课程资源,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场景中熟悉的素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美术创作的奥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教学中,雨中的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可爱模样、用弧线画出几种云朵的形状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绘画对象。课堂上,在筛选出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后,教师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提炼出形象化的特征,使这些元素更加鲜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将蔬果的剖面图像巧妙转化为动画和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杨桃独特的五角星剖面、探索冻梨多样的切面之美等。这些视觉盛宴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联不同册单元知识点,培养学生创造力

美术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艺术课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抒发思想、表达情感。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美术课本下册《会飞的翅膀》一课,要求学生将普通蝴蝶外形变化为不同蝴蝶外形,重点放在蝴蝶的翅膀外形设计上。我们把它与上节课学过的《剪对称鱼形》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立刻联想到一年级上册学过的《拼音图画》等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对折的图,让学生在图中设计半个蝴蝶的外形,从学生的绘制中了解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则在纸上设计并剪出蝴蝶的外形,然后进行纹样和色彩的绘制,最后将绘制好的蝴蝶粘贴在细铁丝上,抖动细铁丝,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呈现在眼前。这样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通过引导学生以宏观视角审视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内化吸收的深刻转变。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单课时教学中知识孤立、难以形成系统联系的问题。将横向纵向单元之间的关联,糅合到课堂中,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整体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在全面、深入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联”教学设计通过深入研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兴趣偏好,精心整合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紧密配合,共同参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三联”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作者陈方艳系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教师,张孝林系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张抗娟系潍坊市寒亭区富亭街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7日 第07版

 

文章来源:https://www.jicengzhizhi.com/2024/1202/16389.shtml